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人可以提前安排自己的临终事宜吗?
提前选好身后路,这看似不合常规的想法,却是陈小鲁晚年的最大追求。
陈小鲁,陈毅的小儿子,走出军队,转战商海,陈小鲁的一生传奇无数,但最令人瞩目的,是陈小鲁发起的生前预嘱推广协会。
所谓生前预嘱,就是人们在意识清醒时,提前安排自己临终事项。
比如病危时需要生命样的救助,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病人生命晚期的人格尊严,这便是“尊严死”。
陈小鲁是尊严死的推广者,始终坚持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有尊严地离开人世,他早早准备签下“生前预嘱”。
然而陈小鲁却因在2018年,突发疾病阖然辞世,未启用。
生前预嘱,最后的尊严
人固有一死,但却有两种选择:在痛苦中死去,或是在安详中死去。
当亲人面临患者生命的抉择时,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患者的生命,然而这个选择却没有考虑到,患者本人的意愿。
如果患者尚处于清醒状态,他们会如何选择自己的治疗方案?
这就是北京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创立的初衷,让重症且没有治愈希望的患者,能够自由选择自己临终的诊疗方案。
而这个协会的发起者,正是陈毅的小儿子,陈小鲁。
陈毅为这个新生儿取名为“小鲁”,“鲁”代表的是山东,也寄托了陈毅解放山东的心愿。
陈小鲁的一生锻造了无数传奇,但到了晚年,陈小鲁却只执著于一件事——那就是推广“生前预嘱”。
他想让更多人了解到生前预嘱,帮助更多人实现“有尊严地”离开人世。
“尊严死”一词源于西方。
1975年,一位20岁的少女意外陷入昏迷,被医院判定为“慢性永久植物状态”。
少女将永远沉睡,再也无法醒来,只能依靠医疗器械,勉强维持少女的生命。
然而这种方式,却让少女的身体备受折磨。
几个月后,少女的父母不忍女儿受苦,便向医生提出了请求,停止所有维持少女生命特征的设备,让少女能够自然地离开人世.
起初,医院并不同意少女父母的请求,因为这样医院就要背负上“谋害少女生命”的罪名。
在美国,没有人会选择主动结束患者的生命,哪怕患者已经迈入生命的倒计时。
然而,少女的父母却始终坚持,并一纸诉状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同意撤离少女的维生措施,让少女可以安宁辞世。
从那时候开始,“尊严死”一词进入了大众视野,成为人们讨论死亡话题时,屡屡提及的焦点。
1976年,美国加州通过《自然死亡法案》,允许病人回归自然的规律。
在生命无法得到有效救助时,可以毫无痛苦地离开人世,这也是世界上首个允许自然死亡的法案。
此后,日本也推出了尊严死方案。
只要签署文件并公证,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医院就会遵照患者的想法,为患者选择其他诊疗方案,让患者安然辞世,不必遭受非人的折磨。
“尊严死”的概念在中国出现,是在1985年的学术期刊中。
2020年,经过两会讨论通过,“尊严死”被正式写入《民法典》中,成为保护人格尊严的重要款项。
2013年,在陈小鲁的努力下,北京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成立。
作为项目发起者,陈小鲁对人生归途也早有安排,要求在生命走到终点时,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不再勉强维持生命,自然地从这个世界离去。
而陈小鲁之所以创办协会,推广生前预嘱,主要是因为陈毅的逝世。
陈小鲁与陈毅的父子情
1972年1月6日,陈毅因病在北京逝世。
早在1970年,陈毅的身体便日况愈下,首先是三天两头的腹痛腹泻,到医院查出直肠癌,好在发现及时,癌症及时被清除。
但很快,相同的病症席卷而来,到北京入院诊断后,被判为阑尾炎。
然而,就在医生为陈毅切除阑尾时,才发现原来陈毅的情况更加糟糕,他不是阑尾炎,他是结肠癌。
在医院治疗休养一段时间后,陈毅感觉身体有所好转,便不再放在心上。
到1971年9月,中央召开座谈会时,陈毅还能在台上发言,且期间毫无任何不适。
只是发言结束后,陈毅刚回到座位不久,便晕了过去,而这次入院,陈毅再也没有站起来。
由于病情恶化极为突然,专家们也对此束手无策,只能靠输液勉强维持陈毅的生命体征。
弥留之际,陈毅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承受着医疗器械带来的痛苦与折磨。
直到陈毅辞世前,陈小鲁才收到消息,从部队赶回了家,但陈小鲁见到的,却是父亲被病痛折磨的一幕。
陈小鲁是陈毅的小儿子,在日常生活中,陈毅是一位慈父,对陈小鲁极为耐心。
当陈小鲁学习遇到难题时,陈毅会细心教导陈小鲁,虽然工作很忙,但只要有机会,便会过问小儿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及时给出指点。
虽然陈毅对子女的教育极为宽松,但对德育的要求却很严格。
因此,看到陈小鲁因为不肯上学而赖床,陈毅便直接到房间里拎起小儿子,吓唬着要把陈小鲁丢下楼去,此后陈小鲁就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
1963年8月,陈毅休假在家,利用空闲时间给儿子们讲述自己的革命经历,教导儿子们要脚踏实地,吸取经验,还要学会分析形势。
在后来的日子里,陈小鲁也始终牢记父亲的教导。
长大后,陈小鲁跟随父亲的步伐,参军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
