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刘培善政委怒批秘书:你一个秘书,有什么权力不请示就让人回去?

0
分享至

50年代中期,两岸关系十分紧张。

1956年7月1日,中央将南京军区所辖福建、江西两省的武装力量划出来,成立新的福州军区,下辖几十万重兵,全力应对东南沿海局势。

同样地,人民解放军也选派了众多名将镇守这一重要军区。

50年代末,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是开国上将韩先楚,人送外号“旋风司令”,专门负责军区的日常工作;担任政委的是在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叶飞,他还兼任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专管地方,同样是开国上将;担任福州军区第二政委的都是开国中将刘培善,负责主持军区党委的日常工作。

军区司令和政委都是开国上将,第二政委是开国中将。两上将一中将镇守福州军区,对岸的国民党当局除了冲喇叭里喊喊,播放些展现台湾“幸福生活”的“靡靡之音”,根本不敢造次。

福州军区名将云集,且不说韩先楚、叶飞、刘培善这些骁勇悍将,就连担任军区党委秘书的都是几十年后的上将宋清渭。

那时的宋清渭刚满30岁,而立之年的他便能就任东南沿海军区的党委秘书,足见上级领导对他的赏识和信任。但同样地,在这些军区领导身边做事情,宋清渭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

宋清渭在很小的时候,就亲眼目睹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

当时,宋清渭的二伯在日本鬼子发动“清乡”运动时不幸被机枪打死,他小小年纪跟着家人去收尸,只见二伯的尸体怒瞪双眼,紧攥双拳,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这在年少的宋清渭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在那之后,宋清渭便以15岁的年龄踏上了革命道路。

但那时抗日战争已接近尾声,宋清渭没多少机会上战场了,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在解放战争中的英勇表现。

从1945年参军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宋清渭参加了大大小小几十场战斗,从山东北部的德州一直打到东南沿海的福建厦门。

昌潍战役时,他在营长和连长都牺牲的情况下率部突围,遭到了敌人的猛烈还击,左臀部被打穿。进行了简单处理后,他坚持让人用担架把自己抬回战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直到战斗的胜利;

济南战役时,他以华野10纵13团9连指导员的身份身先士卒,拼死血战,一发子弹将帽檐穿了个窟窿,离脑袋也就2厘米多,但他毫不畏惧;

渡江战役时,他不顾自己是“旱鸭子”,在船还没靠岸时就跳船冲锋,差点被淹死;

上海战役时,他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果断带着战士们冲进敌军指挥所,成功劝说400多名敌人放下武器归降;

宋清渭堪称老革命,在战场上勇猛非凡,先后荣立一次一等功,六次三等功。就他的功劳和资历来讲,被关键的福州军区委以重任自然是理所应当,但这也免不了他在工作中会因为犯错而挨批。

1959年,宋清渭就犯了一个大错,不仅挨了直属上级第二政委刘培善的严厉批评,还让自己在很长时间里无地自容。

1959年的某一天,中央要在北京召开军委扩大会议,通知各个军区军以上的领导同志都要参加。福州军区接到消息后,刘培善政委先坐飞机去北京了,临走前交给党委秘书宋清渭一个任务,要他负责陪同福州军区各军的领导坐火车一起去北京,并负责路上的保障工作。

50年代时,从福州到北京没有直达的火车,宋清渭要安排各位领导先坐火车到上海,再转火车前往北京。

而就在他们一路风尘仆仆抵达上海时,事情突然有了变化。

这么多高级将领到达上海火车站,上海所在的南京军区自然是要迎送一番的。于是,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专门到车站给他们接风,同时又带来了一条刚刚从北京总政治部发来的消息:各军区的炮兵司令员,炮兵政委,工兵主任,工兵政委不用参加此次军委扩大会议。

宋清渭得知后不知该怎么处理,那时的信息还不发达,而且在上海转车的时间又很短,根本来不及请示上级,于是便和身边几位同志商量了一下,让福州军区这四位领导不用去北京了,马上原路返回。

