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然而,为了支持新疆的教育事业,他自愿申请到新疆石河子大学任教,留下了人生的最后篇章。
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100位中国人”之一。
2019年,被评为“最美奋斗者”。
这位平凡却伟大的教授,名叫孟二冬。
孟二冬1957年出生于安徽宿州,父母都是当地的领导干部。
然而,在他身上,却丝毫没有“世子”的影子。后来,他回忆说:
“从小父母对我的教育就很严格,你要脚踏实地,切记不能浮躁,更不能依赖我们。”
从小学到中学,孟二冬的学习成绩都非常好,从不让父母为他操心。 1978年夏天,孟二冬在填写高考志愿时选择了苏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爸爸知道了,问他:“你报中文系,我有点意外,你想当文学工作者吗?”
孟二冬平静地回答:“我想当老师。”
正是这个选择,奠定了孟二冬从此的人生轨迹。
进入苏州师专后,孟二冬早早起床,蒙在鼓里,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 .
按照学校的安排,他会在校团委工作,孟二冬推辞了,去找团委领导说:
“谢谢大家对我的认可,但我年纪太小,学历不高,适合做行政工作,想当老师,给学生讲课,边学习边积累经验。”
孟二冬的诚恳请求得到了校领导的认可。当了老师。
孟二冬谦虚、正派、教学严谨,赢得了同事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朋友晏华志回忆说:
“他上课很认真,同学们对他的评价很高。他很少说话,一有时间就看书。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他总是尽力帮助,Erdong不仅是一位好老师,更是一个好人。”
一边教书,孟二冬也不忘继续学习。 1985年秋,孟二冬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成为著名国学大师袁行培先生的学生。
告别苏州师专,孟二冬启程前往北大。虽然他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大学,但他知道自己和其他同学之间还有着巨大的差距。课余时间,他每天泡在图书馆里,孜孜不倦地求索,废寝忘食。
1988年,孟尔冬硕士毕业后来到山东烟台大学任教。
烟台大学创建于1984年7月,由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建。孟二冬的到来,让这所新大学如虎添翼。
当时,孟二冬是烟台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由于人手不足,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为烟台大学中文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在燕山大学任教只有三年时间,但在孟二冬看来,这是他硕士毕业后的“首秀”。正如他后来说的:
“YSU给了我一个舞台,这个舞台我会永远记住。”
1991年,孟二冬再次考取袁兴培先生的博士研究生,并再次赴北京大学潜心学习。
三年后,孟尔东博士毕业,在袁行培先生的推荐下,留在北京大学任教,并担任袁行培的研究助理。
留在北大看似容易,实则非常难。孟二冬必须做出一些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价值。因此,时隔7年总字数超过100万字的《入学记录考试》补更,成为了最好的证明。
《录考记》是清代学者许嵩的著作,记载了就内容而言,历史价值很高,但遗憾的是,本书仍有不少不足之处,错误较多。孟二冬下定决心要给这本书“锦上添花”,让它成为一部真正的历史著作。
于是,孟二冬又拿出以前的办法,整天“泡”在北大图书馆的古籍善本室,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找有用的信息。从冬到夏,春夏秋冬,孟二冬时隔7年终于完成了这部百万字大作。连他的导师袁行培都对他十分钦佩,评价道:
“他是一个坐得住的人,心沉得下来,世间的种种诱惑都无法动摇他对学术的执着追求。”
2004年3月,在北京大学的对口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孟尔冬率先报名参加支教工作。不过,那个时候的他,当然不会想到,石河子大学会是他人生最后的战场。
来到石河子大学后,孟二冬的第一节课就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支持。当时不仅教室里坐满了学生,就连外面的走廊里,也有不少学生慕名而来。孟二冬的板书经久不衰,嗓音浑厚,学识渊博,讲解生动,引来同学们阵阵掌声和掌声。
没过多久,孟二冬的名字就传遍了石河子大学,仿佛成了“明星”。
然而,就在此时,病魔也开始悄悄向他袭来。孟二冬讲课时,经常声音嘶哑。喉咙越来越难受,出现了咳血等症状。
据他的学生回忆:“孟老师的脸色很不好,喉咙经常发不出声音,还咳嗽得很厉害。他教我们的时候,几乎是用气流来讲课。就是这样和我们交流的”
同学们担心他的身体,劝他多休息,一向谦虚的孟二冬却倔强一次,对同学们说:\n“谢谢大家的关心,我我的身体还不错,我不能停止学业。我会继续教大家的。
就这样,孟二冬忍着巨大的痛苦,坚持给学生们上课。
没过多久,医院的诊断书出来了,孟二冬患上了食道恶性肿瘤!在他的食道中,一个乒乓球大小的肿瘤卡在了中间,整个气道被挤压到只有五分之一,随时都有窒息的危险!
面对这一诊断,孟二冬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坚持一边给学生们上课,一边接受治疗。
2004年4月26日,孟二冬脸色憔悴,声音沙哑,但他仍然坚持为大家上完最后一堂课。结束后,孟二冬转身对着同学们鞠了一躬,轻声说道:
“请原谅,我不能替你继续上课,谢谢。”
台下的学生已经泪流满面,抽泣得很厉害。
回到北京后,孟二冬被送进了医院,但即使在病床上,他依然如释重负。在治疗间隙,他依然坚持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他还用自己的积蓄购置了《全唐诗》、《十三经注》、《文苑英话》等古籍,捐赠给了石河子大学。
石河子大学的同学们也很关心他。他们凑了近3000元钱寄到北京,为孟老师支付医药费。看着钱,孟二冬笑着对妻子说道:
“看看这些孩子多好,但钱不应该花在我身上。
孟二冬让妻子用这笔钱刻制了200张古籍文献光盘,让学生们带回石河子大学。
2006年4月22日,孟二冬在北京病逝,享年49岁。
临终前,孟二冬为石河子大学的学生录制了一段短视频,并对大家说: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两句诗,‘千帆过沉舟,万树春前病树’,是他在经历重大苦难后写的政治上和生活上的挫折,他都在鼓励自己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和生活。大树也信心满满,会和你们“参天大树”一起迎接新的春天,一起拥抱新的春天……”
谁说太平盛世无英雄?孟二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楷模,他用自己的选择向人们诠释了人生的目标不仅仅是金钱和地位,更重要的是精神追求和无私奉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