入伍三年,陈小鲁便凭着自己的才干,被评为“五好战士”,并在抗洪抢险的过程中,立下三等功的荣誉。
然而陈小鲁还未来得及给陈毅报喜,便听到了父亲生病的消息。
从部队匆匆赶回,陈小鲁在医院里见到了形销骨立的父亲。
在病危之时,还要承受各种急救措施带来的痛苦,这一幕给了陈小鲁极大震撼。
陈毅去世之后,陈小鲁在军队延续父亲的风范,从普通的士兵逐渐成长为部队骨干。
并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英国国防武官助理及副武官、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社会改革局局长等职位。
到1992年从部队转业之前,陈小鲁已经升为上校军衔。
1992年,陈小鲁46岁。
在这之后,陈小鲁转身投入上海,创立了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企业在华投资提供咨询服务。
此后陈小鲁又历任多家公司的独立董事,在商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然而在陈小鲁的心中,始终难以忘怀父亲弥留之际的模样,只能靠营养液续命的日子,让这个多年纵横沙场的元帅,都倍感煎熬和折磨。
目睹父亲经历的痛苦,陈小鲁做了个决定,他要创办一个公益组织,帮助重症病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离世。
人既然生而为人,理应拥有对生命的决定权,即便要离开这个世界,在离开之前,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也应该由自己来决定。
2006年,陈小鲁参与创办了公益网站“选择与尊严”。
之后又与罗点点(罗瑞卿的女儿)合作,共同建立了生前预嘱推广协会。
他们倡导“尊严死”,建议任何一个成年人都应尽早考虑生前预嘱,让人们自由抉择如何与世界告别。
截至2022年6月,“选择与尊严”访客已超1294万,注册会员达50万人,其中321人完成了“生前预嘱”。
作为协会的会长,陈小鲁本人也早已签下生前预嘱,在文件中安排好自己的临终事宜。
只可惜,由于急病突发,这份文件最终没有被启用。
生前预嘱未启用,死亡教育与临终关怀
2018年2月28日,因为急性心梗,陈小鲁在海南三亚301医院去世。
意外来得过于突然,在这之前毫无任何征兆,陈小鲁身体康健,还在整理父亲和岳父的画册。
时值春节期间,陈小鲁和家人来到海南过节,去世当天陈小鲁还在朋友家中,与朋友们小聚。
然而就在当晚九点左右,陈小鲁便倒了下来,那份预备的“尊严死”计划,也就没有启封。
1972年与父亲的最后一面,让陈小鲁坚定了“尊严死”的理念,在后来宣传“尊严死”的多个场合里,陈小鲁都会提到父亲的故事。
他曾经问过医生,可不可以拔掉安插在父亲身上的管子,让父亲不再痛苦,但却遭到了医生的拒绝:
“你们说了算,我们敢吗?”
减轻死亡带来的痛苦,是陈小鲁创立生前预嘱协会的初衷。
2013年,在国际金融博物馆的演讲厅里,头发花白的陈小鲁走上演讲台,对着话筒说道:
“我只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唯一所求,也不过是人格的自由,即便到死,我也想决定自己的死法。”
善始善终,不仅仅是陈小鲁的愿望,也是许多重症患者的愿望。
2016年,陈小鲁的岳母楚青去世,住院前便特别交代,如果自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无需再用其他方式维护抢救,她只平静地离世。
于是在整个救护过程中,医生只是用药物控制血压,让楚青可以平顺呼吸,安详离世。
陈小鲁的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将生命终点的话题拉到了另一种高度,即死亡教育。
在大众普遍的认知中,死亡是可怕的,但死亡却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走在人生这条单行线上,没有人能够逃离死亡的命运。
但关键在于,如何面对死亡。
“尊严死”从本质上来说,是对生命的重视,它与安乐死的最大区别在于,不会采取任何主动手段,加速病人的死亡。
在自然死的过程中,并未终止维持生命的措施,“尊严死”的意义在于,让病重患者没有痛苦、平静辞世。
生前预嘱的作用,是最大程度尊重患者的自主权。
明知生命已经走到尽头,仍要经历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等急救措施,对患者的身体来说,是另一种折磨。
即便急救成功,患者也无法摆脱死亡的命运,尽管发达的医疗技术可以维持生命体征,但也只是类似于植物人一样的状态。
然而生前预嘱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点,它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可能,生命的终点不再由医生或是亲属决定,而是个人在履行对生命最后的职责。
这种遵照个人意愿的结局,或许会是许多绝症患者的心之所向,也是对患者生命最大的尊重。
陈小鲁虽然已经离世,但他未竟的事业仍在继续,随着“尊严死”与“生前预嘱”逐渐得到推广与认可,人们对生命也有了新的理解与想象。
在“生前预嘱”的帮助下,将会有更多绝症患者得到帮助,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安宁地等待死亡的到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