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40年炊事员在朱德饭里下毒,证据齐全准备枪毙,杨奇清:这事不对

0
分享至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锄奸部部长杨奇清审阅了一起左权县报送的死刑案。

其案件大概内容是:“请求对高二根执行死刑,要求立即执行!”

杨奇清仔细看了一下卷宗,不由得眉头一皱,自言自语道:高二根想要毒害朱德老总是死罪,但是这个证据很不充分啊!

经过再三考虑,杨奇清决定先暂时“按下”这个案件,并向办案人员指出这案件的疑点重重,而且缺乏关键证据,请复查,我们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过一个坏人。

最终,办案人员查清了这起死刑案,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那么,审阅案件的杨奇清到底是何人?高二根又为何要毒害朱德老总?案件又有怎样的隐情?

要揭开这些,笔者还要从头开始讲起。

一、穷苦少年

1911年,杨奇清出生在湖南岳阳的一个穷苦人家里,由于家里的孩子众多,杨家的生活过得很艰难。

即便到了上学的年纪,因为家里太穷,杨奇清却只能上山砍柴,或者到镇里卖豆腐,贴补家用。

由于过早接触社会,杨奇清从小成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谁说谎,谁说实话,他一捏一个准,一猜一个透。

等到11岁时,杨奇清如愿以偿上了学,但相对于同班同学而言,杨奇清的年纪较大,而且底子也薄弱。

但好在杨奇清勤奋好学,他日夜刻苦读书,最终考试成绩遥遥领先,成为了尖子生。

1927年,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湖南省掀起了农民运动和土改运动的热潮,在此背景下,杨奇清和家人们纷纷加入革命队伍,并相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时杨奇清年仅16岁,组织考虑到杨奇清的年纪小,不易成为敌人的目标,而且看中他会办事,反应快,机敏过人,于是安排他当一名联络员。

事实证明,组织的眼光是正确的,杨奇清考虑问题很周全,而且做事滴水不漏,数次化险为夷,圆满完成组织交代的各项任务。

由于表现出众,组织认定杨奇清是个好苗子,准备重点培养他,1933年,组织让他参加国家政治局保卫局的培训,最终杨奇清不负众望,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

虽然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但杨奇清深知为组织作贡献才是第一要务,所以学成之后,杨奇清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

不久后,他被提拔为红三军保卫局执行科科长的岗位,从此正式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侦探”生涯。

在长征期间,杨奇清等人克服了技术落后,以及无电、无物资的局面,不仅多次捕捉敌人进攻的密报,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还维护军队的通讯通畅,让部队更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凭借这些优秀的表现,杨奇清得到了毛主席、朱德等伟人们的赏识,他们都夸杨奇清能力强,而且立场坚定,好好发展以后不得了。

在抗日战争前夕,杨奇清担任八路军锄奸部的部长,与日寇和国民党作斗争,也为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其中一件事就是调查朱德被下毒的事件。

