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71年,邓小平频繁致信汪东兴求助:又为我大儿子邓朴方的事麻烦你

0
分享至

前言

“在他的一生中,在他所进行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实践中,他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就是要让中国尽快强大起来,人民尽快富裕起来。纵有千般事物万种思虑,在邓小平的心中,国家和人民高于一切。”

上面这段话是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在书中写的一段话。从邓小平一波三折的政治生涯中,便能深刻地感受到毛毛所说的“在邓小平的心中,国家和人民高于一切”。

邓小平谪居江西的那些日子

1966年11月3日,在猛烈的政治风暴刮得正盛时,刘少奇和邓小平在天安门城楼上留下了最后一次对话。

刘少奇在见到邓小平后,问候道:“怎么样了?小平同志。”

“横直没事。”邓小平笑了笑,回答道。

刘少奇也接过话茬,说道:“没事,学习。”

同处困境,但两人却挺直腰杆,寥寥数语,足以看出内心坦荡。

1967年4月,邓小平致信毛主席,信中提到“想求见毛主席”,6月,受毛主席之托,汪东兴来到邓小平家中转达毛主席的意见:

“第一,要忍,不要着急。第二,刘、邓可以分开。第三,如果有事可以给他(毛主席)写信。”

1968年八届十二中全会期间,曾有不少声音提出要将邓小平开除出党。为此,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甚至通过诱供、逼供等手段,整理出所谓的“罪证材料”。对此,毛主席明确表达了反对:

“邓小平这个人,我总是替他说一点话,就是鉴于他在抗日战争跟解放战争中间都是打了敌人的,又没有查出他的别的历史问题来。”
“邓小平,大家要开除他,我对这一点还有一点保留。……我这个人的思想恐怕有点保守,不合你们的口味,替邓小平讲几句好话。”

1969年中共九大召开前,毛主席再次指出:

“凡是能团结的,都应团结,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人家改正错误。大多数当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敌我矛盾处理。”

中共九大结束后,邓小平再次致信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希望能继续留在党内。两天后,毛主席传阅中央政治局委员。实际上,毛主席的这一行为已经十分明显了,只是没有确切地说出来而已。

此后,在毛主席的刻意保护下,邓小平得以继续留在党内。

1969年,邓小平被安排到江西南昌,在军区招待所落脚。随即,黄文华被派为邓小平的管理秘书,一切生产劳动、生活上的事情全交由他负责。

不久后,邓小平夫妻二人和继母夏伯根乘车离开军区招待所,车沿着八一大道行驶很快进入八一大桥,黄文华介绍道:“这是八一大桥,下面就是赣江,流向鄱阳湖,我们一会儿要住的地方离这里有八公里。”

邓小平听罢,没说一句话,只点了点头。实际上,当年他曾随红军队伍一道跨过这条江。

没一会儿,车来到了望城岗,旁边就是福州军区南昌步兵学校。

邓小平一行人乘坐的车辆在军校门口停了下来,黄文华打开车门,走过去跟门口的守卫稍作交涉后,便将车开进了学校。

到了新住处后,邓小平和夫人卓琳打量着新居,看着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心里放松了不少。住下后,三位老人就家里的日常事务做了一些简单的分工。

虽然这时候的邓小平已经65岁了,但他是家里唯一的“壮丁”,因此,拖地、劈柴等一些重活便都交给了他。卓琳身体状况欠佳,还有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便包揽了一些相对轻松的活,如擦洗、缝纫等。而夏伯根年龄最大,即将70岁,但多年来的生活习惯已经让她成为了一个厨房好手。

就这样,三位老人相依为命,互相陪伴着度过了这段生活。

除了生活琐事外,邓小平还被安排进了一家拖拉机修配厂劳动。他正式来之前,时任修配厂革命委员会主任的罗朋召开了一次全厂大会。会上,他十分严肃地跟大家交代道:“邓小平要来我们厂里劳动了,全厂所有人必须要严格保密,不准跟外人提起此事,就连家里人也不能说。”

为了迎接邓小平,罗朋还专门以整顿厂容厂貌为由,将厂里墙上贴的一些大字报等清理掉。邓小平来厂里时,墙面上已经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了。

刚来到厂里时,邓小平被分配到去清洗零件,这就使得他的双手时刻要接触汽油等物质,皮肤也变得十分糟糕。后来,罗朋又让他去当钳工,当然,这也是在询问了邓小平的意见后作出的决定。大家都没想到,他的技术很好,还会用钢锯、锉子等工具。

邓小平听到大家对他的夸奖后,笑着说道:“我以前也做过修理工,年轻时候在法国勤工俭学干的就是这。”

每天,邓小平便从军校的住处走上二十分钟左右来厂里,然后上午要在这里工作上3个小时。起初,他的生活还算平静,但渐渐地,随着外界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邓小平的行踪后,便时常有人来找他,既有普通老百姓,也有不知身份的人。

为了尽可能保证他的生活不被打扰,厂里的员工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对于一切想要来见他的人,一律都被拦在外面。

1970年的一天,厂里突然来了两辆大卡车,上面下来了近一百人,他们吵吵嚷嚷地要冲进厂里面找邓小平。厂里职工们一看,立即站在大门外阻拦。就这样,双方僵持了好长时间,最终,这些人没能进去厂里见到邓小平。

事发时,邓小平正在车间里干活,他大约也听到了外面嘈杂的声音,但他不知道的是,自己才是事件中心的主角。

据当年曾在厂里工作的老员工回忆说:“当时,罗朋主任十分关照邓小平。邓小平在车间干活的时候,那名上面选派下来的黄姓干部便拿个小凳子坐在旁边看着,其实也就是监视。罗朋看到后,觉得这种做法对邓小平来说也是一种精神压力。于是,他便请这位干部每周给厂里的员工们上两节政治辅导课。就这样,备课、上课分走了他的一部分精力,邓小平也相对更自由了些。”

在江西生活的日子里,远离了外界社会,待在这偏远的小厂里,邓小平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也逐渐好转。

不过,他最挂心的还是飘散在各地的儿女们。一向不怎么写信的邓小平在这段时期,通过汪东兴向中央写去了一封又一封信,请求组织出面帮忙,为此,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做了批示。

1971年2月,邓小平给汪东兴的信中再次就儿子邓朴方的事请求帮忙,信中写道:

“又为我的大儿子邓朴方的事麻烦你……我上次给你写信,希望邓朴方能够继续治疗。现在既然无法继续治疗……我和卓琳再三考虑,觉得还是把邓朴方接到我们住地,同我们一起生活较好……如果领导上批准,请早点告诉我们,好作准备。”

4个月后,邓小平信中所请得到批准,儿子邓朴方被送到南昌,跟他们住在一起。为了鼓励儿子,邓小平时常推着儿子晒太阳、散步,陪他聊天。在父母的陪伴下,邓朴方渐渐走出了阴霾,勇敢地面对生活。他曾说:

“父亲在任何时候都不畏惧,在最艰苦的环境里依然很开朗。和父亲一起,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一生都很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历史小书生
历史小书生
听小书生讲述不一样的历史
1171文章数 5759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