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09年,孔东梅和老蒋孙子握手合影,代表毛蒋两家相逢一笑泯恩仇?

0
分享至

2009年台北,孔东梅和蒋孝严两人握着手,眼眸含笑,在和谐的氛围下看向镜头。

这个画面被媒体捕捉下来加以渲染,并配文称跨越两岸的这次世纪握手是否代表了毛蒋两家终于在新时代,在21世纪一笑泯恩仇?

孔东梅是孔东梅和蒋孝严是谁呢?这次握手又代表了什么?竟有如此之大的新闻价值,让台媒争相报道并大肆渲染,一时间登上多个新闻媒体报刊。

孔东梅和蒋孝严

孔东梅是毛主席的外孙女,1972年出生在上海。当时正处于特殊时期,经济条件差,抚养孩子需要一笔巨大的费用。

正当家人犹豫是否要这个孩子时,毛主席,坚定不移地表示一定要把她留下来,好好抚养成人。

毛主席将其取名为孔东梅。“东”,取自主席的名字里的字。“梅”,是主席一生所敬佩、追寻和喜爱的事物,他叹服于梅花的热烈和坚韧,他爱看梅花在白雪皑皑中傲寒绽放。

孔东梅

这样取名,作为主席的后人,女孩必然是被寄予厚望,必然是被期望着将主席优秀的才气继承下去。

毛主席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家庭教育上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树立了正确的家风和正确的价值观。严格的家训家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件小事上已经不难看出。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时候他的好几个亲戚来信表示祝贺,还想来他身边看看,有的居然希望凭借亲戚关系得到便利。

毛主席很为难,但思虑再三后,他果断选择立下规矩,也就是后来被广为流传的四不原则:“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

处理政治需要公私分明,如果主席借着自己的职权让亲戚好友得到便利,岂不是违背了共产党员清廉的形象,何况他是主席,是共产党员的领导者。

这件小事足以体现出担任重要职位的毛主席如何对待亲属。

他一向对他们要求严格,除了不利用职权的便利为他们办事以外,他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注意自身形象,关注社会影响,对孔东梅也不例外。

孔冬梅后来回忆道:“祖父从来都要求我低调,尽量隐藏身份,不要仗着自己的特殊身份去获取任何便利,任何好处。”

此外,毛主席还不让后代参与政治,不希望在自己的影响力下,子女讨论政治时获得捷径。

所以毛主席的后代继承了他的优良作风和敏捷才思后,在历史,文化,军事,经商等领域不断勇攀高峰,创下难得的辉煌,却基本上无人从政。

孔东梅的母亲一直和她强调要把眼光放低,不要管自己的背景,要跟别人生活得一样。孔东梅正是如此,她学业成绩优秀。

她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美文学专业,后来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继续深造,再后来独立创业,任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董事长。

该公司立志传播红色经典文化经过不懈奋斗,有望成为一个一流的传媒企业。

孔东梅还全面发展,他爱好全面,热爱电影,文学,英语等多方面,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也有所建树,有多部关于红色历史的著作。

她牢记了父辈对她的教诲,曾表示不想生活在前辈的光环之下。

作为文化交流传播的推动者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孔冬梅来到台湾地区推动两岸和谐交流的举动便合乎情理。

但巧合的是,出面迎接孔东梅赴台访问交流的是届时担任国民党副主席的蒋孝严。蒋孝严是蒋介石的孙子。

相比于孔冬梅家风严格,处世严谨,为人踏实,爱好广泛,蒋孝严的出身就有些搬不上台面。蒋孝严和蒋孝慈是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和外室所生的私生子。

蒋经国的这个外室叫章亚若,蒋经国与她相恋时已经是有妇之夫,这段恋情本就不光彩,还恰恰发生在身份特殊的蒋经国身上。

当时蒋经国的正妻是蒋方良,可是在蒋方良结婚以后,蒋经国就开始留恋于外面的勾栏瓦舍,几乎不顾家中妻子,作风十分堕落。

章亚若

蒋介石十分不满儿子在外摘花拈草的行为,曾多次表示自己很痛恨蒋经国,丢了蒋家的颜面,做出如此不光彩的事。

我们回到对蒋孝炎的叙述,在接见孔东梅时,他作为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学历也很高。

也不同于毛家对待身份低调,不让后代活在毛主席的光环之下,蒋孝严在这么多的选择中,偏偏选择了从政,还在政界担任了如此高的职位。

虽然如此,蒋孝严在政界也大有出息。得知孔东梅来访后,蒋孝严主动上台与孔东梅在台北进行了会面。

面对这样两个特殊的历史背景的人物的见面,台湾媒体可谓是激动万分,要知道这两个人同框的画面,一报道出去必然引起不小的轰动和讨论。

孔东梅到访现场聚集了大量媒体记者,他们准备好采写设备,跃跃欲试。

会面时的台海局势

时间来到2009年,当时台湾地区局势非常复杂。21世纪初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容乐观,进出口贸易成交率不断下降的同时,失业率在上升,这是由多方因素导致的。

首先,刚刚进入新世纪时,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已经开始减缓,世界经济萎靡影响到了台湾地区这一环。

