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奇袭白虎团的杨育才,为何11年没升职?毛主席:人才不应该埋没

0
分享至

本文来源公众号:纪人物

1964年《奇袭白虎团》剧组来到北戴河演出,刚好毛主席正在北戴河休养,于是毛主席便邀请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萧华等人一起观看。

在观看期间,毛主席听说这出戏是真实事件改编的,便问萧华:“这人还在不在?担任什么职务?”毛主席这一问,彻底将萧华给问住了,他回答道:“我不是很清楚……”

那么令毛主席好奇的人究竟是谁呢?他做了怎样的事能令毛主席亲自问起?他又担任着怎样的职务呢?


《奇袭白虎团》这部戏,取材于真人真事,为了贴近史实,剧中13个人物均使用了真实姓名或者谐音,而且在外貌上也和原型人物尽量接近。

主角“严伟才”的原型名叫杨育才,1951年随军入朝作战,由于在金城战役中,以化装奇袭的手段,率领侦察班歼灭了南朝鲜王牌军“白虎团”,被授予“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并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1926年,杨育才出生于贫苦家庭的他,只能帮助家里人,前往地主家放放牛羊,因为常年奔跑在山头之间,撒欢在石岭之中,练就杨育才一双极快的腿脚功夫

不过没想到,本来放羊的他被阎锡山看中觉得杨育才腿脚快,适合当传令兵。

1948年,阎锡山的势力被我方瓦解,杨育才也被俘虏。在战俘营中,杨育才被解放军同志的热情感动,他积极配合思想改造,逐渐认识到国民党的反动本质、解放战争的伟大意义。在改造期满、很多俘虏选择领路费回家时,杨育才主动报名参加解放军,他摇身一变、成了光荣的人民战士。

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做什么的以后杨育才确定自己的目标,要成为优秀的共产党员。

在作战之余,杨育才积极学习各种文化课知识,还动脑钻研各种军事技术。仅仅入伍一年时间,他就又入了党。从一个国民党军战俘到解放军战士、共产党员,杨育才实现了人生的关键蜕变。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给我国的人民和领土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中国人民志愿军

为了我国领土安全 ,1950年10月25日,毛主席下令进军朝鲜,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爆发。

1950年年底,杨育才所在的六十八军奉命入朝作战,此时的他还是二零三师六零七团的一名普通战士。

为了尽快适应环境,杨育才所在的部队领导决定成立侦察先遣队,让先遣队深入朝鲜境内,绘制地形图并打探敌军的动向。

杨育才训练表现优秀、身强体壮、机智灵活,被连长破格批准为侦察员。

到后来,侦察队又扩充为3个排,杨育才在战斗中表现很好,不畏不惧,因此被团部任命为侦察排第一班班长,他总是敢于冲在前面,打探敌人情报,为大部队提供重要情报。

爬山涉水的志愿军战士

1951年6月8日,侦察队长赵士军带着吴文庆和杨育才等8名战士沿着山路,为大部队勘察路线,被一条在地图上没有标注的河流堵在岸边。

于是杨育才跳入水中向前游去,后面有三个队员拉着他的背包向前游去。

可到了河流中央之时,凶猛的河水突然将背包的绳子冲断了,三个侦察员也因此被河水冲下,在石头和污泥的撞击中落入了下游。

好在杨育才反应了过来,他急忙调转方向,用自己灵活的身姿躲避石头,很快就将3名侦察员救了起来,还为大部队留下了渡河的木桩。

杨育才凭借严谨慎重、有勇有谋的作战风格和将生死抛于脑后的精神,多次出色完成任务,并先后荣获3次三等功,1次一等功,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很快便被提拔为侦察排副排长。

影视作品中的志愿军正在执行侦察任务

在抗美援朝最后一战金城之战中,杨育才更是凭借着只身赴敌营的勇敢缔造一段伟大传奇。

1953年,为了迫使敌人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粉碎敌人“真打假谈”的阴谋,志愿军领导和朝鲜人民解放军共同研究决定:在金城前线发动一场夏季反击战。

