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千里江山图》获“五个一工程”奖,孙甘露:我重新成为“初学者”

0
分享至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表彰决定,对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作品进行表彰。著名作家孙甘露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千里江山图》入选。

《千里江山图》进入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打捞出隐秘而伟大的历史事件,用文学的方式去想象呈现它的过程。作者捏土为骨、化泥为肉,将散落于历史尘埃中的信仰坚定者,重新聚起他们的精神和血肉,以陈千里等为代表的一批党的地下工作者,面对白色恐怖和生死考验,以忠诚与信仰、勇毅与牺牲,在危机四伏的隐蔽战线上与敌人展开生死较量,成就了惊心动魄、震撼人心的红色传奇。

“从根本上说,百年来,这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涌现了多少人,多少思潮,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从这样一个角度切入写作,从这样伟大的历史事件切入写作,从这些风华绝代的人物切入写作,是作者的幸运。也正是在准备这部小说的日子里,获得契机——重新认识近代中国的历史、中国文学的传统,重新认识外国文学的影响、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孙甘露在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在准备和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过程中,他把自己视作一个初学者、新作者,“尝试接触全新的小说领域,从头至尾将其视为全新的学习过程。既是对历史的辨析,也是对历史题材写作的辨析和想象。”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代已经逐渐远去,那些隐姓埋名的烈士,那些以假名或者外号出生入死的烈士已经长眠地下。缅怀他们,记述他们的事迹,使其传之久远,其旨意正是内在于文明的结构之中,江山千里,绵延不息,田野上、城市间劳作的普通人,擦拭汗水时,当会心怀感念。”孙甘露无比感念,在写作中会多次“想到那些烈士如何看待百年以后有人尝试在上海的街道上重塑他们的身姿。想到无数艰难的时刻,比一部小说的写作更其艰难的时时刻刻。”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文学只有扎根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进行无愧于时代的艺术创造,才能成功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热忱描绘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谱系,是上海文学界、出版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的重点作品,也是孙甘露酝酿多年、潜心创作的以文学笔触为时代存真为人民放歌的全新作品。

孙甘露在时代使命的感召下激发创作热情,广泛搜集中共党史早期史料,深度挖掘龙华革命烈士生平事迹,调动了多年的文学积累和经验,在小说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和内心世界的描摹上,进行大胆的文学创新,引入更有现代意义的叙事技法,围绕一场生死决战,将重大使命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与重点人物的人生观、成长史、恩仇记共冶于一炉,展现出作者高屋建瓴、布局谋篇的深淳思考和娴熟笔力。即使是最后部分的一封信、一份档案材料和一份烈士名单,也构成了与整部作品浑然一体的重要篇章,其中闪耀的浪漫情怀和浓缩的历史印痕,既让读者在卷终经受精神洗礼,又能感受到作者致力于文本创新和艺术探索所带来的文学之美。

小说真实重现上世纪30年代初上海、广州、南京的社会环境、市井街巷、风物百态,复刻了一幅幅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最大可能还原了中国近现代城市与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联系,在当代原创文学作品中第一次将“千里江山”宏阔背景和“万家灯火”微观视角融入主题创作。《千里江山图》先后入选中宣部全国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选题规划。

孙甘露曾创作《我是少年酒坛子》《呼吸》等多部作品,近十几年来,他倾力于文学阅读推广活动,热情拥抱和关注现实生活,担任总策划的上海国际文学周和思南读书会影响广泛,构成了当代文学面向人民、面向生活的亮丽图景。

作为新时代文学原创精品,《千里江山图》一经出版,就在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群体中引起广泛关注,由阅读延伸发酵的关于“忠诚、信仰、牺牲”的讨论迅速在微博、B站、豆瓣、小红书等成为热门话题,新时代文学精品凝聚青春力量效应明显。《千里江山图》在融合出版、影视改编、多媒体产品开发、版权“走出去”等领域也均呈现出火热态势和喜人景象,这是当代出版界和文学界围绕一流作家一流作品展开深度合作的积极成果,也将成为一流主题出版物和重大现实题材文学作品跨界破圈,形成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实现两个效益“双丰收”的出版IP标志性样本。

