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之后的最初几年里边,国内有不少人以为美国会对我们人民币国际化会非常介意。会引起美国的这样一个战略恐慌。所以最初几年的小心翼翼的。2015年之前,中国的文件上从来不敢说要人民币国际化。而是用一个比较中性的概念,叫做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
2013年我曾经搞过一个对全球金融界和全球政策界的这个问卷调查,也对美欧政策专家和外交官们就有过一些当面的访谈。那么从问卷反馈中反映出来一个重要的差别是什么呢?就凡是搞经济金融实务的人,都对人民币国际化前景预期非常的积极。甚至比我还积极,比我还要乐观。
但是搞这些政策和战略研究的人,这非常不看好人民币国际化。认为这个事情搞不成。当时还有一个令我惊讶的事情,就是美国的政策界整体上居然说乐于见到中国政府搞人民币国际化。
首先,他们认为中国的人民币无法俘获全球人民的信任。这反映了他们头脑中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制度迷信和意识形态偏见。他们觉得,就是你的央行没有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你的政府的权力产生也没有西方式的选举制度。别人怎么相信你中国的主权信用呢?
其次,他们认为中国一旦开始搞人民币国际化,就必须放开汇率波动,并且放开资本项目。那么你这样一种放开之后,你那套中国发展模式,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就会出大问题,你就搞不成了。
那么在我本人看来,货币信用不是源自什么制度。而是源自国家间的相对实力。更何况这十几年来的事实已经充分说明,美国这个国家一贯自我标榜央行独立性,其实就是个笑话。美国政治的分裂极化,随着不同的党派上台,政策来回摇摆。这跟中国政治的相对团结,整体稳定,良好的政策延续性相比,哪个更能让全球储蓄者放心呢?
而且从全球历史来看,货币国际化的确需要本币汇率保持强势波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实体经济一定会受损。我们就看德国,德国马克在国际化过程中,它的实体经济并没有受损。而且它的资本项目也并没有彻底放开。
其实我们要知道,资本项目放开,它不是零和一,不是是和否的关系。而是一个渐进可控的过程里中间存在着很大的灰度区域。但是回到2013年前后,美国政策界的专家们就是有那份盲目的制度执行和理论执行。那我作为中方的人士,我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去唤醒那些沉迷在自己编织的意识形态梦境中的美国朋友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