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历史的烽火狼烟,揭开这位传奇英雄的一生,有无数的辉煌,也有满腔热血无处可撒的无奈。在这位抗日英雄的一生中,可谓是“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薛岳,一代“战神”,抗日战争中赫赫有名的一员大将。幼时,父亲觉得岳飞是常人榜样,便给他取名薛仰岳,再后来,单名一个岳字。不得不说,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也和岳飞有几分相似之处。他也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气万千。
为什么最后这位战神却落得个,含恨而终,说出来了“宁用奴才,不用人才”的愤慨之言呢?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位传奇人物如此失望。
少时显才能
在年少时候,薛岳一直发奋学习。努力终将会有回报,1907年,薛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河北保定的一所军校。当时他只不过是一个年幼的孩子,然而却有着同龄人少有的成熟。
1910年,薛岳以优异的成绩从保定第一军事学院毕业。因为有军事学校的基础,在1918年加入了由孙中山率领的革命军,任职上尉参谋。后来,他在攻占漳州附近20多个县城中显示了自己独特的军事领导才能。
英雄不问出处,一腔热血的薛岳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军队。1922年,陈炯明叛变,薛岳守护着孙中山以及孙夫人登上永丰舰。在北伐战争中薛岳作为北伐军队的主力,也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坚持对抗,最后薛岳被称为北伐军队的模范代表。
薛岳在东征期间,创立了自己风格的军事作战方法,他通过仔细研习地图,军事要塞的地形,制定特有的战术,在战场上很多时候都能够以少胜多,攻其不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戎马半生,热血难凉
穿过几个历史的时间线,让我们慢慢揭开这个将军的一生,去体会他在历史长河中做出的贡献。
在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开始南下驻扎在广东一带。在自己人叛变的情况下,薛岳抓住时机与援军一同携手作战。最终因为红军人数较少,部队物资不够充足,被迫撤退。
当然薛岳也不是完全大公无私,在汤坑会战结束以后,他把所占城市的重要职位都交给其亲信占据,自己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后来广东政变,薛岳开始投靠张发奎,所在部队也改为国民革命军四军教导第一师,自此,他担任师长一职。
当时国共党人也发动了起义,在这种交汇状态下,薛岳的进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后来在支援下,薛岳才占领了起义部队。
1928年,薛岳初露头角,开始投靠蒋介石。然而,让薛岳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投靠令他后来的结局是如此的窘迫。原来,自从薛岳不被蒋介石待见后,就开始隐退生涯:九龙的闲居,后来的反蒋,直到最后以失败告终。
两年以后,中原大战一触即发。薛岳所在部队被截,后路被断。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薛岳主张移兵东南,开始向南京发起总攻,以此让蒋介石腹背受敌,只不过薛岳的意见没有被采纳。
因此次战略决策失误,所在部队损失惨重,桂军几乎面临解体的状态。再后来,薛岳被调任柳州,此次调任,薛岳感觉不受重用,国民党内政治斗争风起云涌,难以把控,不得已之下,薛岳开始回九龙闲居。
1933年,27岁的薛岳再次受到蒋介石的重用,被任命为军长,开始发动对共产党的围剿,此时的薛岳,已经初步显示大将之风。在围剿的过程中,薛岳取得了许许多多的胜利。这也使得共产党开始转战偏远地区,开始长征之路。
眼见红军陷入窘境,薛岳还不放弃,竟想将红军围困消灭。为此,薛岳在公路旁同红军战斗了很久。中国红军从不轻易言败,最终薛岳的计划失败了。
1935年,红军占领遵义以后,薛岳对其进行了包围战略,在整个长征过程中,薛岳虽然未能将共产党消灭,但是这些宝贵的经验在以后的战争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间接地使蒋介石不断在偏远地区扩大了势力。
举世当称楚霸王,不负三尺男儿身。薛岳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把中华儿女的智慧与豪气都付诸在实践之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民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灾难。
日军不断进犯内陆城市,薛岳此时已经开始离开云、桂等地,往南京方向支援。在与日军的战斗中,薛岳虽然给了敌人重创,但是自己的部队也元气大伤,几乎死者过半,极其惨烈。历史总是不经意间抹去点什么,然后又悄然无痕。
1939年2月,薛岳任命湖南省委书记,紧接着因为南昌的失守,长沙会战拉开序幕。日军上百架飞机,舰艇联合使用,为作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日军从各个方向开始对长沙发起猛烈的攻击。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作战,日军高层指挥官也阵亡很多,阻止了日军连续的进攻,保障了长沙人民的安全。这次长沙战役,也为薛岳封神拉开了帷幕。
1941年,日军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决心夺取长沙,然后向北进发。薛岳调用了二十万左右的军事人才,在作战过程中对敌人进行旁敲侧击,最后日军不得不节节败退。
他独特的游击战术,在战场上时常使敌人摸不到头脑,然后出其不意,给敌人致命一击。长沙战役是历史上比较艰难的一场战斗,薛岳完美地完成了这次军事对抗,狠狠地打压了日军的气势。
此时,或许为以后埋下伏笔。所谓功高盖主,抑或是英雄总是不容易得到重用。后来长沙还是失守,不过最后取得了抗日的胜利,薛岳有很大的功劳。日本军事领导对薛岳评价很好,对他很是敬佩。
为何把薛岳称为战神呢?这主要源于他在抗日战争中为抗日的胜利添上了浓重的一笔,他的功绩也将被永远载入史册。
在激荡风云的历史之中,才更能彰显英雄本色。在抗日战争中,撇开后来的国共两党之争。薛岳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是非凡的。他所创立的熔炉战术,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精锐部队。
在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忽略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抗日战争中,薛岳参加了淞沪会战等大小战役。熔炉战术,杀敌无数,在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者来说,有着非常大的震慑力。可谓是,撼山易,撼薛家军难。
半生未老却堪闲
薛岳半生戎马,军事才能尽显。内战由于国民党内部混乱,军事体系越发出现缺陷,导致内战节节败退。薛岳创立的柏陵防线,也不能抵挡共产党的进攻,蒋介石兵败以后,开始退守台湾。薛岳仍然坚持抵抗,兵败如山倒,薛岳还是失败了。
抗日战争中如此耀眼的明星,在抗日战争洗尽一生功业之后,却愈发黯淡。或许在历史之中,薛岳这种忠心为主的人,最后都落得个功高盖主的下场。在军队之中,薛岳是战神,在政治之中,他却是个平凡人,他不能很好地处理关系。
后来因为战绩不佳,蒋介石逐渐疏远薛岳,不再重用他。可恨半生为国,却落得个无力奉献。回到台湾,薛岳却不知道自己的后半生都要在此度过,而且不尽如人意,非常窘迫。
1998年五月,在破旧的农房之中,谁能想到卧病在床的老人,竟然是有着赫赫战功的英雄人物。炎热的天气,伴随着老人的呼吸之声,仿佛回到了战场之中,烽火狼烟,任君逍遥。
谁料想最后却落得个需要连租金都付不起,就在临终之时,老人遗憾地说出了,轻轻道出最后的遗言:“宁用奴才,不用人才!”
薛岳,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对民族来说,他堪称英雄。在军事才能方面,他几乎少有敌手。谁能想到他的临终遗言竟然这么无奈。满腔热血想要报效,却终落得个草草收场。
或许,薛将军一生已经没有什么遗憾,只是稍微有点愤慨。穿过炮声与猜疑的历史,我们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是多么地让人敬佩。永远怀念薛岳将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