在发动总攻的同时,志愿军还派出一支部队诱敌深入,用化妆奇袭的手段,配合主力部队歼灭李承晚的首都第一团团部,为大部分穿插开辟道路。

韩国军首都师第一团是李承晚的嫡系精锐部队,如果能将敌人的这支精锐部队干掉,朝鲜战场上的局势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他们火力强大,而且占据了有利地形,只是一味地强攻,志愿军付出的代价肯定是惨重的。

就在战斗即将打响之际,203师师长杨栋梁下达了重要指示。

“第607团派1个侦察班,利用敌军兵种混杂、互相不熟悉、战况混乱的空子,采取化装袭击的手段,直捣敌人心脏,奇袭白虎团团部指挥中枢,以配合主力部队全歼守敌。”

杨栋梁师长的意思很明确,派出一小股兵力打入敌人内部,与主力部队里应外合,以最小的伤亡全歼白虎团。

203师下达作战命令后,团首长认为,最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奇袭队人数多少,团首长和侦察股长为此整整商量了一个通宵,经过反复讨论,决定组成一支13人的突袭小分队。

队员们都是之前在侦察部里有经验的战士,而小分队队长的素质要求极高,需要指挥员机智、勇敢、果断,在关键时刻指挥得当。

把侦察参谋、侦察排长、副排长等人挨个分析了一遍,反复斟酌后,他们一致认为,最佳人选是副排长杨育才。

杨育才早就憋着一股劲,准备痛痛快快打一仗,接到团首长的命令,他很高兴。

7月13日夜间9点,超过1900吨炮弹倾斜在敌人的阵地上,杨育才心中知晓这是部队给自己的支持。而敌人也很疑惑,因为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整场战役中,就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炮弹更不要钱的似的打。

随着我军炮火延伸,杨育才等人开始按预定线路,向敌阵运动。

按照此前团部设想,我军大部队再发起一次进攻,吸引敌军注意,以掩护杨育才等人的行动。

可战场上瞬息万变,一名战士在运动中,踩到了敌军布下的地雷。幸运的是,踩到的不是步兵雷而是反坦克雷,由于重量不够,地雷并未爆炸。

“不能再往前走了!全部走公路,注意,要跑得快些,装作是从前线下来的逃兵!”穿越雷区太过冒险,杨育才只得出此下策。

行军途中,杨育才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敏感,他察觉队伍似乎被“跟踪”了,原来是13人的队伍,不知从何时起又多了一个人。

霎时间,杨育才惊出一身冷汗,不过在部队中的经历还是很快让他回过神儿来。而在强自镇定后,杨育才不动声响地对着身后的队伍好一番观察,随后快步来到一名士兵身前,劈手便从队伍中揪出此人!

当刀架到此人脖子上,此人自然是惊恐出声,也正是他这一出声,杨育才当即听出了此人口中的言语是朝鲜话无疑。

经过一番盘问,杨育才方才明白,这个韩国士兵,在金城打仗时,听到志愿军的炮声太响,以为韩国阵地要沦陷了,于是他就悄悄逃跑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了杨育才乔装打扮的“美国顾问”一行人,就想着跟着队伍,一起撤退。

小俘虏为了能活命,竹筒倒豆子似的将自己知道的信息全部告诉了杨育才,其中就包括口令以及“白虎团”的团部位置。

他们把俘虏打晕、捆绑后,丢在路边的草丛中。

然后,根据线路迅速推进,很快便到达了金城西南的一条公路上。

不料,这时南朝鲜士兵打出了一发照明弹,把整条公路都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侦查小队被敌军的哨兵发现了,由于掌握了敌人的口令,这时随行的一名北朝鲜战士向敌军大声喊出口令:“古轮欧巴”。

故而顺利通过。之后,在北朝鲜战士的帮助之下杨育才一行人,成功穿过了层层关卡。

在进入团部驻地后,杨育才看着敌人正在一车一车的往外送东西,于是判断敌人打算逃跑,这更加坚定了他战斗的信心。

杨育才和三名战士一起把十多颗手榴弹扔到了四辆卡车上。伴随着“轰隆”巨响,敌军基地开始大乱,杨育才等战士们组成了交叉的火力网,一边向敌军扫射,一边向敌人的团部接近。

