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明朝弘治年间,有一位叫蔡需的考中了进士,随后被派往陕西河州任知县。
小蔡上任时只有十九岁,貌不惊人,手下那些衙役眼见他一脸稚气,从心往外透着轻蔑,时不时就对他戏辱一番。
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初夏的某一天早晨,小蔡到了办公室,忽然发现自己的官帽不见了。
在明朝,这事儿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轻则丢官,整急眼了就得掉脑袋。
小蔡起初以为又是手下衙役的恶作剧,于是来到大堂,厉声询问左右,是谁藏了官帽。
衙役们初次见知县发这么大的脾气,一个个环顾左右,错愕不已,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喘。
小蔡再问,众人都说自己真的没看见。
小蔡一拍几案,怒斥道:“本县限尔等三日之内找到官帽,若三日找不到,大刑伺候!”
眼看知县真发大火了,众衙役马不停蹄在城中拉网式搜查,弄得小县城鸡飞狗跳,人心惶惶的。
02
好巧不巧,第二天,小蔡派衙役魏忠去抓捕某个案犯。
魏忠走出城门五里多地,发现路旁的一棵梨树枝头上悬挂着一顶官帽。
魏忠一阵狂喜:“那不是老爷的官帽吗?”
立马爬到树上,取下官帽,快马加鞭送到了县衙。
小蔡问:“你在啥地方找到的?”
魏忠如实回答。
小蔡心想:这梨树离县衙并不近,官帽怎么会到了那里?
于是说:“你现在就带本县去现场看看。”
魏忠带着知县等人来到了那棵树下。
小蔡围着梨树转了一圈,忽然发现树下泥土似乎被谁翻动过。
随即命人挖开泥土,挖了大约三四尺深的时候,一具头部有伤的尸体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小蔡立马带人前往附近村庄调查。
衙役将附近的地主陶某、邹某、梅大、梅二等人押往县衙。
小蔡升堂问案:“你们说说,是谁杀害了那个人埋在了树下?”
陶某等说:“小民都是老实本分的百姓,怎么敢行凶杀人呢?再者说,杀了人岂能埋在自家田地的附近呢?”
小蔡命人将陶某等四人上了夹棍,几个人哀嚎不已,高声喊冤。
03
小蔡知县其实是在演戏,他私下叮嘱衙役仅使了三分力,若是十分力,早有人挺不住屈打成招了。
用刑过后,小蔡命当地保长作保人,放走这四个人,限三天内找到凶手,否则将保长活活打死。
四个人回到村里,明查暗访,却没有丝毫线索。
与此同时,小蔡找了魏忠等十六个衙役,秘密叮嘱他们:“你们分成四组,分别在四座城门外二里处蹲守,等到次日天亮开城门的时候,只要是出城的人,都给我带回来,行动在当日申时结束。”
黄昏时分,四个小组共带回来二百多人。
小蔡也不嫌累,连夜审案,对这些人逐一讯问。
由于询问的很仔细,到了夜深时分,也只讯问了三四个人而已。
那二百多号人在衙门口团团转,一个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半夜时分,小蔡停止讯问,命人将这些人暂时关押起来,第二天接着审问。
第二天下午,小蔡对几个衙役说:“一会儿你们去提嫌疑人,可向这些人私下索要贿赂,如遇到肯行贿的人,立即向我汇报。”
04
几个衙役听完,按计划行事。
这些人大多是守法公民,没做亏心事,不怕被审讯。
而且大多也没钱,宁愿在这牢狱里死挨着耗时间。
衙役们经过一番“索贿”,只有五个人表示愿意出钱。
小蔡派人去这五人家中秘访,其中四人被排除作案嫌疑,剩下的是个开大车店的,此人叫丘通。
傍晚,曾启给丘通送去酒食,假意对他说,半夜时放他出去。
到了半夜,丘通刚走出牢门,两个“牛头马面”一拥而上,将其擒获,押送大堂。
到了大堂,丘通傻眼了,只见阎王高坐堂上,黑白无常等小鬼分列左右。
05
丘通哪见过这阵势,两腿发软,摊在地上。
“阎王爷”怒斥道:“你谋杀了客商,埋在树下,他的冤魂向本王告发,快快从实招来,免受皮肉之苦!”
此时的丘通早已魂不附体,随即如实招供。
原来,有个叫雷甲的客商住在丘通的大车店,随身携带包裹中有三十两银子。
丘通见财起意,当晚灌醉了雷甲,趁其睡觉的时候,用锤子将其砸死。
趁着夜色悄悄将雷甲尸体埋在了梨树下。
06
丘通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可没想到老天有眼。
某日,因为衙役疏忽没关窗户,到了夜里狂风大作,将知县的官帽,吹到了梨树上。
这才让小蔡发现了这起命案。
随后,凶犯丘通被判处死刑,秋后问斩。
他藏在床下的赃银被取出,小蔡派人辗转交还雷甲的家人。
其余众“嫌犯”全部释放,自此,小蔡声名大振。
老王:人在做,天在看,做了坏事老天爷都不放过你。
来源:《廉明公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