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的师兄30几岁,北大哲学系的博士,每个月领着微薄的补助,还有家庭要照顾,经常为几百块发愁。
对于他来说,收入来源是一个问题。并非所有学生都有那种资源和搞钱的头脑。
这也是之前为何会有高校老师,对于提高在校博士生,特别是文科生的待遇大声疾呼。
在类似的导师条件下,理工科博士生、硕士生相比文科生来说,在项目资源上是天差地别的。
一个文科院教授老来得子,虽然有着不错的薪资,但是为了养儿,这位文科院教授也是凡项目必争。
连去改考卷赚钱,这种只有在读硕士生才会做的事情,他也是每回都参与。
而这种改卷待遇,也就是一天两三百而已,老师则在这基础上,加成一两百。以至于有学生“嘲讽”这种抢饭碗的行为。
相比理工学院动则百万的项目相比,文科院几万块的一个项目,就能让几位教授争破头。
很多人说中国文科生太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中国理工科生长期高于文科生数量。
只有这几年,随着中国经济条件的好转,镀金类的文科生数量才慢慢跟上来。
但中国文理科生数量比,仍然是远低于发达国家的。
中国文理科学比例为1.1:1,美国则是1.84:1,日本为1.78:1。
换言之,在中国100理科生对应110个文科生。
这一数据似乎对应了中国文科生遍地走的印象。
但文科生多并不等于文科强。在文科建设强度中,哲学专业是一个强指标。
中国的哲学专业毕业生占总数的0.1%,而美国这一比例则为6.6%。
国外很早也有类似这种文科无用论的理念。
只不过他们是在18、19世纪物理领域大发展的情况下,衍生出的偏见和自大。
而国内这种偏见和自大则源自基础研究和高端制造被锁死的情况下,一些理工生寻找背锅侠的鸵鸟行为。
其实,中国的工科生在毕业生总数中占比是最多的,高达32.81%。
但中国的工业制造水平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高能。
美国文科生多,是因为传统社会文化对文科生的认可。
确切地说,是美国社会对法学专业毕业生的认可。
美国人同样对一些善于笔杆子的文人雅士保持着天然的不信任。
这种不信任就同他们不信任富人群体一样,没有什么区别。
但由于陪审团制度的存在,美国社会对法学家组成的群体,有着天然的好感。他们才是美国民众心目中的贵族。
因此,美国公务员队伍多数是由法学专业出生的群体组成,这一点同过去中国公务员队伍多数由工科生组成不同。
不过,近年来中国公务员队伍的文科生比例也在增加。
但整体文化软实力上,中国的文科建设不但远远落后国内理工科的建设,也照样跟不上国际水平。
根据2021年的相关数据,文科类科学家只有20名左右上榜全球TOP 科学家排行榜,不到中国科学家上榜人数的0.4%。
而美国这个比例高达4.4%,约有3000名文科类科学家上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