二、了解真相

1940年前后,杨奇清在太行山工作,一天他突然收到了左权县的一份案件处理的请示,要求枪毙罪犯高二根,而且要求立刻执行。

这个请示已经过左权县政府和锄奸部执行科的调查,之前所有的手续都已经走完,就差杨奇清签字同意了。

看到死刑案,杨奇清一般都十分谨慎,他一直坚持着重视证据、科学断案的原则,于是他认真审理着卷宗,大概明白了案件的来龙去脉。

高二根是部队的炊事员,在我军工作多年,他沉默寡言,不爱说话,所以“潜伏”的很好,现在被人举报,才知道他曾经当过日本的伪军,后来又当过国民党的士兵。

根据高二根交代,他接到了国民党军统的命令,要求他毒害朱德将军,幸亏我军发现及时,在他实施计划前就将其逮捕归案。

杨奇清开始翻阅案件的证据,令他奇怪的是,这个案件没有物证,没有高二根与国民党的书信,更没有毒药之类的佐证,有的只是一个叫莫三航的民兵自卫队副队长的证词。

杨奇清眉头紧锁,没有直接证据,怎么能妄自下定论呢!于是他主动叫上了几位执行局的同事商量这个案件。

杨奇清问了几个问题,一是给首长们做饭需要严格的手续,高二是如何通过这些审查,当时的手续是不是有问题?二是高二根给首长们做饭已经做了很久了,为什么他早不动手,非要等到被人发现才准备动手?三是为什么只有莫三航的证词,而没有其他证据?如果莫三航做了假证据,那高二根是不是被冤枉的?

四是如果高二根是真的卧底?那和他对接的人在哪里?他被捕后,对接人有没有特殊行动?

杨奇清一连提出了四条问题,参会人员个个哑口无言,等了一会,杨奇清郑重的说,对于死刑,我们还是要谨慎点为好,如果不把这四个问题都调查清楚,这个字我是不会签的!

于是杨奇清压下了高二根的案子,并要求执行局继续复查此案,并发布密令,要求彻查内部所有的相关人员,看能不能揪出高二根的对接人。

根据杨奇清的看法,如果能找出对接人,那高二根的罪名基本可以坐实,但是如果找不出对接人,那高二根就有可能是被冤枉的,那将是更大的问题,是谁冤枉他?这样做有什么目的?

最终经过层层调查,调查人员最终发现高二根的经历和身份很纯粹,其实他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莫三航说他在日寇那里当伪军,其实是他被抓了壮丁,给日寇烧饭,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

至于当过国民党的兵,是因为在一次军事行动后,日寇被击败,高二根被国民党部队俘虏了,他又在国民党的部队里做炊事兵。

在干炊事兵时,高二根没接触过什么军统特务,他一直就是勤勤恳恳地做饭,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和投毒案没有半点关系,完全是被人冤枉的。

调查完毕后,杨奇清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如果高二根是被冤枉的,那冤枉他的人才真的有可能是投毒案的凶手,于是杨奇清把目光落到了举报人民兵莫三航的身上。

又经过一轮的调查,杨奇清发现莫三航的来历不简单,因为他才是国民党军统派来的特务。

在执行投毒案的初期,莫三航已经对所有人的来历进行过梳理,莫三航了解到高二根的往事,并多次借此威胁,教唆高二根为他所用,让他去给朱德等部队首长们投毒。

高二根坚决不肯听从莫三航,不过他也没给组织上反应,主要是他人老实,他怕说出去,自己的过去就被人知道了,这样有可能对自己不利,于是就一直默默承载着压力。

莫三航看高二根一直拒绝配合,决定先下手为强,直接除掉高二根,再让自己心腹去做炊事兵,以便达成自己投毒的目的,这才有了莫三航诬陷高二根,高二根被捕、险遭枪毙的冤案。

不得不说,莫三航的手段隐蔽毒辣,如果不是杨奇清早些发现,那莫三航的奸计就要得逞,首长们的安全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于是,杨奇清迅速下令将莫三航逮捕归案,还顺藤摸瓜,抓了莫三航的心腹和对接人,将投毒案的所有当事人一网打尽,最后杨奇清释放了高二根,还给了他一些补偿,并让他继续留在部队。

最终,投毒案宣布被告破,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无辜的人也得到了正名,杨奇清也声名鹊起,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代“神探”。

然而,杨奇清的经历不止这些,他还曾经破获过“骷髅”刺杀大案!

