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资源。是一个地区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见证。是人类精神与生俱来的产物。所以,作为一名中国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努力学习。为了切实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年1月11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数文焕彩”实践队队员在邹平市文化博物馆进行了实践调研。
邹平博物馆通过展示邹平先民生产生活的文物,来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质,激发邹平人对故乡的文化自豪感,激励一代代人不断传承创新,创造更加灿烂的民族文化。在博物馆专业讲解人员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博物馆。青铜器、印章、彩瓷、铜如意、群芳谱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我在一个个文物面前驻足,我能够感受到它们那静静的、厚重的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它们历经的几千年的风霜。斑驳的纹路上,印刻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一步一步的脚印。文物古迹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也是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文物古迹的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物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有效载体,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底蕴,显示着这个民族的渊源和风采,文物工作对两个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年都有许多重大的考古新发现。这些新发现充分展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极大激发了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文物保护意识,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保护文物,刻不容缓。
图 1为中国历代瓷器展览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史书可以含糊其辞,但沉默的文物却会带我们接近最真实的过去。”我在参观博物馆时,了解了中华五千年变迁史。一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绚丽诗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出现。正如范仲淹、梁漱溟先生,都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增添了笔笔色彩。在我们宏伟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也是层出不穷的,在他们的身上真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社会公德,也张扬着浩然的民族正气和民族精神,这些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历史上的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来教育青少年学生。特别是要善于运用我们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培养起来的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来教育青少年学生。这些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培养出来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我们应该将其归纳整理,写入教材,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长期不懈的教育,只有不断弘扬和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并用它来哺育下一代,我们的民族振兴才会有希望。
我认为,历史文物在弘扬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文化也就不会终结,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所以,在文物保护方面,要运用科学方法。在文物传承过程方面,要注重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可以发展数字博物馆,使得参观者能在虚拟的博物馆中随意游览,观看馆内各种藏品的三维仿真展示,查看各种藏品的相关信息资料,大大方便了游览和观察。
图2为早期生产工具图
文化传承和发展始终是国家民族的一项大事,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一定会肩负时代重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让中华文化这颗明珠继续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