殊不知,宋清渭这里便犯了一个大错。他作为一个秘书,未经请示就擅自让军阶比他高好几级的四位首长打道回府,这无论如何是不合时宜的。军委扩大会议是大事,就算没有时间请示,最好的方式也是“将错就错”,让那四位首长按原计划上车赴京,就算他们白跑一趟,到时候面对上级也可以解释清楚,毕竟总政治部这个通知来得很突然。

但宋清渭没有请示上级便让他们回去了,万一中途又有了变数该怎么办?到时候四位首长没有到北京参会,那宋清渭就闯大祸了;就算没有变数,宋清渭也绝对会因为擅自做主挨刘培善政委一顿骂,两种结果都讨不了好。

令宋清渭万万没想到的是,事情果然又有了变化。

正当宋清渭陪同福州军区其余领导同志们踏上去北京的路途时,政委刘培善已经到了北京,同样也得知了那条通知。由于宋清渭没有向他汇报,所以刘培善误以为那四名领导同志已经在来北京的路上了。

于是刘培善向军委领导请示:“福州军区的炮兵司令员及政委,工兵主任及政委都已经在路上了,可否让他们四人参加会议?”军委领导同意了,特批福州军区这四位领导可以参加会议,不用返回福州军区。

可当宋清渭和福州军区的领导们到达北京时,刘培善却发现那四位领导居然没来,弄清事情的原委后,便严厉质问宋清渭:

“你一个军区党委秘书有什么权力,不向我请示报告就让人家回去了?!”

宋清渭被政委刘培善痛批了一通。

刘培善的意思很明确,不管军委或是总政治部在会议安排上有什么变数,可当时他们已经在上海转车了,这种情况下就算来不及请示,作为党委秘书的宋清渭也不应该擅自做主让四位领导原路返回,这属于越权行为,万一发生变故就会误了大事。

而宋清渭也没有请示刘培善,那么刘培善之前请示军委称“四位领导已经在路上,让他们来开会”的说法就相当于是在欺骗上级了。

这问题就更严重了。

这就相当于军委批准那四位领导来开会,结果军区党委秘书竟又让他们回去了,这事儿听起来就荒唐。

如果放在生活中,这兴许不算大事,只要解释清楚就行了。但如果发生在要求纪律严明的军队里,而且还是在军委扩大会议这种大事上,这就对军队的严格作风影响很大了,因为军队中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干部隐瞒不报,擅自做主。

如果战场上发生了这种事情,那可是要白白出人命的。

这也难怪刘培善政委会生那么大的气了。

身经百战的宋清渭当然明白这一点,这次过失虽说自己是无心的,同事们也在帮自己求情,但他还是觉得无地自容,尤其是挨了刘培善一顿批评之后。

党委秘书作为首长身边的重要角色,在完成首长交给的任务时,即使情况有变,也不能未经请示就擅自做主,甚至做出越权的事来。而是应该灵活变通,想出符合军队规定的解决方法。

这就是宋清渭从这件事中得到的教训,这件事也让他知道了该怎么当好首长身边的秘书。

不幸中的万幸是,那四位领导在上海下了车以后,并没有立刻返回福州军区,而是认为就这样回去总是不妥,于是便一通电话打到北京,向刘培善政委请示。

刘培善接到电话之后,马上叫他们赶到北京开会。因为中央军委的特批不可更改,这四位领导非得去北京开会不可。

总算是亡羊补牢。

这件事过去之后,宋清渭一连好几天心情都不好,甚至还时不时地躲着刘培善。这一切刘培善都看在眼里,知道他还没迈过心中那道坎,于是便在一天晚上专门找宋清渭谈话。

刘培善拿出政委做思想工作的态度循循善诱,给宋清渭摆事实讲道理,语重心长之中娓娓道来,毕竟这样的事在纪律严明的军队里是很严重的,希望宋清渭理解他严格要求下属的良苦用心。

刘培善还说,宋清渭是立过战功的人,希望他能正确认识到错误,正确地对待批评,但不可从此就一蹶不振,一定要经受住挫折。

这番话让宋清渭铭记终生,也对他将来的军旅生涯非常有益。

后来,宋清渭一直在福州军区工作,先后担任过团政委、干部部部长、29军副政委等职。

平日里的宋清渭性格随和,爱兵如子,士兵们对他非常爱戴,他对士兵们严格要求而又关怀备至,对军里存在的一些困难也会尽力解决。

1983年,54岁的宋清渭担任了31军政委。那时的宋清渭在经历了几十年军旅生涯之后,早已成为了一个坚持原则,敢于讲真话的铮铮铁汉,人送外号“宋大炮”。

当年11月,宋清渭参加全党整党工作座谈会时,军委领导问了他一个问题:“为什么31军会违反军委规定,参与经商活动?”

