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媒《太空新闻》报道,近日,欧洲航天局局长约瑟夫-阿施巴赫公开表示:目前没有将欧洲航天员送到新建设完成的中国天宫空间站的计划。
明明一年前欧空局还为“天问”做了技术支持,3个月前欧洲宇航员不但在太空发“朋友圈”引用中国古诗词,还表示正在学中文,为登上中国空间站做准备。
为何短时间内态度变了那么多?
一、8年蜜月后突然“分手”,发生了啥?
其实,我国和欧空局关系曾十分亲密。
早在2014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就与欧洲航天局签订了《2015-2020 年中欧航天合作大纲》,在深空探测、空间科学、对地观测等多个关键领域展开合作,此后,中欧航天之间有过多次精彩配合。
比如2021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遥测、遥控、跟踪等服务就是欧空局支持的,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也为“天问一号”提供了数据中继的支持。
中欧还达成了互相参与对方航天员训练活动的协议,去年10月在太空做任务时引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的欧洲宇航员Samantha就曾在2017年到烟台的航天培训中心生活训练,她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正在苦练中文,特别希望进入中国空间站工作。
去年,我国在近地轨道上完成了天宫空间站的建造,被国际空间站拒之门外多年后我们终于扬眉吐气,随着今年首批国际合作项目载荷的进入,我国航天事业将迎来大跨步。
然而,当所有人都认为欧洲宇航员将成为中国空间站的第一批客人时,欧空局却在此时突然变脸,放出不进中国空间站的狠话。对此有观点认为欧洲看不惯中国崛起,难以忍受落后于中国。
当然,更多人认为是因为老美出面阻挠。欧空局是航天领域强大的力量,在月球开发、火星探索上实力强劲。如果与我国合作,那只靠日韩印的老美将独木难支,中国在全球航天领域将很难受到遏制和打压。
二、欧洲已不是第一次出尔反尔!
更令人气愤的是,欧洲已经不是第一次毁约了,我国卫星导航项目也曾遭其“背叛”。
2003年,我国投资近20亿与欧洲合作“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在北京专门成立了中欧卫星导航技术培训合作中心,参与卫星的技术开发、地面设施和用户服务等,根据协议,成功后我国将对“伽利略”卫星有20%的拥有权和完全使用权。
然而当合作颇有成效之际,因美国的干预,欧洲不顾我们的投资方身份,直接拒绝分享核心技术。我国退而求其次,希望欧洲提供“原子钟”核心技术弥补仍惨遭拒绝,还被踢出了项目,巨额投资也打了水漂。
落后就会挨打。近百年来我们因为落后受了太多屈辱,除了航天技术,在生物技术领域也是如此。
哈佛大学早在2013年就研发出可扭转老化指标,拉长近3成生存期的“维派络pro”技术,在《Cell》《Nature》等权威期刊发表后惊艳科学界。美版初代成品1g售价在2万以上,之后日产“维派络pro”前代在某东也要2万多一瓶。如今近10年过去了,“维派络pro”在京东等平台仍高达2千元,国人却越来越热衷此类科技。
艾瑞咨询2021年数据显示,以“维派络pro”为代表的抑衰科技在我国市场规模已达51.06亿元,预计2023年将攀升至270.13亿元,远期市场规模将超千亿。
好在如今中科院、清北等加入了维派络pro类的技术研究,并在多个期刊上发表研究。而导航卫星方面,我们也研制出了 “北斗”导航系统,不逊色于美国的GPS,无论是武器发射还是日常道路导航,中国人的方向完全由自己把握。
反观欧洲,因协议无法再使用与美国GPS相近的频率,美原本答应授权欧洲技术使用也翻脸不认账,导致原计划2008年投入使用的伽利略至今连全球组网都实现不了。
三、被老美坑惨,欧洲要擦亮眼睛
欧盟应该反思,谁是真正的朋友,谁才是利用者。
从行动上看,美国一直以来都在遏制欧洲航天技术的发展,比如诱使英国放弃火箭技术,英国成了全球唯一一个掌握了独立发射卫星能力却又放弃的国家。前几年在老美的干预下,欧洲多国放弃了5G技术……
而中欧航天之间虽有不愉快,但仍有再度合作的可能。1998 年中我国特大洪水灾难时,欧洲的ERS 雷达图像曾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中欧还在开展的“龙计划”也对我国农业、洪水、森林、海洋等多的监测研究大有助益。伽利略事件后,我国也是不计前嫌提出了频率共用理念,同意与欧洲卫星导航频率协调。
如今欧空局不等中国空间站的结果是非常遗憾的,未来欧洲认清他人嘴脸,与我们精诚合作,相信中欧双方的实力都将迎来大突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