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回国后被忽视11年,毛主席:人才不应该被埋没

0
分享至

1953年,朝鲜保卫战接近尾声,停战协议的签订重新提上日程,而这个协议早就应该签好了,李承晚从中作梗,不仅不出面签字,还怂恿美军继续作战

除此之外,他还以“就地释放”的名义要求战俘加入南韩军队作战,逼着中国同胞自相残杀,此番举动气得许多战士眉毛倒立。

毛主席在国内听闻此事,直接拍案而起。

“中国向来崇尚和平,只要没有危及国家安全一般都是点到即止,这个李承晚,实在是太过分了,真以为中国无人了不成?”

于是,杨育才组成的13人小组仅用极短的时间就成功奇袭了白虎团,证明了李承晚的不堪一击,但他回国后却没有邀功,而是在普通岗位上默默耕耘了11年。

直到毛主席翻起“陈年老账”时才了解到他的事迹。

“人才不应埋没,这样显得我们太不厚道,也会让人才寒心。”

那么,杨育才究竟是谁?白虎团又是哪个部队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杨育才的英勇事迹。

打出气度,打出风采

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转守为攻,而美国也开始逐渐感到力不从心,他们开始考虑撤出朝鲜战场,但李承晚却心有不甘,他的固执和不满让美军颇为头痛。

于是,美军代表对李承晚进行了劝告。

“即便是与中国签订了停战协议,美国也会像之前一样帮助你,如果陷入战争的泥潭里无法自拔,等待我们的将会是更加糟糕的结局!”

可是,他竟拿出了自己的嫡系部队“首都师”来反驳对方。

“不,我们还没有输,中国志愿军算什么东西?他们不过是一群半吊子的军队罢了!哪里比得上我亲手培养的王牌部队,你且看着,我是如何将他们打到求饶的!”

见李承晚执念太深,美军代表也不再多加劝阻,扔下了一句“好自为之”就转身离去了,当彭德怀知晓此事后,不禁嗤笑他的目光短浅、自大狂妄。

“首都师”正是白虎团,他们确实给志愿军的反击带来了一些阻碍,但这都是在志愿军物资不充足的情况下发生的。

待补给跟上之后,志愿军第一个下手的就是白虎团以及其他韩国军队。

其实,美军也知晓韩国战斗力低下,常常将他们做为辅助进攻,可李承晚没有军事眼光,还以为这是美国看重他的表现,并沾沾自喜。

彭德怀曾在动员大会上发表了讲话。

“兄弟们,李承晚这小子欺人太甚,他拿着鸡毛当令箭,妄想凭借一个白虎团就打败我们,你们说这可能吗?”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我也觉得不可能,他就是在痴人说梦!既然他那么自信,那我们就摧毁他的自信,听说白虎团是他引以为傲的部队,把这个团给老子拆了,看他还怎么嚣张!”

很快,战士的战斗情绪被调动了起来,纷纷叫喊着要将李承晚打回老家,其中就包括了杨育才。

但有高涨的士气还不够,中国军队从不打无准备之战,在确定开战地点是金城后,志愿军就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

这个位置对志愿军非常不利,此处高山多丛林少,打起来必定是以命换命,而首都师早就在这里修筑了各种防御工事,志愿军从一开始就落后了。

并且,白虎团既然能做好准备,定是对此处了如指掌,相比之下,志愿军却毫无准备,两相比较我军再次处于了下风。

幸而无人将此当一回事,既然困难来临,那么好好应对就是,为此,各个指挥官都严格训练士兵,积极修建了防御工事,许多救命物资也及时赶到。

眼看战争即将爆发,彭德怀下达了命令。

“别从正面进攻,给他来个声东击西和左右夹击,借此分散他的火力,到时我们再直击心脏,效果一定事半功倍!”

因此,李承晚部队真以为志愿军不会打仗且轻重不分,便在正面进攻上少了一些火力,将重心放在了侧翼攻击上。

眼看敌人已经上当,负责正面进攻的志愿军立即抓住机会进行反攻,千余门火炮齐射,漫天的火龙昭示着此战中国已经夺回先机位置。

而李承晚部队损失惨重,他引以为傲的白虎团被炸得四分五裂,安在侧翼的两个营直接被打得还不了手,中间一个营阵地失守,无法进行反攻。

见状,李承晚再也不敢小瞧志愿军,连忙让预备队支援主力部队,不料志愿军早已想到他会走这一步,直接在路上就将他的预备队消灭了至少一半。

那么,志愿军为何能预判得那么准呢?这与杨育才前一晚的努力分不开关系。

7月12日晚,杨育才收到奇袭白虎团的任务,为了不打草惊蛇,他带上了几个会说韩语的战士,再穿上敌军的衣服成功混入了白虎团

这支队伍包括杨育才仅有13人,但各个都是人才,他们带着大批火药上路,许是运气好,在通过敌军封锁区的时候相当顺利。

但当他们想继续深入之时,却发现有个身着韩过军装陌生面孔跟着他们后面,杨育才不禁吓出一声冷汗,

“难道我们被发现了?不应该啊,他该不会是想着把我们一锅端了吧?不行,看来我要先下手为强!”