仅仅十几分钟,白虎团指挥部的敌人就被全部歼灭,击毙敌装甲车团团长,俘虏敌副师长,并缴获了白虎团的团旗,创造了人类特战史上的奇迹。

杨育才率领侦察小分队奇袭白虎团,为我军大部队全线反击创造了有利战机,一举奠定了金城反击战全面胜利的基础。

在金城战役结束后,不可一世的白虎团被成建制消灭,首都师另外两个团,主力也被志愿军全部消灭,指挥体系彻底崩溃。就这样,李承晚所依靠的精锐部队被志愿军一战打光,金城战役前后只用了15天,志愿军就被消灭,俘虏了5万多名韩军士兵。精锐尽丧的李承晚,也不得不认清现实,不敢再干涉谈判事务,随后中美达成一致,朝鲜战争也顺利结束。

战役结束后,杨育才被志愿军司令部授予特等功一次,次年又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并被擢升为副连长。

1955 年 4 月,抗美援朝的第六十八军撤军回国。从朝鲜凯旋后,杨育才光荣出席全军英雄大会,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此期间,毛主席听闻了他的事迹后激动地握着杨育才的手,对他说道:“人民感谢你!”

后来,杨育才的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作为一级文物珍品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白虎团的团旗也陈列其中,成为抗美援朝大胜的历史见证之一。

在战争时期,仅仅几年时间,他就从一个普通士兵被提拔为副连长。但在抗美援朝结束后,杨育才归国,此后十一年,他的职位一直未曾变化,这又是为何?

他曾经在阎锡山队伍里当过传令兵这个“污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上级对他的评价。

本身政治上受影响的杨育才再加上文化水平低,即使获得了一级战斗英雄的荣誉,却也依旧在军中无法得到晋升。

后来,在每次政治划分上,杨育才都被重点审查,和平年代,军人升职本就比战争时期难,加上杨育才为人低调,他心里感念人民的辛苦善良,甘心做基层工作,从不做邀功升职的事,也不对这类事情上心,因此在讨论人事升迁的会议上,却少有人提及过他。从而不知不觉一直在原来的职位上一干就是11年,乐此不疲。

直到1963年秋,以杨育才为原型的京剧《奇袭白虎团》在山东巡演,杨育才才再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当时,“严伟才”这个名字人口相传,很多女孩子受京剧影响,都将严伟才作为自己的结婚标准。

然后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当演出结束后,萧华就立即把电话打给了济南军区了解情况。当时,杨育才驻徐州,任师侦察排副连长,还在和一群小年轻做基础训练。

当毛泽东听到萧华的回复后,心里也很不是滋味,这样的一位英雄一直停留在副级,怕会寒了他的心。毛主席:人才不应该埋没。

于是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杨育才的仕途迎来了转机,洗清了政治污点,他一直升至副师长,之后还作为人大代表参加了多次全国代表大会。直到1982年才光荣退休。

虽说杨育才终于获得了应有的荣誉,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始终保持着战斗时期艰苦奋斗的作风。

杨育才以一名老红军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子女,他的亲戚也没有一个人借助英雄的光辉谋求私利。

杨育才家中用的全部都是陈旧的家具和生活用品,身上的衣服一穿就是十几年。

杨育才的儿子杨波退伍后被分配到一个普通单位,后来因为单位效益不好还下岗了。杨育才知道后没有动用自己的关系帮儿子,他经常对孩子们说:“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再向组织伸手,觉得心里有愧啊!”

退休后的他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也没有辜负毛主席对他的关怀,依旧奋斗在一线。他不为名不为利,开了三百多场革命宣讲会,一有时间就向群众分享革命故事。

1998年获“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并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军先进离休干部”称号。人们称赞说:昔日保家卫国当英雄,今日爱国教育是模范,杨育才贵在“育才”。

但是这位身经百战,从无数战火中走过,对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英雄,最终还是倒在了病床上。1999年5月,杨育才因癌症医治无效离世,享年73岁。

仰望杨育才的一生,他过得非常清廉,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总要自己解决,不去麻烦组织和国家。以便能最大限度地将自身投入到建设祖国的行动当中。在杨育才离开人世之后,两位军委副主席参加他的追悼会,献上“英雄一世,精神长存”的挽联,是他应有的荣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坦然风云
坦然风云
处之坦然,风雨不变
7423文章数 178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