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份系统性评估中国军工产业的报告:
这份报告从中国经济现状、政策导向、科研与创新、劳动力现状、工业产能、原材料供应这六个层次评估了中国军工业现状,并列举了一系列中国军工业的优势与劣势。
还指出其中存在两大问题:在部分新兴高科技领域中国对外存在较大依赖,以及劳动力短缺。
兰德公司认为:中国的政策导向与政治体制是推动长期战略的有效保障,集中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战略执行能力,且透明度极低,外部难以准确获知中国军工体系的发展方向。
但中国在军事技术创新方面却存在不足,中国军工业拥有相比美国数量更多的技术专利,但对外交流不足,且在一些前沿领域依赖外部,特别是在一些领域还依赖进口,比如航空发动机。
而强大的工业产能是中国军工业实力的基础,但未来十年随着中国生育率下降,本国工业体系与军工业运转都会受到冲击,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的难度不断提高。
这份报告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比如说中国在产业技术方面确实也依赖国际交流与外部输入,但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哪个国家的哪个产业会完全不依赖国际交流呢?
要理解兰德公司针对中国军工业的报告,首先要对“军工业”这一个产业门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军工业与其他产业其实存在一个巨大的区别,就是军工业是一个在技术上迭代更新非常缓慢的领域。
比如说,现在一部高端价位的智能手机上搭载的芯片的运算能力,差不多相当于美军一套自动化数字战役指挥系统全部的运算能力,因为手机搭载的芯片每年都在更新,而军事领域应用的各类半导体,计算芯片更新周期很长,设计定型后不会更改,服役周期普遍长达二十年左右。
美国吹上天的信息化战争装备F-35战斗机,该机搭载的计算芯片定型于2005年,已经将近二十年没有更新了,计算能力与当今的数码产品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民用产品进行技术更新的成本是很低的,因为民用产品的复杂程度远远不能与各种高价值武器装备相比,而且民用产品的使用周期较短,因此可以频繁地,以“年”为单位进行技术更新。
但大型的军用技术装备,坦克、飞机,这些装备的成本动辄高达几百上千万美元,使用周期远远超过民用设备,更新周期长,技术更新并不频繁,但每一次更新幅度都很大。
这种特征导致了,现代军事技术,本身其发展高度依赖民用技术的发展,一个国家轻工业、民用产业发展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军事技术的下限与上限。
在了解这一点之后我们审视近些年中国军工产业的发展就会理解:为什么中国海军直到2010年左右才开始投入大量资金更新军备,但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能够发展如此迅速,2012年的时候中国还在下水052C型驱逐舰,但在几年之后技术大幅度提高的055型驱逐舰就下水服役。
尽管在千禧年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海军得到的军费投入很少,但由于中国拥有规模极其庞大、先进的民用造船业等一系列配套产业,所以2010年之后砸下去军费就能立刻实现三十年水平的技术提升。
一个国家的军工产业是不能独立于民用产业的,而军工产业技术更新缓慢的特征也导致了,国际层面的经济制裁一般需要15-20年时间才能透过民用产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军工业。
所以实际上,尽管中国当下确实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还依赖国际交流、进口产品,但如果说美国希望通过制裁方式影响中国军工业并不现实,或者说,在他们的制裁产生效果之前,中国很可能就已经在相关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
比如说,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短板产业的半导体技术,中国的差距其实也国外一流水平相比也并不是太大,在半导体制程方面,中国最先进的半导体企业其实已经达到了美国先进企业在四年前的水平。
美国的半导体制造技术也并不是很先进,英特尔在2019年还在用14纳米制程,而中国企业现在已经达到这个水平了,只是说在一些设备方面还依赖国际进口,但随着大量投资涌入,中国半导体技术也会迅速提升,正如之前在很多领域追平、赶超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在军队信息化体系建设、现代先进半导体应用这方面,中国是要比美国更加先进一些的,中国的军队自动化数字指挥系统发展于千禧年之后。
各种软硬件都是千禧年之后的产品,比美国那套上世纪末建立的体系要更加先进一些,而且还顺应潮流制定了一套周期性的技术升级标准。
解放军各种飞机、坦克、军舰上搭载的计算芯片大多是2010年之后的产品,要比美军更加年轻一些,而这已经足够满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需求了。
因为在科研以外的领域,现代半导体的性能已经严重过剩,实际上就算现在美国切断一切中国进口半导体的渠道,并且中国的半导体技术立刻原地踏步,也能满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需求。
倒是被切断先进半导体的进口渠道之后由此对科研机构、高校的影响,很可能会对中国的产业发展造成阻碍,但至少解放军的现役体系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其实一定要说军工产业对外依赖,美国也存在一样的问题,甚至他们在这方面的问题比中国还要更加严重。
比如说美国军工产业所依赖的各类稀有金属资源的供应链,如果仔细捋一捋我们会发现:全是从中国买的,或者从中国转卖过去的,前些年美国推销F-35战斗机的时候给出的一大卖点就包括“国际化的供应链”。
中国军工业虽然技术上存在对国际交流与外部输入的依赖,但至少在供应链层面是完全实现了本土化,保障了供应链的绝对安全,而美国军工业别说技术发展与先进设备的制造,就连最基础的原材料都还依赖国际供应链。
而生育率对产业带来的影响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是中国和美国都同样存在的,军工产业本身并不是一个对人才很有吸引力的行业,因为不赚钱,很讲究信仰。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人奋笔疾书说国内军工企业待遇差,不如一些知名民企,这个现象其实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而是全世界范围内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因为军队对武器装备存在成本上的限制,军工企业的利润其实并不高,只是说订单稳定类似“铁饭碗”,美国的军工企业,如波音、洛克希德马丁,他们的利润是远不如互联网企业、半导体企业这些时代弄潮儿的、
因此在美国,最一流的人才其实往往并不会投身军工业,金融、互联网这些行业的收入高多了!
这些年为什么美国在高超音速这个重要的军事应用领域被中国甩在后面?就是因为在美国很多航空航天专业的人才,他们更愿意去马斯克的SpaceX赚取高薪,而不会去雷神、洛马这些军工企业工作、
对于一流的学术人才来说,实际上他们可以在任何一个技术主导的行业收获大量的财富,但唯独不可能通过从事军工业获得这些。
可以说,在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军工业会首先受到冲击,美国已经受到这种冲击长达二十年而中国如今生育率逐渐下降,以后肯定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但至少不是现在,论现状的话在这方面中国的情况是要比美国更好的,更何况现在美国已经在西方世界的范围内事实上掀起了针对中国人的“排华浪潮”,等于是帮中国留住人才了。
与苏联不同,中国的军工产业,本身是建立在极其发达、规模庞大、效率极高的民用产业基础之上的,且拥有完善的、独立的供应链,在技术发展上又积极接轨国际,这种结构导致了中国军工业不害怕国际制裁,同时也能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红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