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秩序的管理相对滞后,儿童失踪案件频频出现,每一个儿童的失踪,都伴随着一个家庭的破裂,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在承受肝肠寸断一样的精神摧残的同时,不惜倾家荡产,踏上千里寻子路。事实已经证明,仅靠量刑无法从根本上遏制儿童失踪案件。
其实,儿童失踪不光是中国面临的问题,就连高度发达的美国也同样存在“儿童失踪”这一社会问题。中国目前每年失踪的儿童具体数量,我在可查的资料里没有找到确切数据,可以肯定的是找回率很低。2018年,美国司法部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近80万名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失踪或被绑架,平均每天接到超2000宗报案。人们在超市、加油站、休息站等都能看到墙上贴有关于失踪儿童的海报,其中有约98%的孩子最终被找回。
可以看出,美国每年报案失踪的儿童非常多,但是绝大部分可以找回来。为什么美国可以做到这样高的找回率呢?这与几十年前三名儿童失踪后,美国政府及社会做出的努力有着极大关系。
1979年5月25日,6岁的艾坦独自一人去附近的街区搭乘校车,就在这短短的路上,小男孩失踪了。事件经电视媒体以及报纸大量曝光后,引起了美国政府和社会的重视。艾坦失踪的背后,折射出学校与家长联系不紧密的漏洞,也暴露了美国警局的死板和低效,按照当时不同司法辖区的规定,警局要在孩子失踪超过24小时确认为失踪案件,甚至有的警局在72小时后才会做出反应。
为此美国民众和媒体开始了声讨,要求改变这种低效无能的做法。1983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宣布,将艾坦失踪的5月25日定为“国家失踪儿童日”,并出台了《失踪儿童援助法案》,该法案呼吁在全美范围内建立失踪儿童免费报警热线,以及全美失踪儿童信息汇总和甄别中心。
1981年7月27日,来自佛罗里达州的亚当和妈妈在商场游玩,妈妈临时有事让亚当独自几个孩子游戏。短短分钟后,妈妈回来时亚当不见了。 从此以后,亚当的父母便开始了呼吁关注儿童安全的努力,在他们的推动下,美国执法机关、联邦调查局设立“全国失踪与受虐儿童服务中心”,同时开通多种语言全天候救助热线,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营救被拐骗儿童。
20世纪80年代后期,沃尔玛超市开始启用“儿童安全警报系统”,并以“Code Adam”命名,以此来纪念亚当。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沃尔玛超市走失,可立即求助此系统,系统启动后,超市的出入口将全部封闭,工作人员会开始全面搜寻孩子,若10分钟内无法找到孩子,警方会立即介入。此后,美国所有超市、商场、医院、博物馆、休息站等公共场所都开始采用该系统。
即使已经做了这么多的努力,儿童失踪的悲剧并没有结束,1996年1月13日,9岁的安博在独自骑车时被绑架,警方于4日后在其家附近发现了她的尸体。惨痛的教训让人们认识到,应该不断的将失踪孩子的信息发布到媒体上,以引起人们的注意。经过联邦政府一系列的努力,名叫“安博警报”(Amber Alarm)的失踪儿童警报系统诞生,至今广泛用于美国50个州,覆盖全球18个国家。利用美国紧急警报系统,通过商业广播电台、卫星电台、电视台,以及电子邮件、电子路牌、短信等方式广泛发布警报信息。
如果说“儿童安全警报系统”解决了儿童在公共场所的失踪问题,那么“安博警报”则是将失踪儿童和犯罪分子曝光在资讯的海洋里,更广泛的引起人们的关注,可以增加找回成功率。如今,“安博警报”能将信息直接推送到失踪儿童所在区域的几乎100%的居民手机里。据美国“全国失踪与受虐儿童中心”的数据表明,自成立以来,找回比例从1990年的62%上升到如今的98%左右。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这一系列措施确实是行之有效,或许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这三名儿童的不幸遭遇,彻底改变了美国社会对待解决儿童失踪问题的态度,也换来了美国保护儿童走失的四道关。这些守护儿童安全的措施,是政府履行责任的结果,也是整个社会持续构建的结果。他们没有将守护儿童安全的责任推给父母,也没有仅仅当作一个案件直接交给警察来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