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城市的行者,
也是“他者”。
从历史风物出发,
蒋蓝带你,
领略最成都的人间烟火,
感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肌理和体温。
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历史文脉传承悠久。从1月21日(大年三十)起,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在锦观新闻APP、微信公众号及微博推出《蒋蓝说成都》栏目,由成都日报社编辑、著名文化学者、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蒋蓝,带你穿行于一街一巷,探寻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感受一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成都味,幸福年。春节期间,大年三十至初四,《蒋蓝说成都》首先推出“新春特辑”(共5期),从腊八到春节,带领着观众走进成都民间年俗中,过一个传统“成都年”。
不知不觉间,春节假期已经过半,但年的气息仍会一直持续,直到大年十五元宵节,整个春节才算过完。而对老成都人来说,在年节文化的尾声中,“耍龙灯”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盛大活动。《蒋蓝说成都》“新春特辑”第五期,我们将随着蒋蓝的讲述,走进成都元宵的龙灯盛会,感受精彩的舞龙民俗。
耍龙灯:成都年节文化的“豹尾”
成都民俗里耍龙灯堪称年节文化的“豹尾”。成都过年也有耍龙灯的传统习俗,但与北方不同,成都民俗中耍龙灯的时间不是在除夕,而是在大年十五。
在正月十五的晚上还要过大年。玩龙灯、烧火龙是这一天最激动人心的全民狂欢。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龙,有用枯草稻草扎成的草龙,也有火龙、水龙、板凳龙、菜龙等等。但草龙仍是最重要的主角。
游草龙的队伍可能由两人、四人或者八人,甚至十几人组成,如今崇州非遗“草龙舞”就是一个几十人参与的大型活动,可以说是万众狂欢的欢腾盛景。有“两人龙灯”,上演“目连救母”,也有“桐子树儿不让路,桐油不点佛前灯;松树柏树肯让路,至今才得在发生”的唱词。
在以前成都的春熙路,过年时就有一个专门的“游草龙”活动,各商家出钱将草龙装饰得非常豪华美丽。体力好的人走在前面舞龙头,后面的人游龙身和龙尾。上万人跟着游龙,成为一次狂欢游行,众人要一直游到府南河边上。
最后就是烧火龙的习俗了,到河边烧火龙的场面非常壮观,象征着一年的瘟疫、不祥都完全去掉了,然后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当然了,大家借此要大吃一顿,甚至将草龙烧后的草灰混入中药里吃掉,以使新的一年里邪毒不能近身,这叫“吃龙肉”。“龙肉”吃光了,才宣告成都人完整的过年三部曲进入到最后的尾声。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泽登旺姆 实习记者 王茹懿 摄影 泽登旺姆 王茹懿 剪辑 泽登旺姆 王茹懿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