其次,台湾地区内部的政局非常动荡,再也党出现了激烈的纷争,以至于省内政治,社会持续呈现不稳定局面,缺乏和平的促进因素,难以支撑经济的良性发展。

而且当时的执政当局管理不当,施政效率低下,传统产业出现了问题,当局居然沿用原有措施进行补救。

再次自两岸主张“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并取得有效成果之后,台湾地区当局却采取各种措施对两岸经贸关系进行阻挠和限制。

这也是制约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局混乱影响了经济发展,经济衰退又加剧了复杂的政局局势,所以新世纪伊始,台海局势一直处于错综复杂的局面。

但是孔冬梅还是在这个时候选择抵达台湾进行访问,究竟用意何在呢?之前说过孔东梅热爱红色文化,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有所建树。

为了致力于传播红色文化,加强两岸交流互信,孔东梅和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在希一起率领“文化教育交流团队”来到台湾地区。

2009年的这次访问已是他的第四次赴台了。他们此行除了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拓宽两岸文化历史视野以外,主要目的是前往位于台北市的台北故宫博物院馆参观雍正大展。

这个雍正大展也是由两岸故宫相互配合合作推出的艺术工艺展览主题。

两岸合作推出这次展览,又借雍正的清王朝历史向台湾乃至全国各族人民传播,不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一次极为有意义及其成果丰硕的文化交流展览。

探讨这次握手的意义

毛主席和蒋介石的后人在21世纪来到台湾会面并亲切握手,是否正如媒体所说的一笑泯恩仇呢?这就要翻阅厚重的历史,向历史长河的那一头望去,从毛主席和蒋介石的过往说起。

1949年4月23日,解放战争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总统府而落下帷幕,蒋介石逃往台湾。

也正是在此时,一股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不断支持,希望维持两地对峙的局面,由此台湾问题产生。而在此之前,在中国的战争年代,国共两党就因立场不同而产生过多次矛盾。

毛主席赴重庆谈判时,与蒋介石斗智斗勇,激烈较量,蒋介石却公然撕毁重庆谈判的《双十协定》。毛主席为争取抗战胜利后的和平作出巨大努力,来到重庆也是冒着生命危险。

当时的情况下,蒋介石率领的国民党已经变质,成为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的根本目的已经背离了国家的千万百姓,成为了维护其独裁统治而存在的政党。

国民党当时“假和平,真内战”的目标,和蒋介石一心投靠美国,争取美国支持的践踏主权的行为,引起民众愤怒。

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国共两党斗争,国共十年对峙,白色恐怖等等,以浅薄的眼光来看,确实毛主席与蒋介石两家代表的共产党和国民党存在恩仇矛盾。

而且这个矛盾成为了历史的遗留,跨越了时间来到21世纪,来到毛将两家的后人孔东梅和蒋孝严身上。

但是如果我们跳出历史的桎梏,用上帝视角来审视一下所谓的“恩仇”就真的存在吗?也真的是一个握手就能实现化解的吗?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台湾问题的确是因为国共对峙的历史而产生的,而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中共中央在不断作出努力。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就已经确立。

1955年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就表示希望和相信蒋介石本人能够达成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协议,与历史和解。更不用说后来小平同志提出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国两制”构想。

周总理在万隆会议

1979年元旦宣布的停止炮击大小金门,以实现两岸30年来真正停火,以及跨时代的九二共识等等一系列举措。两岸双方一直在不懈努力推动两岸的交流合作。

而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共双方为台湾问题也曾多次进行商讨,然而因为一些现实因素的问题终究没有解决。

但是在致力于两岸交流的青年们数年来不懈奋斗下,两岸交流又跨越上了新的高峰,两岸之间的隔阂只会随历史潮流拍打之下而渐渐弥合。

潮流盘旋的声音正好在唱着一个中国的声音。况且孔东梅已经不搞政治,她毕生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并且在不断攀登高峰,达成更高成就。

这足以彰显他的个人修养和格局,他希望充分吸收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各自的长处,希望台湾地区和大陆能够多一些教育理念,文化,历史方面的交流和学习。

历史的恩仇不在这一次的握手能够化解,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共和国的发展越来越好,斐然成就,也越来越多,这不正是“泯恩仇”的最好证明吗?

况且这个恩仇并不是毛蒋两家国共两党的,它属于历史,属于时间,时间一过,大家都是一个中国。

无独有偶,这样被媒体所谓“泯恩仇”地握手在2015年又有发生。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进行了会晤。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不管两岸同胞经历过多少的坎坷,有过多少的历史间隔,都是一家人这样的。亲情是血浓于水的,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

这句话恰如其分地阐明了“泯恩仇”的浅显性,在中华民族的血脉联系下,这点恩仇早已融化在五千年的历史底蕴中了。

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这次孔东梅与蒋孝严握手的重要历史意义,仇恨消散了,但历史仍然存在。

无论如何这次握手以及以后每次的握手,站在历史的宽阔的、全局的视野来看,都迈出了重要历史性的一步。

而站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希望的是两岸交流再深入些,再频繁些,能有更多致力于推动两岸和平交流的有志青年能够站出来,让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彻底地解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历史求知所
历史求知所
历史并不枯燥。
3095文章数 6480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