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8年12月24日,彭德怀元帅逝世4年后,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彭德怀同志追悼大会,恢复了他的名誉,并将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邓小平在追悼会上致悼词,对彭德怀的一生作出了高度评价:
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彭德怀南征北战,历尽艰险,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为人民军队的成长与壮大、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中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
在这段“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特殊时期里,上至国家主席、开国元勋,下至普通百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200多万件冤假错案中,遭到牵连的人达到了几百万。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寻找党和国家未来的方向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起初,出于保证社会稳定的考虑,党中央顾虑重重,设置了不少禁区,导致数千万人在工作岗位上继续背负着各种政治包袱,对开拓国家新局面造成了严重阻碍。
1977年7月16日至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一致同意恢复邓小平原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此后,党和国家迎来了新的发展局面。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力主平反冤假错案
1976年12月5日,中共中央下达指示:决定平反冤假错案。但与此同时,也对要平反的案件作出了一些限定,这就使得一些大案和要案的复查迟迟未能提上日程。
1977年2月7日,经华国锋批准,《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在政治上严重阻碍了重大案件复查的进程。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3月,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胡耀邦看望邓小平,这时,还没有正式恢复工作的邓小平明确向他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他指出:一定要抓紧落实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与此同时,在党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针对邓小平的问题,华国锋也作出表态,他认为:
“邓小平同志的问题应当正确地解决,但是要有步骤,要有一个过程。”
经过讨论,中央政治局给出的意见是:
“经过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和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正式作出决定,让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这样做比较适当。”
最后,华国锋再次强调了“两个凡是”的重要性。
此后一段时间,党内外掀起了巨大的争论热潮,邓小平十分重视这些声音。4月10日,为了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邓小平抛开一切个人荣辱和职务高低,向华国锋、叶剑英和党中央致信,信中,他再次坚定地表示:
“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
没过几天,汪东兴去看望邓小平,汪东兴可不是来叙旧的,他是作为中央办公厅的代表来的,汪东兴说道:“希望你能改变此前信里所提出的‘准确的、完整的’这一用语。以便日后重新参加领导工作”。
邓小平并未因此而改变自己的看法,他对汪东兴说道:“我出不出来没有关系,‘两个凡是’不行。”
5月3日,中共中央向全党转发了邓小平写给中央的信,也由此掀开了一场席卷中华大地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在这一敏感的时刻,邓小平毅然坚定地站出来表态,大力支持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从而从思想和政治上为党的工作扫清了障碍。邓小平曾说:
“现在党内外、国内外很多人都赞成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什么叫高举?怎么样高举?大家知道,有一种议论,叫做‘两个凡是’,不是很出名吗?凡是毛泽东同志圈阅的文件都不能动,凡是毛泽东同志做过的、说过的都不能动。这是不是叫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呢?不是!这样搞下去,要损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实事求是。现在,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成了问题,简直莫名其妙。”
随着邓小平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获得党内外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华国锋此前曾说的“时机”也已经水到渠成。
7月16日至21日,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获得一致通过。自此,邓小平正式复出。
一出山,邓小平便开始投入到了处理一系列重大案件的工作中。他亲自处理交上来的申诉材料,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部署,从简单到复杂,从小案到大案、要案,邓小平事无巨细做了大量工作,在他的领导下,相关工作进展得还算顺利。
1977年7月,在邓小平复出之际,林伯渠的女儿向他递交了一封申诉信,信中详细地反映了父亲的情况及家属子女因此遭受到的迫害和打击。邓小平阅后,于7月25日作出批示:“华、叶核阅后,请东兴同志考虑”。这也是邓小平正式复出后在重审案件上作出的第一个批示。
此外,许光达的夫人邹靖华也向邓小平反映了有关丈夫的情况,邓小平也作出了相应的批示。此后,在邓小平的努力下,一系列案件都得到了公正的审判,有关老干部的相关政策也得到了落实。其中,曾被扣上种种莫名其妙帽子、实际上又无政治历史问题的老干部,中共中央都作出了恰当的安排,恢复他们的组织生活。
到1977年底,邓小平在复出的半年时间里,关于案件的处理、指示已经下达了很多条。
“有错必纠也是毛主席一直以来提倡的”。除了对党内老干部的一些冤假错案进行重新调查审理外,针对受灾最为严重的文化、教育领域,邓小平也十分重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案件便是恢复老舍名誉。
老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发表的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然而,因遭受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选择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此证明清白。
老舍去世后,关于他的政治定论一直悬而未定,使得其家人的生活也受到了严重影响。1977年7月28日,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向中央写去了一封信说明情况,一个多星期后,她又给王震写去了一封信,希望能够尽快对老舍的事情作出定论。
8月13日,刚刚复出没多久的邓小平便作了批示:
“对老舍这样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人,应当珍视。由统战部或北京市委作出结论均可,不可拖延。建议请吴德同志处理。”
1978年初,在邓小平的批示下,有关部门经过调查作出了结论,并恢复了老舍的名誉。
除了重新审理有问题的案件外,对于党内的一些“顽固分子”,邓小平也及时作出了反应。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郭玉峰因阻碍案件审理,被邓小平提议“尽早调离中组部”。
邓小平复出后随着一系列案件的昭雪,党内思想得到解放,也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一些大案、要案的重审也提上了日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