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神奇的营养库
鸡蛋是一种禽类蛋,鸡所产。
蛋重一般在40-60g,蛋壳的质量占全蛋的10%-13%、蛋白占55%-66%、蛋黄占32%-35%。
鸡蛋的构成比受家禽的品种、年龄、产蛋的季节和饲养的管理等因素影响,每100g可食部位含有水分73-76g、蛋白质12-13g、脂肪9-12g、维生素A,200-300μg,也含有其他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鸡蛋黄是胆固醇的一个主要来源,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蛋黄部位的胆固醇含量大约在266mg。
食用功效:
1、健脑益智:鸡蛋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很大的作用,其中含的胆碱可改善各个年龄组的记忆力;
2、保护肝脏:鸡蛋中的蛋白质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肌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
3、延缓衰老:不少长寿老人的延年益寿经验之一,就是每天必食一个鸡蛋;
4、预防癌症:根据对全世界人类癌症死亡率进行的分析,人们发现癌症的死亡率与硒的摄入量成反比,而鸡蛋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
浙大研究数据表明:每天多吃一个蛋,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会增加?
医学期刊刊登了一项由浙江大学章宇、焦晶晶教授领衔的研究,该研究纳集超过521120名年龄50~71岁的美国志愿者,通过分析其饮食习惯和疾病发生的数据,了解鸡蛋、胆固醇摄入与全因、特定病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在平均16年的随访时间后,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吃鸡蛋过多,额外摄入300mg膳食胆固醇,可提升19%过早死亡风险、16%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以及24%癌症死亡风险,而一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就已经达到200~250mg了。
那么,鸡蛋就不能吃了吗?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团队做了与浙江大学类似的研究,他们总共纳入了41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超过48万人的健康数据进行了跟踪观察,并且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对多个变量进行调整,最终结果同样显示,血清中高水平的胆固醇浓度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具体而言,总胆固醇每多摄入一个梯度(每日额外摄入每增加300mg),血管相关疾病的死亡风险就会增加14%。
但文章中还提出了一个更重要的观点:上述结论并非适用于所有地域的人群。在亚洲大部分人群中,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与进食鸡蛋的量不相关,但是在美国和欧洲人群中,疾病发生风险和鸡蛋进食量会成正比。
鸡蛋应该怎么吃更健康?
上述研究表示,不同地区的饮食和疾病情况不同,该结论适用于美国,不能推广到其他国家,此外,研究强调的是“过量摄入”,与正常摄入有所区别。
根据《中国膳食指南》推荐,人均蛋类建议摄入量为280-350g/周,平均每天40-50g,差不多1个鸡蛋。
现在吃鸡蛋有很多种方法,比如煮鸡蛋、蒸鸡蛋、煎鸡蛋或炒鸡蛋等,从鸡蛋的吸收率和消化率来说,水煮蛋是100%,炒蛋是98%,煎蛋是81.1%,也就是说,鸡蛋最好的吃法是煮鸡蛋,煮鸡蛋时,最好煮得嫩一点,煮开后再煮5-6分钟。
对于发育阶段的儿童或婴幼儿,胃肠功能不健全,或有咀嚼功能障碍。建议蒸鸡蛋汤,鸡蛋汤等,都更有利于消化,老年人最好不要吃油炸或煎蛋。
炒鸡蛋可以和其他食材一起吃,鸡蛋中维生素C的含量较低,和黄瓜、西红柿、青椒、韭菜一起吃是非常好的。
食用鸡蛋有何禁忌?
1:水煮鸡蛋时间要长
生活中,有些人认为鸡蛋最好再煮一会儿,否则鸡蛋很可能是半熟的,众所周知,鸡蛋在高温环境下煮久了,其中所含的大量营养成分会流失,人体吃了之后也无法补充营养。
2:烹饪鸡蛋不要放调料
很多人做鸡蛋的时候,不管是炒鸡蛋还是煎鸡蛋,都习惯放一点味精调味,其实放味精完全没有必要,因为鸡蛋中含有味精的所有成分,如果在此基础上添加味精,也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3:鸡蛋不要和搭配豆浆
鸡蛋是早餐的标配,有些人为了保证自己的营养,早上不仅吃鸡蛋,还会补一杯豆浆,让营养翻倍,看似两者结合是健康的,其实并不合理。
众所周知,鸡蛋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豆浆也含有一些蛋白质,如果一起吃,蛋白质会互相抵消,达不到补充双重营养的目的。
4:少吃或不吃溏心蛋
溏心蛋在生活中很受欢迎,但实际上它们并没有完全煮熟,如果长期吃这些鸡蛋,很有可能食欲下降,消化不良。
原因是鸡蛋也含有各种细菌,鸡蛋没有煮熟,大部分细菌都存活在鸡蛋里,摄入这种充满细菌的鸡蛋,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异常,甚至可能引发疾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