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实话说,当了老师,你幸福吗?

0
分享至

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工作了二十四年的农村小学老师,如若有人问我当老师幸福吗,我应该会犹豫一下。我也曾不止一次问我自己,当老师,我幸福吗?有时候,还真说不清。

临近春节,为什么要说这个话题呢?因为1月12日在人民网看到了四川省两会期间黄艺竹委员的提案,题目是《多措并举,守护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提案,聚焦“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她认为,“双减”政策的实施,对老师的要求更多也更高了,忙碌和压力影响了不少老师成长进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甚至影响到老师们的职业幸福感。我觉得,很有道理。

2018年1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里面详细解答了如何提升老师的幸福感、荣誉感以及归属感,要在2035年让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一时间,很多老师拍手称赞并纷纷在朋友圈转发了相关消息。我悄悄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2035年我54岁,离退休很近了,也让别人羡慕不几年了,于是我迫切希望老师的职业幸福感能更强一些,教师这个职业让人羡慕的这一天能早点到来。其实,“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这句话又多次出现在各级两会上。那么要让老师幸福,还有一点频繁被提到的是要给老师“减负”,今天我只写这一个方面吧。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委会理事长汤勇在《中国教育报》曾发文《教师也需“减负”》,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就“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也提到给老师“减负”,原话是这样的:“在这个地方,我也呼吁一下,我们给学生要减轻负担,要给老师也减轻负担,现在老师负担是很重的,各种填表、各种考评、各种比赛、各种评估,压得有些老师喘不过气来。在这里我要呼吁,要把时间还给老师,学校要拒绝各种‘表叔’‘表哥’——拿着表来了,要填表,各种表,必要的表要填,现在是表太多了,基层把这个叫做“表叔”“表哥”。学校要拒绝它们,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素质、提高质量。谢谢!”

当我坐在屏幕前看陈部长讲到这儿的时候,我忍不住拍手称快,拍完手我还顺便发了个朋友圈。站了二十多年讲台,我深知一线老师真的很不容易,那些说老师假期多工作清闲的其实并没有深入了解老师的苦和累。一个一线老师不止是要面对备课上课改作业这么些事,他要做课件、写教案、辅导学生、家校沟通、参加培训、应付检查、写各种笔记、参加教研、参加各种进修、处理班级各种事件等,现在甚至连扶贫、治理大气污染老师都会有任务,真是名目繁多铺天盖地,何谈清闲呢?

教育专家李镇西展开一项主题为《请问,是哪些因素让你的精力耗费在无效甚至无聊的忙碌中?》的调查中,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周工作时间平均达到54.5小时,超过法定工作时间25%,占用教师工作时间的工作,并非全是教育教学工作。真正用于教学及相关准备的时间在整个工作时间中占比不足1/4,剩下的3/4是更为耗时耗力的非教学任务。农村学校的老师面对着很多的留守儿童,一部分孩子就像被爹娘放养似的,面对着更多意想不到的工作,今天我再举两个例子。

先说学籍管理。2013年8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学籍成为学生在学校的身份证,学籍要伴随学生的求学整个过程到毕业工作甚至终身,其作用与意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应运而生的学籍注册、学籍管理、学籍异动、升级毕业等工作给学校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增加很大的工作量。因为“籍随人走”,每年无数转学的学生都要“转学籍”,学校的各种经费也是按照“籍人同在”拨付,但也有不少学校为了保生源为了经费去阻拦学生转学进而阻挠学生“转学籍”,让转入学校的班主任以及家长苦不堪言。

今年秋季开学,从临近乡镇的某私立小学转来的一个学生,家长往转出学校跑了四趟都没有解决问题,最后一趟抱着孩子从上午一直等到下午连饭都没有吃,这所私立学校的学籍管理员百般推诿,让学生家长欲哭无泪。而我们学校的班主任怕孩子转过来而学籍转不过来影响到领取营养餐等工作,就天天和学校的学籍管理员查询学籍情况,这些工作没少给老师增加负担。几个家长甚至反映学生要从某小学转走要给校长送礼,校长才会同意让学籍转走,教育部明确规定,不能将学籍作为学生入学和转学的条件,所以说这样做这也够猖狂的了。还有的学生想留级,就要办休学手续,这对于班主任和学籍管理员来说,增加的都是工作量,目前看,要从学籍管理上“减负”实属艰难。

再说学生安全教育平台。客观来说,安全教育对于学校工作来说至关重要,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建立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平台”,定期推出安全专题知识学习与测试,这对于学生和家长提高安全意识、学习安全知识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因为这些要在电脑和智能手机上学习并答题,而农村小学有大量的留守儿童,家中大都是极难进行网上学习的老人,而教育职能部门又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都要学习并答题,学习测评率要达到100%,那么问题就出来了,这么多的留守儿童的网上学习如何实现?

还有一部分农村家长对于网上学习任务不理不睬,班主任苦口婆心去劝说也收效甚微,万般无奈之下,班里留守儿童实在完不成的有时候就要班主任去做,我甚至听说某学校为了圆满完成任务,校长和老师齐动员,利用学生的账号登录后进行学习,这不光是增加了老师们的负担,这样完成任务其作用和意义又在哪儿呢?我个人认为,在安全平台学习这项工作上,上级职能部门不能只要结果不看过程,出现了问题就要有相应的措施去解决才行。再者说,安全教育更应该重视学校教育的熏陶与渗透,重视活动的价值,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脱离应付。

“学籍管理”与“安全平台学习”是近几年新出现的没少增加老师特别是农村老师工作量的工作,我写下来并不是喊冤叫屈单纯抱怨,而是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思考,老师的工作真的很辛苦,多想一想在给老师“减负”的问题上应该怎样做,怎样多多少少给一线老师减轻负担增加“幸福感”。

其实往简单来说,要增加老师的幸福感只需要一加一减,加的是老师的工资和待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工资和待遇提高了,地位和生活质量就提高了,幸福感油然而生;减的是老师非教育教学的工作和任务,目前,很多职能部门都可以到学校开展检查、评比工作,都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要不然可能就是“严肃处理”,重压之下的一个个战战兢兢精疲力竭的校长和老师如何能有工作的积极性和教育教学的创造力?这幸福感又从何而来呢?就像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秦淮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潘春雷所说的,“现在,要做一个安安静静教书的老师太难了!”那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是不是更难了呢?

回到开头,针对当老师是否幸福这个问题,扪心自问,单从我的工作方面来说,我感觉我是幸福的。这份幸福来自于课堂上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这份幸福来自于课堂下孩子们一声甜甜的问候,这份幸福来自于领导、家长对于学校工作的认可,这份幸福来自于成长之路上累累硕果的收获,这份幸福来自于和同事们一起将学校办得红红火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而今,老师的“幸福”与老师的“减负”成为了从党中央到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到教育部长到都关注的话题,这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我们坚守在教育第一线,并不是完全没有更好的选择,更多的是我们相信,未来一定是更好的!我们希望,希望所有惠及教育与教师的政策能落到实处;我们希望,希望这些美好不要来得太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遇见文学
遇见文学
文学·教育·评论
148文章数 7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