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口。王女士家里马桶堵了,于是在58同城上找了一个疏通管道的,对方告知费用是80元,不通不花钱,王女士感觉挺划算的,就下了单。万万没想到的是,工人来到王女士家中,却开始了各种的“老套路”,被王女士发现后,对方反而威胁说:“要不是看你是个女的,我就弄死你”!
王女士说,当时工人来到家里就跟自己聊家常,说着说着,就往马桶里倒可乐一样的东西,然后在聊天时加了一句,这个东西要180元,是疏通剂,后来又说一瓶不行,还要再加一瓶。
一开始,王女士还没反应过来,因为对方压根就没说要她花钱,不过看到对方的种种举动,王女士突然意识到有些不对劲,便质问工人,对方回了句:“刚才不是和你讲过了吗,要180元一瓶”
随后,两人因此发生了争执,在这个过程中,维修工人对王女士说了不少威胁和难听的话语,后来王女士报了警。得知双方之间没有付钱,就让维修工人离开了。
事后,王女士将此事反映给平台,工作人员表示:会对此事进行审核,如果情况属实,会对商家做一个相关的处罚。
不得不说,王女士反应是挺快的,聊天中察觉出来异常,如果有的人真的和工人聊起家常,没反应出对方其他意图,可能再加三瓶、四瓶都是有可能的。之前就看到一个比较夸张的报道,一个男子在网上下单,工人趁他不注意,往里面加了好多,最后收费9000多,更夸张的是,维修师傅还在添加“疏通剂”的时候拍下视频,让消费者不得不付款。
不过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最直接的“消费陷阱”,或许中间的经过各有不同,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就是要让消费者多花钱,至于花多少,可能对方也会通过聊天、家里环境等等来看人下菜碟。
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大家还是要进行反抗,现在是法治社会,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是没有问题的。
要知道,王女士与涉事公司之间是服务合同关系,那么涉事公司指派了工作人员上门维修,在维修之前,告知王女士收费标准,如果王女士对此认可,就按照收费标准进行维修。
比如最初在沟通时,商家告知疏通马桶的费用是80元,不通不要钱,这就是收费标准。或许到达现场会有特殊情况,但维修工人有义务明确告知。这里的重点是“明确告知”,而不是在聊家常中,直接带入一句。这有违公平自愿的原则。
如果王女士据此陷入错误认识,那么实际上属于重大误解情形的,对此是可以按照《民法典》的规定,要求撤销合同的。
最后这里也要提醒大家,应通过正规的家政服务平台或社区物业公司预约家政维修服务,并在服务前详细了解产品价格、服务流程和其他涉及费用,可以通过服务报价或签署服务合同等方式维护合法权益。若遇到明显超过市场价格和存在疑似诈骗的情况要主动留下消费凭据,及时报警求助。
同时,平台方面也应该负起责任来,类似的事件,不是一次两次地发生了,不要让平台,给这些“不法分子”提供“温暖的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