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个人存款到达“这个数”,就已超过大多数家庭了,你是否做到了?

0
分享至

存款太重要了,有存款我们就拥有了抵抗意外的能力。我国居民喜欢存款,与其说是喜欢,还不如说是因为生活所迫。

从成家立业开始,他们身上就背负了责任,未来花钱的地方非常多,所以人们不得不存钱。那么个人存款达到多少才算实现了财务自由呢?

现在经济发展多元化,人们挣钱的途径也多样化,有的人愿意创业,虽然会承担一定风险,但是一旦成功的话就可以超越大部分人。

有的人愿意打工,旱涝保收,按月发放工资。在有了一定积蓄之后,很多人就会选择把钱存进银行。我国的存款总额在全球位于前列,但是据调查个人存款达到达“这个数”,就已经超越了98%的家庭,你是否做到了?

相对于中老年人,年轻人的存款意识比较淡薄。60后和70后这些老一辈人他们经过了国家困苦的年代,经历了国家物资相当匮乏的年代。

那个时候人们连饭都吃不饱,更别提存钱了。正因为经历过这段艰苦的岁月,他们深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们也知道没钱的日子有多苦,所以他们在生活上勤俭节约,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在买东西的话也会讨价还价,就是为了省钱。

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他们既得负责父母的开销,又得为孩子安排工作、买车买房、结婚,这些都是需要钱的。父母不生病还好,一旦生病了,开销就更大了,所以他们不得不选择把钱存起来。这样未来父母或者孩子有需要的话,自己就能毫不犹豫地把钱拿出来。

而80后和90后则不同,他们是目前消费的主力。他们出生成长于国家欣欣向荣的时代,基本没吃过苦。

并且80后和9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了父母全身心的照顾,父母在金钱上自然也不会亏待他们。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在外地上学了,父母生怕孩子的钱不够花,定期就会打钱,所以相对于60后和70后而言,80后和90后花钱都偏向于大手大脚,他们消费比较随心。

80后和90后在安逸的时代长大,随着他们成长,我国的消费环境也迎来了质的改变。更多的奢侈品进入我国,信用卡也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于是他们很多就养成了超前消费的习惯。

这个月工资用来偿还上个月的账单,别说存钱了,每个月够花就不错了。月光族已经成为过去式,现在更多的年轻人是月负族。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能拿出一两万存款的都屈指可数,更别提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了。

对于这部分人而言,如果工作一直很稳定,他们的资金自然就能循环,但是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

比如说疫情,疫情的到来打破了很多人的平静生活,也令这部分人工资出现问题,从而就造成还款困难,超前消费的闭环就会被破坏,从而变成负债人群。为了还贷,他们就会去别的平台贷款,这样周而复始,欠款越来越多。

如果以资产论,我国资产几百万的大有人在,因为大多数人在城市都有房子,一套房子的价值随随便便就能上百万。在一线发达城市一套房子的价格还可能达到上千万,这些都是人们的固定资产。

既然是固定资产就说明流动性差,一时间很难变现。如果是因为特殊情况变现了,一家人就会失去稳定的居住环境,并且未来再购买房子仍然是一笔很大的花费。所以虽然房子给个人资产增加了一大笔数目,但是这个大数目是虚无缥缈的。

在我国拥有多套房的家庭比较多,但是能全款买房的人却很少。因为大部分人都是贷款买的房子,他们身上背负着20年甚至30年的房贷。

身上有房贷压着,他们平时根本就不敢休息,只能卖力工作挣钱。因为要偿还贷款,每年能存在几万块钱都是非常不错了。

一旦遇到紧急事件,可能连这几万块钱都存不下。

虽然我国每年的储蓄率都居高不下,并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我国大多数家庭每年的存款也就几万元,之所以存款的数量多是依靠存在于金字塔顶端的富豪,是他们拉高了平均值。

根据调查显示银行个人存款数额超过50万的人也只占全国总人口的0.39%,也就是说只要个人存款达到40万元,就可以超过全国98%的家庭。

小结

人生还很长,未来会发生什么事谁无法预测,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和风险,我们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存款意识。在生活上更节约一点,拒绝超前消费,每个月给自己规定一个消费上限,这样就会省下不少钱,积少成多,个人存款就会大大增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国家级暴雨预警发布,最大范围雨雪开始扩大!权威预报:5省暴雨

