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寨,在内乡西南二十多公里的桃溪镇境内,古寨修建于高峻险要的山顶上,站在寨墙上,可以清晰地俯瞰内乡和淅川县城。明清时,有大量土匪在此盘踞。
初三上午,我们抵达桃溪镇寺河村,经当地人介绍说,镇北边约六七公里处的黄龙寨,山高,路险,谷深,山崖壁立,古木参天,半山腰,一股清泉汩汩流淌,是一处集自然美景和人文传说的好所在。前些年,有人前来开发,修建了盘山路,因资金不到位,中途停止。
吃过午饭,我们便驾车前去,山势越来越陡,大家的心也跟着起伏,有好几次都失声惊叫,接近山顶处,还是土路,拐弯又急,车轮滑了几下,才冲到山顶。山顶上,已经有很多游人。心想,下次一定要小心转大弯,或把车停在半山腰,多走几步路。
山顶往东,灌木丛中,散落着几座坍塌的土坯或石头房,这里已没有人居住了。往北不远处,只见一座如刀削一般的山崖,笔直地矗立着,那就是“扦剑崖”了。
明代著名诗人李蓘,内乡县人,本在京城做官,因不满宦官乱政,便辞官回乡,在菊潭公园处,开辟足园,从此,漫游山水,隐居不仕。
他来到古寨,看到扦剑崖,赞叹不已,遂赋诗一首,“佳哉此山,美哉斯泉,宽哉我心,众哉留恋”,并把这首诗雕刻在一块半米见方的一块石壁上。
这就是被人盛传的李蓘诗摩崖石刻。如今,断崖边,立有内乡县“李蓘诗石刻”文物保护碑。
我抓着古藤条,踩踏住石缝,攀上一层层石崖,寻找石刻,只找到了写在石壁上的三个大字“扦剑崖”。石壁风化严重,上面布满了一层层鸡爪一样的印痕,没有找到石刻。
上面一块大石,酷似剑柄,宝剑没在崖中。远看石崖,如立在如厅堂中的一块玉石屏风。它要比信阳鸡公山山上的鸡公要威武,雄壮得多,只可惜,藏在荒僻的深山,少有人见。
返回山顶,往西,有六间石头房,还住着一位牧羊的老人。房屋不远处,有一棵古老的樱桃树,不知历多少年风雨?
往上面走,就是传说中的黄龙寨了,寨前发现了一块下马石,和几块断碑,碑上字迹模糊,难以辨认。难道,山上以前有古庙?
前面有两座山峰,右边的较小,但山势更陡峭,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山腰可见,宽不到一米的大石缝,深十几米,整整齐齐,如斧削一般。
峰顶边,一棵冬青树斜生在岩石缝中,一根两干,都需两人合抱,一棵上面有一空洞,向下望,里面很深,应该已延伸到根部。树木长到上百年后,中间都会变空,只靠树皮来吸收水分和营养。
冬青树生长得很慢,这么粗壮的,的确罕见,他完全可以称得上冬青之王了。当地老者讲,他们小时候,树就长这样,现在人已经老了,冬青树依然这样,枝繁叶茂,蓊蓊郁郁地斜倚在山峰上,迎着风雨,冒着霜雪,不折不挠地生长着,生命如此坚韧,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
前面没有路,我弯着腰,攀着石头,小心翼翼地爬到古树边,伫立很久。
另一座山峰上,枯草荆棘丛生,时有翠柏在目,上面石头砌成的高台上,修建有小小的九龙亭,九龙庙。站在高台上,纵目远望,只见重峦叠嶂,河道纵横,云雾散尽,真的可以看到内乡,淅川林立的高楼大厦。
至于双龙眼,为一道泉水冲刷出来的两个潭窝,如深井一般,深不可测,据说,它一直通到地下河中。可惜,匆忙之中,我们与它失之交臂。
黄龙寨,原来寨墙高大,有南门和西门,解放前,匪首靳少华带领四五百小喽啰在此打家劫舍。也有人说别廷芳的部下带兵,驻扎在此,城中有了敌情,点上狼烟,山上的部队就会前去支援。
可惜寨墙已被破坏殆尽。你了解黄龙寨的故事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