要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不允许干部战士从事经商活动的。

宋清渭知道自己部队的情况特殊,但他对上级一向都是如实汇报真实情况,从不推诿掩饰。

于是他实事求是地说:

“部队每天都有数百辆军车往返泉州大桥,经过初步计算,31军每年至少要支付50万元以上的过桥费。而我们军军级以下的单位没有任何机动经费,上级也不给报销,没有别的办法。”

此外,宋清渭还提到了干部生活补助等问题。

所以,31军才从事了一些生产经营的活动。

宋清渭还说,自己来北京之前刚刚接到了有关不准让部队经商的指示,为了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指示,还可以将军里过去生产经营获得的两三百万元收入如数上交军委。

军委领导听到事情原委后表示理解,军委办公厅还将这个特殊情况如实上报给了军委和中央政治局,称这个钱是他们自己挣的,只要没有违法,军委也不用收,让31军自己支配这笔钱就行。

当时的军委委员、开国中将余秋里如此评价宋清渭:

“你这个军政委敢讲真话,比较实事求是,讲得比较实在,反映的情况很好,我们要提倡这种作风!”

1985年百万大裁军后,考虑到两岸关系的缓和,福州军区被重新并入到了南京军区。

从那时起,原31军政委宋清渭调到了济南军区当副政委,正式成为军区级别的领导人。因为他是山东德州人,这次被调到离家比较近的地方,他刚一上任就立下了规矩:绝不利用手中的职权为亲戚办事,坚决“六亲不认”。

遥想1948年宋清渭母亲去世时,他的部队正在离家只有二三十里的夏口镇集结,准备投入济南战役,所以没能回去见母亲最后一面;50年代宋清渭父亲去世时,他又在千里之外的福建准备迎接国民党的反攻,等接到家里告诉他父亲去世的信件时,他父亲已经下葬半个月了。

虽说自古以来忠孝不两全,但这也成了宋清渭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后来,宋清渭将这份遗憾弥补给了家乡人。

那时的宋清渭已经身居高位,不再是那个当年犯错误的秘书了,但他不管走到哪里,不管担任何等职务,都始终关注着家乡德州的发展。每当听到家乡有了新变化,群众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他都是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宋清渭对自己的亲戚铁面无私,六亲不认,从不利用职务帮他们走后门,但一听说家乡的群众生活有了困难,他就会想尽办法为百姓解决。

就连德州发生了旱情,他都会连夜协调有关单位,出动了十几门高炮进行人工降雨。

不止如此,宋清渭还四处奔波,协调地方各个部门多方筹集资金,为家乡解决了不少财政支付、修路架桥、校舍修缮和群众吃水等民生问题。

宋清渭不仅是上级嘴里的“宋大胆”,还是一位心系家乡的布衣将军。

1987年,宋清渭升任济南军区政委。一年后中央军委宣布恢复军衔制,宋清渭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5月晋升上将军衔。

宋清渭没有辜负当初刘培善政委对他的期望,虽然刘培善早已作古,但他的精神和教诲仍然影响着宋清渭的一生。

几十年前,刘培善借那件开会时宋清渭犯的错误告诉他,在工作中一定要认真严谨,对错误一定要正确认识。既不能因为事出突然,就擅自越级做主;也不能因为犯了错误,态度就一蹶不振。

这些话语这么多年一直都激励着宋清渭,让宋清渭始终保持着优良的军人作风,从党委秘书做到军中上将,从一个小八路成为军队的中流砥柱。

纵观宋清渭将军的一生,可谓是一位一心为国的柔情铁汉。

现如今,宋清渭上将已经93岁了,身体十分硬朗。

(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烨青衣
烨青衣
我有酒,你有故事吗
7972文章数 323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