国家级暴雨预警发布,最大范围雨雪开始扩大!权威预报:5省暴雨

中国气象爱好者
2023-04-02 15:11:01
余承东连夜下令:拆除华为标识!最新回应

余承东连夜下令:拆除华为标识!最新回应

环球时报新闻
2023-04-02 10:13:47
04年开始赌博被官方保下,张继科疑似嗜赌成性,数罪并罚恐判20年

04年开始赌博被官方保下,张继科疑似嗜赌成性,数罪并罚恐判20年

娱乐哈哈酱
2023-04-01 21:08:11
网传城管要扣押摆摊的摊车,一对儿女紧紧抓住,悲愤眼神让人动容

网传城管要扣押摆摊的摊车,一对儿女紧紧抓住,悲愤眼神让人动容

墨梅娱乐le
2023-04-02 10:19:14
危地马拉总统贾麦岱昨天的两句话,恐怕要让蔡英文当局掉两层皮

危地马拉总统贾麦岱昨天的两句话,恐怕要让蔡英文当局掉两层皮

红葱点评
2023-04-02 12:20:51
台湾按摩师突然脱女顾客内裤舌头插入,上诉判更重

台湾按摩师突然脱女顾客内裤舌头插入,上诉判更重

跟着地图看世界
2023-04-02 11:07:52
回到石器时代?笑死人!图瓦共和国将向俄罗斯军队调拨3000匹马

回到石器时代?笑死人!图瓦共和国将向俄罗斯军队调拨3000匹马

老马拉车莫少装
2023-04-02 14:01:41
沙特:中国建设的沙特高铁非常好,全球高铁都应由中国建设

沙特:中国建设的沙特高铁非常好,全球高铁都应由中国建设

豆妈热爱每一天
2023-04-02 14:43:23
香港“政务司长”许仕仁:一顿饭3万,和空姐“约炮”花1100万

香港“政务司长”许仕仁:一顿饭3万,和空姐“约炮”花1100万

一条柴
2023-04-01 18:09:14
六年输光400亿!硬汉最爱的中国鞋王,误入歧途

六年输光400亿!硬汉最爱的中国鞋王,误入歧途

金错刀
2023-04-02 09:58:40
重大利好!财政部、税务总局、人社部发声

重大利好!财政部、税务总局、人社部发声

中国证券报
2023-04-02 00:46:02
外交部办公厅原副主任张吉明已任外交学会副会长

外交部办公厅原副主任张吉明已任外交学会副会长

澎湃新闻
2023-04-02 14:36:16
公安大学教授披露:当年马加爵案其实是一桩封口案

公安大学教授披露:当年马加爵案其实是一桩封口案

法律读品
2023-04-01 20:35:30
中科院院士孙世刚:锂离子电池面临资源、能量、安全、极端环境四重挑战

中科院院士孙世刚:锂离子电池面临资源、能量、安全、极端环境四重挑战

财联社
2023-04-02 09:34:20
编外人员饭碗被砸, 所有人都选择安安静静离职, 没有一个人敢闹腾

编外人员饭碗被砸, 所有人都选择安安静静离职, 没有一个人敢闹腾

凯和芳芳在山上
2023-04-02 14:29:42
人财两空!军中第一贪挪用公款1.6亿,私藏5朵军花,被抓时畏罪自杀

人财两空!军中第一贪挪用公款1.6亿,私藏5朵军花,被抓时畏罪自杀

孙玉希军事
2023-04-02 17:10:51
王健林预言再次命中,2023年中国40%以上的家庭都将面临3个麻烦

王健林预言再次命中,2023年中国40%以上的家庭都将面临3个麻烦

水大叔
2023-04-01 23:12:56
她阅雕无数!曝男人那活儿「完美尺寸」要这么长:并非越大越好

她阅雕无数!曝男人那活儿「完美尺寸」要这么长:并非越大越好

VB
2023-04-02 16:22:07
真当我们不敢动手?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取消1732亿项目

真当我们不敢动手?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取消1732亿项目

环球参考
2023-04-02 14:50:37
难以信服,笔试第一也被刷的安徽考生发声:请上交大公布面试录像

难以信服,笔试第一也被刷的安徽考生发声:请上交大公布面试录像

喵喵军情
2023-04-02 09:05:09
2023-04-02 19:56:49
牛妈说
牛妈说
每日分享精彩资讯
323文章数 99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头条要闻

马英九:大陆各方面发展非常快 有些是我们梦想不到的

头条要闻

马英九:大陆各方面发展非常快 有些是我们梦想不到的

体育要闻

劳资协议新规解读:给我卷与不准卷

娱乐要闻

周润发与钟镇涛现身人均38元苍蝇小馆

科技要闻

余承东回应“造车禁令”

汽车要闻

小鹏G9迎重磅OTA XNGP第一阶段能力开放

态度原创

教育
健康
家居
数码
本地

教育要闻

教育部下发通知,双休制或将改为“单休”?有人欢喜有人愁

喝水都胖?建议改掉三个坏习惯

家居要闻

跳跃色彩点亮空间,呈现灵动的生命力

数码要闻

余承东:华为坚持不造车,合力建设生态联盟帮车企造好车

本地新闻

专访|田鹏:经营非遗是为了更好传承非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