三、又破大案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的“军统之王”戴笠下达了死命令,要求刺杀朱德,并给这次行动起名代号为“骷髅”。

国民党军统们绞尽脑汁,最终决定将刺杀地点选择在山西韩城芝川镇,因为当时朱德正带领部队北上抗日,这里是部队的必经之地。

国民党特务准备了两队人马,一队内穿日本便服,然后乔装平民隐藏在欢迎群众中,二队乔装成商人,坐在酒楼二楼里喝茶,择机行动。

戴笠部署了两个刺杀方案,第一个方案是一队直接上前刺杀朱德,二队再干掉一队灭口;第二个方案是二队利用地形优势,直接刺杀朱德,再干掉一队。

在戴笠看来,无论哪个方案,一队都会被杀掉,由于他们身着日本服装,这样就可以将矛头转移给日本人。

戴笠的小算盘打得很响,可没成想,这次行动的消息已经被杨奇清捕获了,杨奇清迅速将这件事报告给了中央。

最终中央下令朱德本人的路线秘密改变,但大部队行程不变,以免军统生疑,同时我军安排杨奇清率一支小队打头阵,先下手破坏“骷髅”计划,活捉当事人。

我军部队到达后,分析了局面,决定先控制二队特务,一是他们的火力更充足,二是二队拥有制高点,如果我军抓一队特务时,敌人突然开火,我军势必伤亡惨重。

于是杨奇清带领部队来到了二队所在的酒楼,但酒楼里人员众多,怎么才能抓到二队呢?

杨奇清计上心头,他对招待人员说,我是八路军的指挥官杨奇清,我来是给朱德将军打头阵,所以你们要给我安排一个好位置!

杨奇清此举是想看酒楼“食客们”的反应,并给国民党军统施加压力,果然在杨奇清就坐后,他们邻座的几位“商人”神色慌张,窃窃私语,十分可疑。

杨奇清瞬间就明白了,这几个“商人”就是军统的特务,于是他给队员们使了个眼神,随后众人一拥而上,把二队的特务们全部缉拿。

在二队的指认下,杨奇清开始抓一队特务,此时一队特务如同惊弓之鸟,眼看一些队友被抓,剩余的特务们都逃之夭夭。

经过审讯,被捕的国民党特务对阴谋刺杀朱德将军的“骷髅计划”供认不讳,最终“骷髅计划”宣布失败,我军大获全胜。

为了震慑国民党军统特务,还有其他一些想搞动作的破坏分子,我军依法枪毙了国民党特务,并起草了一份公告,这份公告由杨奇清拟稿,由刘伯承最终审查。

刘伯承看完公告后说,建议将里面的“捕捉到数名国民党、日本特务”改为“捕捉到数名日本特务”,既然戴笠不想暴露自己,那我们就给他这个面子,这样也更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这个大局面嘛!

即使遭遇到了这样的恶劣事件,我党领导人仍然维护大局,维护民族大义,这无一不体现着伟人们宽容的胸襟和遇见挑战时的从容自信。

新中国建立前夕,杨奇清被任命为新中国的第一任公安部副部长,为了保障开国大典能顺利进行,杨奇清走遍了北京城,检查遍了天安门广场,破坏了许多起阴谋事件。

在1950年毛主席访问苏联时,杨奇清日夜跟随伟人,成为了伟人身边的“守护神”,事后毛主席拍着杨奇清的肩膀笑着说,正所谓一物降一物,别人的阴谋再厉害,遇见我们公安部的同志们也会束手无策,这样我就放心啦!

从此之后,我国领导人数次重大外交访问都会出现杨奇清的身影,他总是默默地守卫国家领导人和新中国的安全,在万隆会议期间,杨奇清寸步不离周总理,每天的睡眠时间仅有三个小时。

即使面对着险情,杨奇清也都能从容化解,顺利完成使命,无愧首任公安局副部长的职位,更无愧首任“守护神”的美誉。

1978年11月,杨奇清因病去世,终年67岁,在另外一个世界,杨奇清继续担当着伟人们的“守护神”!

结语: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杨奇清凭借着思维敏捷,有勇有谋的性格,创造了无数传奇的经历。

他被称为新中国的第一代神探,也是伟人们的第一代守护神,他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编辑:十年

责编:t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全民历史观
全民历史观
品味历史,全新观点
1630文章数 1950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