上海文艺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毕胜表示:“《千里江山图》以精深的创作理念、精密的小说结构、精炼的艺术语言、精彩的文学故事写出了党史风云、家国情怀,也写出了文学气象。整部作品气势磅礴而结构精巧,是新时代重大题材创作领域在主题性与艺术性两方面实现有机融合、取得重要突破的一部原创文学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将以《千里江山图》的策划、创作、编辑、出版为样本,在新时代文学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文艺主题传播的创新形态,全力打造体现上海特色、代表当代中国一流水准的文学创作出版高地,继续绘就新时代原创文学的千里江山图。

<<<延伸阅读·评论界声音

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学界、学术界对《千里江山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孙甘露沉潜多年的长篇新作,在危机迭爆的惊心动魄中飞速推进,形成了一种激情美学叙事的动态结构。孙甘露赋予小说人物以合理真实的人性逻辑,洞察焦灼乱世下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将原创文学作品的主题叙事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评价:“《千里江山图》是硬核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又是极具故事强度的长篇小说,同时其叙述格调还葆有新鲜的、充满活力的、动人的、让人着迷的先锋意味。”

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吴义勤认为《千里江山图》:“小说开门见山,叙事节奏精妙,暗流涌动,反转、暗扣、悬念迭起,步步惊心,毫不拖泥带水,最后是戛然而止。语言简洁、干净、利落,白描、水墨、留白,点到即止,无一处冗笔闲笔。人物命运令人揪心,信仰、崇高、智慧、勇气感人至深。《千里江山图》对历史的重述和重塑,也是对我们当下现实与历史处境的再思和重构,包含着作家对历史、现实与文学关系,对何谓文学、文学何为等问题的再思考。”

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认为《千里江山图》是独辟蹊径的红色书写:“小说铺陈奇崛的故事情节,点染复杂的世态人情,使得作品既以真实而传奇的故事引人入胜,又以人物性情的细致刻画、人性隐秘的深入挖掘,揭示出理念与信仰的支撑作用与重要意义,在启人思忖的同时引人回味。”

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评价:“《千里江山图》不得不让人惊叹笔法精湛,针脚绵密,机锋内敛。虽然故事危机四伏,分明是十面埋伏的狰狞;他却写得如宋明工笔般的秀丽。20世纪的惨烈,像里尔克的豹子被关进笼子,我们翻动书页,却看到豹子踱着精巧的步子,在那个笼子里,谨慎丈量自己的命运。”

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原主任胡平评价:“整部小说于冷静练达中书写生死较量,在历史激流中彰显信仰之光,动静相宜。这样的作品也启示我们进一步思考,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如何在类型化表达和文学性追求之间找到平衡,从而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和社会效果。”

评论家、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孟繁华说:“这是一部红色历史题材的小说,一部青春热血喷涌的小说,一部心怀国家民族锦绣江山的小说,也是一部在艺术上大胆探索、迎难而上的小说。”

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好书”获得者陈福民提及:“孙甘露在《千里江山图》中改变了他所习惯的叙事姿态,但一如既往保持了小说叙述语言的艺术品质:俭省、精确、优雅。”

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肯定了《千里江山图》是一部兼顾文学性和主题性的长篇佳作,认为“《千里江山图》是‘红色’的,又是艺术的;是‘主题性’的,又是个性的”,更提出《千里江山图》着墨的这段历史,在长篇小说里是“具有某种填补空白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评论家、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认为:“革命激活了人民内心沉睡的火山而喷发出的岩浆。在孙甘露绘就的‘千里江山图’里,融入了革命者的身姿和灵魂,融入了革命史的一路风雨。”

评论家、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春林认为:“如同王希孟巧妙地把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于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之中,做到了动与静的完美结合一样,孙甘露也努力以一种貌似不动声色的方式尽可能客观冷静地呈示出地下工作者当年那种惊心动魄的斗争情形。”

作家、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肯定了《千里江山图》的叙事魅力,“不仅刷新了‘密室逃脱’的叙事结构,更是刷新了革命历史小说的书写方式,构建了一种特有的、全新的叙事方式。”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出版方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汇报
文汇报
华语世界高品质人文阅读平台
220264文章数 30860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