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与中国隔山相望,两国间的渊源由来已久。
在古代,越南的第一个王朝是古蜀国人所建立,越南还曾长期为中国的藩属国,甚至越南的名字,都是中国皇帝所赐。
在近现代,中国的“黑旗军”曾远赴越南帮其阻击法国殖民者,后来到越共的创立,再到越南的统一,都离不开中国人的支持。
(一)迈入歧途,坠落深渊
1969年9月2日,对于越共而言是个永远无法忘却的悲痛日子。
这一天,越共第一代领导人胡志明因罹患疾病,撒手人寰。
他希望自己去世后,后人能将遗体火化,并且用飞机洒在不算广袤的越南大地。
胡志明有太多的遗憾和未竟之愿,他未能亲眼见证自己创办的越共统一越南全境,也未能看着越南走向繁荣和振兴。
他希望将自己化作尘埃,在草木枯荣间,窥探自己的祖国,将往哪个方向发展。
只可惜,碍于一些特殊的因素,胡志明未能如愿。
胡志明去世以后,黎笋毫无意外的当选为党的第一书记。
在中国的帮助下,他逐渐收复失地,吞并了南越,赶走了美国人。
在1976年,身为越共中央总书记的黎笋,终于成了越南的最高领导人。
只可惜,他并非是知恩图报之人。
在越南战争即将进入尾声之际,黎笋就表现出了他过河拆桥的“奸计”。
他开始有意无意地与中国疏远,并且逐步向彼时与中国交恶的苏联靠拢。
甚至到了签订停战协议时,黎笋都未曾向中国知会。
然而,这只是他忘恩负义的第一步。
待到局势基本稳定后,黎笋清洗了大批亲中的领导人,比如长征、武元甲,甚至是中间温和派的阮文灵。
长征在越共的资历很老,即便是胡志明在世时,也对他礼让三分。
而武元甲是越南人民军的前司令,很多高级将领都是其一手提拔起来。
可黎笋不在意这些,他这个铁杆的亲苏派,心意已决,定要跟着苏联一条道走到黑。
接着,黎笋又派兵侵占了六个中国岛礁,还在境内煽动反华情绪,让很多在越华人无故遭到殴打,财产也被悉数没收,而后被遣送回国。
此外,黎笋还逐步地向北蚕食中国领土,意欲挑起陆地领土纠纷。
最为可气的是,黎笋以红色高棉屠杀其村庄、掠夺其岛礁为由,直接出兵柬埔寨。
中国一忍再忍,忍无可忍,最终发动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拿下了越南的大半领土,若是继续往南推进,拿下河内指日可待。
此后,中越间又进行了近十年的两山轮战,越南方面损失惨重。
在1976年到1986年,黎笋当权的这十年间,越南接连遭受了多场战争。
这令本就已经遭受近半个世纪战火侵袭的它,伤痕累累,苦不堪言。
待到黎笋去世的1986年,越南已经千疮百孔。
大片土地无人耕种(劳动力都殒命战场),百分之四十的口粮需要进口,工业发展几乎为零,国民生产总值寥寥无几,一片民怨沸腾。
何况,彼时的苏联已经垂垂老矣,自身难保的它,无法再向越南提供大规模资助。
如果不及时地进行改革,越共的统治岌岌可危,越南很可能再度陷入内战风波。而黎笋突然病逝后,是谁接任了越南“一把手”?你知道吗?
