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的楼市政策,如同坐了一回过山车,先是房住不炒,全面限涨,限售,三条红线……,其实,是政策面早已经明白楼市要出问题了,因为,供过于求是傻子也知道的事,政策的制订者当然看得更清楚,限涨正是为了避免崩盘。
从去年开始又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特别是年底的金融十六条强力支持房地产,保交付、保房企,这加深了供求背离,一些地区的城投债务也到期了,没关系,银行展期二十年,超强支撑,让货币贬值去消化巨大的债务。而年初降首付、降利率、降交易税,利好政策频出。这又是为什么?当然也是为了避免崩盘。
中国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行政性干预的力量巨大无比,我们为了区别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把这种干预称之为“举国经济”,其实,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用行政的无形之手,是不是扭得动市场的无形之手?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以时间换空间,让房地产软着陆?
疫情中我们也体现出了超强的干预力量,但是,最终还是科学说了算,放开不是一个二而一的选择,而是唯一的选择。房地产也有类似的问题,既然是供过于求,应该是立即让供应端刹车,向需求端让利,大比例降首付、降利率(至于降到2%以下)、降交易税,特别是二手房的交易税,二手房出不去未必对新楼盘是好事,如果二手房流通不了,无法变现,新楼盘的销售也必定受影响。
但是,有形之手也许太强大了,一切都在拧着干。
首先是限跌,既然限跌,无形之手就会通过销量反噬,销量在去年前十一个月下滑了40%以上就是证明。
然后是高负债支撑,这个支撑当然是有限度的,最终要看需求端消化的速度,否则就会加大金融风险,那出问题的就不是一个孤立的恒大了。
今年又将如何,目前还看不到根本性的扭转。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今年还是销量上不去,不可能再持续去年金融政策,再融资五万亿,用高负债支撑局面,那样实体经济必受拖累,金融风险也会加大。
问题是,政策再强大,能够逆市而行吗?
那么,按北大国发院姚洋说的,让楼市大跌40%-50%如何?可能性不大,这是因为楼市的背后是地方财政,保楼市与其说保的是房企,不如说保的是土地财政。在房价中,地方财政的收入要占到60%以上,大跌之下,受伤的不仅仅是开发商,也是土地财政。所以,政策不可能按姚院长说的真的大跌50%,少数地区,二手房有可能,整体不可能。这是制定政策之手决定的,总不能自己砍了自己的手吧。房企只不过是这场以房地产名义玩的一场金融游戏的执行者;中国楼市的背后的逻辑是地方财政。
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谁是终结者?
大家一定会说是无形之手,但是,或许忽视了一个要点,市场经济也是人的经济,在举国经济的控制下,很多代码是可以改写的,比如,用货币泡沫对冲,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去换空间,就象遵义城投所做的,理论上,可以做到房价不大跌,甚至不跌,最终将泡沫分解给了全社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