于是,这名韩国士兵被杨育才神不知鬼不觉的抓住了,经过盘问才知道,这个人居然是个可耻的逃兵

这名韩国士兵是因为不想修筑防御工事才外逃的,结果碰巧遇到杨育才这支奇袭的队伍,以为他们也是逃兵,就打算跟着他们一起逃跑,不想竟是一场乌龙。

除了此之外,他们还问到了接头的暗语。

“你们的接头暗号是什么?不许给我耍花招,要是我们被发现了,你也吃不了兜着走!”
“是古鲁木欧巴,我不敢欺骗你们的,求求你们放了我吧。”

随后,杨育才就用这个口令穿过重重关卡,畅通无阻的来到了白虎团总部,只见这里布满了铁丝网,两旁还有重兵把守着,想一举拿下并非易事。

不过,杨育才在仔细观察后制定了相关的作战计划,然后立即向白虎团发起了偷袭,冲天火光使得敌军方寸大乱,开始四处逃窜。

紧接着,杨育才拿起机枪送了他们最后一程,还顺便拿走了他们的白虎团军旗,直到今天,这面军旗还躺在我国的军事博物馆中

李承晚的王牌部队在一夜之间不复存在,而他本人也如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

而杨育才因此荣获特等功,被授予了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这个从小山村走出来的小伙子,终于成为了受人敬仰的英雄。

一生跟党走

杨育才于1926年出生在陕西勉县的一个贫穷家庭,家里仅靠几块薄田度日,沉重的生活压力令父母愁眉苦脸。

而杨育才也十分懂事,经常出去给地主打工为家里补贴家用,这使得他大字不识一个,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文盲

有一次,他在为地主打杂时,听见了从书房里传来的训斥。

“你到底有没有将心思放在学习上,教了你那么多次就是不会,我要是教你们家那头牛,说不定现在都会口吐人言了!你给我好好反省,再这样下去就请你爹重新找教书先生吧,我自觉才疏学浅,教不会你!”

杨育才不禁瞪大了眼睛。

“原来大少爷也会看不懂书吗?那大家都是一样的,他凭什么能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呢?”

许是想东西出了神,杨育才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暴露了,当教书先生走后,大少爷就将他抓了过去。

“刚刚你都听到了?没文化就是没文化,居然还听起墙角来了,不过这次我可以放过你,只要你帮我抄书、写作业,我就再也不打你了,如何?”
“还有这种好事?”

他顾不上领口的疼痛,兴高采烈的点了点头。

自此,地主家的书房里多了一个爱学习的农家小伙子,他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很快就摆脱了文盲的身份。

许是天资聪颖,在他帮大少爷写作业时总是才思泉涌,完成的质量也是高得出乎想象,教书先生也知晓背后原因,打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专心培养他。

于是,杨育才就以这样的形式跟着教书先生读了几年书,然后跟着大少爷去了学堂,最后一起考上了乡里的小学,开始一步步向更广阔的田地走去。

在此期间,两个人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大少爷改掉了身上的恶习,并喜欢上了革命,常常跟着学校里的革命群体外出游行。

时光飞逝,他们都已经成年,与此同时,人生的岔路口也摆在了两人面前,那天,大少爷紧紧抓着杨育才的手进行了告别。

“我要跟着革命队伍离开了,我知晓你爱读书,不愿参与到革命中,但如今时局动荡生灵涂炭,只读书是无法救国的,你也去革命吧,死在战场上总比死在书桌前要光荣得多。”

杨育才笑而不语,他的内心早已有了定夺,见状,对方也不好再说什么,只给他留下了一些银元便离开了。

随后,杨育才拿着这些钱回到乡镇开始谋生,自从大少爷离开后,杨育才也失去了读书的本钱,而事实好像也确实如他所说,家乡的有志之士都出去参军了,留在这里的只有一些老弱妇孺

此时,杨育才终于开始考虑对方的建议,他拿来了许多报纸开始分析局势,并得出了共产党远胜于国民党的结论,

“既然非要参军的话,那我为何不加入到共产党的队伍呢?他们才是一心一意为百姓好的,国民党都是披着羊皮的狼,他们都是以吸食民脂民膏为生的坏家伙!”

而共产党的队伍碰巧来到这里招兵,他便顺势加了解放军。

在此期间,他用心学习军事理论,对于日常的体能训练,他也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认真对待。

也许天生是学习的料,短短的一年时间,杨育才就打了不少胜仗,还提出乐许多新点子,同时,因为他的思想足够先进,最后成功加入了共产党。

不久之后,新中国成立了,此时杨育才本可以享受安定的生活,但他还是毅然决然的参加了抗美援朝

结果已经知晓,杨育才带领的12人小队成功奇袭了白虎团,在志愿军班师回朝后,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中央在安排职位的时候居然将他给遗漏了

可他非但没有气恼,反而在一个普通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11年,直到毛主席了解了他的英勇事迹,他才得以升迁。

说来也巧,那日毛主席观看了一场奇袭白虎团的戏,便对戏中的主角来了兴趣。

“这个严伟才的原型是谁啊?改天我要去好好拜访他,他做出了这么大贡献,理应受到国家的重视才对。”

当毛主席得知此等功臣竟连续11年没有升迁后,罕见的发了火。

最终,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杨育才终于被分配到了合适的岗位,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无私奉献是生命底色

杨育才的人生是一个传奇,他在大好年华扛着枪跨过了鸭绿江,打了一场生死未卜的战争,这何尝不是一种奉献?

后来,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带着12人的小队直面李承晚的王牌部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奉献?

最后,他身为特等功臣,在回国之后却被忽视了11年之久。

在此期间,他完全可以上报中央,请求上级为自己重新分配职位,可他没有,他只是兢兢业业在那个普通的岗位上工作着,这也是一种奉献,一种不求回报的奉献。

由此可见,无私奉献是他的生命底色,中国有许多的英雄都如同杨育才一般,维护着祖国的和平与安定,促进着祖国的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创作者_Q6HR
创作者_Q6HR
民间琐事,寻个答案
587文章数 182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