已近仗朝之年的长征,选择了挺身而出。
他接任黎笋成了越共的总书记,成了越南的最高领导人。
(二)临危受命,不负众望
如果越南是一个正常的国家,经济和民生都在有条不紊的发展着,那么成为其领导人,当是一件幸事。
可越南内忧外患,接任黎笋上台,等于替他、替越共承担责任。
如若稍有差池,自己会万劫不复,而国家也可能会陷入动荡,自己乃至整个家族的名字都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长征在黎笋去世后,能在越共召开的中央委员会特别会议上当选,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曾经当过一把手的长征经验丰富,处事老道;
其二,希望他带着越南踏上一条康庄大道。
疾病缠身的长征压力倍增,可如果他选择退缩,自己和胡志明等人,一手创办的越共还有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可能会毁于一旦。
长征没有选择,只得硬着头皮接手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
大权在握的长征,将黎笋一朝的股肱之臣悉数免去了职务。
同时,把黎笋清洗的那批人恢复了职务,他去往监狱找到了阮文灵,斩钉截铁地问他对这个国家是否有信心,对自己是否有信心。
在得到阮文灵的肯定回复后,长征马上为其洗刷了冤屈,将他当作自己的得力干将。
其实长征找阮文灵,并不单单是为自己找个助手,而是在为越南寻觅下一任元首。
长征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
他要做的,是给越南的未来规划好道路,让值得信赖之人沿着这条大路,继续走下去。
长征为越南指的路,就是模仿中国模式。
彼时的中国改革开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我们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也找准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于是,长征几次三番的派人来中国考察。
尽管那时中越间还偶有摩擦,可中国宽宏大量,并不会过多地计较那些纷争。
越南看到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看到了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看到了国营企业改革,也在中国看到了它未来的发展方向。
越南已经失去了二战后的经济增长红利,又因为黎笋的错误方针而出现失业率增高,通货膨胀,尽管推行了“物价、工资、货币同步改革”等诸多的措施,可收效甚微。
而中国已经摸着石头过去了河,已经披荆斩棘开辟了道路。
越南只需要沿着中国的脚步往前行进,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稍作调整,即可摆脱困境。
(三)“相逢一笑泯恩仇”
长征在对中国的大体情况有所了解后,他也开始着手在越南进行考察。
长征意外的发现,原来海防市永富地区的百姓已经自发地搞起了“分田到户”,只是未曾得到国家的认可。
他还发现,越南的海岸线狭长,很多沿海城市都适合试点经营。
在经过一系列的调研与讨论后,长征决定在越共六大上,开始对越南改革的探索。
1986年12月,越共六大召开,垂垂老矣的长征再一次地踏上了主席台。
这次,他代表越共对以往的错误政策,做出了深刻的检讨。
他说道:“本着直面事实,正确评价事实,说明一切事实的精神,党的重大政策和主张,犯了严重长期的错误。我们在执政中,忘记了人民,忽视了人民的作用”。
此外,他还对一些越共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做出了自我批评和自我反省。
接着,长征又面向全越公开征求意见,询问大家对改革的看法以及各种建议。
自此,越南正式与黎笋时代诀别,踏上了革新开放的新征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大会上,长征宣布辞去自己的越共总书记职务,甘当中央委员会顾问。
那么,谁接任了长征呢?此人当然是阮文灵。
事实证明,长征的眼光非常的独到。
阮文灵并非首鼠两端之人,他在武元甲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
阮文灵决定,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废除黎笋制定的“将资本主义扫地出门”政策,而是走商品经济路线,并且按照市场机制规律运行。
此外,他还颁布了诸如《外国投资法》等一系列的决定。
在越共七大上,阮文灵又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他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了农民对土地的权益,对国营企业采取自负盈亏制度,将国家统一调价改为市场调价,同时还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
值得一提的是,自此越南全面敞开了国门,积极地欢迎外国企业投资。
如阮文灵所言:“今后一段时间的对外任务是维护和平,扩大友好合作关系,为建设社会主义和保卫祖国的事业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阮文灵为中越关系的恢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1990年,他绕开阮基石,与中国元首会面。他激动地说:“我非常希望能恢复胡志明总书记在位时对华友好的局面,也正在为从柬埔寨撤军做着准备。有朝一日我肯定还会来到你们伟大的国家”。
说罢,阮文灵还赋诗一首:“再相逢时笑颜开,千载情谊又重建”。
此后不久,旷日持久的两山轮战就落下了帷幕,而中越关系也恢复了正常化。
在越南的发展和中越关系中,只当了不到半年总书记的长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改变了黎笋的错误方针,为越南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也选择了一位合格的接班人。
越南能有今天,长征,功不可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