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52年陈渠珍离世,曾在《艽野尘梦》写道:若无西原,余恐性命不保

0
分享至

前言

1950年6月,曾经的“湘西王”陈渠珍接到来自北京的邀请,要他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特意接见了陈渠珍,将榨油机、抽水机等几十件农具赠送给他,并鼓励他说:“这些农具,你要好好用起来,为开发建设湘西,继续努力!”

贺龙:你就是舍不得丢掉你那些坛坛罐罐

1949年8月4日,长沙和平解放。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湘西,拉开了湘西剿匪的序幕。

9月,国民党湘鄂边区绥靖副司令兼沅陵行署专员陈渠珍认为国民党大势已去,乾城或凤凰县城已经不能再待下去了,便率领一些亲信部下离开乾城,匆匆前往父亲曾经带兵镇守过的黄丝桥古城,打算依托保存完好的城墙进行死守,搏得一线生机……

黄丝桥古城

黄丝桥,位于凤凰县和贵州的接壤处,在清朝乾隆年间便有修筑好的一座古城,四周的城墙保存完好,城墙上设有两座炮台,历来都是兵家的用兵要地。

因为早年间父亲曾在这里带兵驻防,所以陈渠珍对这里非常熟悉。这也是他选择来这里死守的重要原因。

然而,此时的情况,远远超过了陈渠珍的预料,解放军非常神速,已经距离黄丝桥不远了。在这种情况下,陈渠珍感到惴惴不安。

一方面,国民党的大势已去,失败已成定局,根本靠不住;另一方面,陈渠珍和红军打了多少仗,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楚,那些恩恩怨怨,共产党会不会追究,也是无法预料的。究竟要何去何从?陈渠珍的心里,没有一点儿底。

连日来,陈渠珍没有吃过一顿安稳饭,睡过一个安稳觉,真正体会到了何为寝食难安。

就在陈渠珍举棋不定的时候,外面来了两个人,一个叫李振机,另一个叫朱寿观。其中,朱寿观的哥哥朱早观,曾经是陈渠珍的部下。鉴于这种情况,陈渠珍见了这两个人。

陈渠珍旧照

见面时,朱寿观将解放军第47军副军长晏福生和联络部长顾凌申的规劝信交给陈渠珍。陈渠珍打开信,看完后便写了一封回信,表示自己愿意弃暗投明。

然而,陈渠珍知道,这封信根本无法作数,只是虚与委蛇罢了。送走信使后,陈渠珍的心里十分矛盾。此时的陈渠珍,对共产党的信心不能说一点儿也没有,至少是信心不足。

9月30日,黄丝桥又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做王尚质,是陈渠珍的老部下。

这个时候能见到老部下,陈渠珍非常高兴。见面后,陈渠珍很是激动,对王尚质说:“谷仙,这些年,你都到哪儿去了?怎么这么久都没有听到你的消息呀?”

听了陈渠珍的话,王尚质解释道:“在128师抗战时,我的左臂负了伤,后来转业到交通界做事。长沙解放前,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找到我,让我弃暗投明。我想了很久,觉得只有跟着共产党,才有出路,便归顺了他们……”

王尚质说完后,陈渠珍没有惊讶,而是叹了一口气说:“啊,原来你也投了共产党。这么说,你来这里是想劝我也归顺共产党?”王尚质说:“是的,老师长。这次,我受命而来,是第二野战军刘伯承司令员让我转告你,希望你和平起义,在解放军进军西南的时候,不阻止他们过境,请您郑重考虑一下。”

王尚质旧照

说完后,王尚质将随身携带的信拿了出来,递到陈渠珍手里。接过信后,陈渠珍将信拆开。这一次,陈渠珍知道信里的含金量,看得十分仔细,生怕漏过任何一个字。

看完后,陈渠珍带着期待的眼神,对王尚质说:“要是我归顺了共产党,他们能容得下我,一定不会追究过去的事情吗?”

对于陈渠珍的疑惑,王尚质有心理准备,坚定地说:“我认为共产党是真诚、讲信用的,一定不会欺骗你!”

紧接着,陈渠珍就当前的形势与王尚质进行了分析,并将自己在这里的人脉和对共产党的看法,向王尚质说了出来,还试探性地对王尚质说还是想在这里固守两年,等待时机。

认真听完陈渠珍的话后,王尚质说:“你听到的那些,都是国民党的谣言,根本不足为信。共产党对真心起义的人员是宽大的。就连张治中将军都投共了,事情还不明显吗?难道他没有替蒋介石效忠过吗?”

张治中和毛主席、周恩来在一起

王尚质的话,说得陈渠珍心里一动,这些他是知道的。于是,陈渠珍将手里的烟头丢在地上,踩了一脚,说:“想不到蒋介石的垮台,竟是如此之快!你和我的关系很深,我相信你说的话。但是现在,在贵州的国民党谷正伦的宪兵很是厉害,不可不防呀!”

王尚质坚定地说:“他们很快就会垮台了,不足为虑!只是您老莫要再迟疑了,不然后悔莫及呀!”陈渠珍说:“好,就这样,请为我图之,我素来说了就做!”

这一次,陈渠珍没有再迟疑。当天便给凤凰县城的部下打了电话,交代了相关工作,取消了“县防剿委员会”,成立了治安委员会,为向人民政府过渡,做好准备。随后,为了防止贵州国民党军的干涉,陈渠珍离开黄丝桥,转移到老峒麻家。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当天晚上,陈渠珍收到消息后,高兴地说:“看来,共产党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国民党彻底完蛋了,已经无可挽回了!”

11月7日,陈渠珍宣布起义。至此,在湘西盘踞了30多年的“湘西王”陈渠珍,正式成为了人民的一员。

晏福生和战友在一起

在见到陈渠珍时,晏福生握着他的手,高兴地说:“陈先生和平起义,减少了我军挺进西南的阻力,避免了不必要的牺牲,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庆贺!”

1950年4月10日,陈渠珍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6月,陈渠珍在湖南接到邀请,要他前往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接到邀请后,陈渠珍感到十分激动。不久后,陈渠珍便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这一年,陈渠珍已经68岁了。

会议期间,毛主席特意设宴招待了陈渠珍,让他非常感动。席间,毛主席对他率部起义投明的举动给予了肯定,并鼓励他在将来为国家多做贡献,为湘西人民造福。

会议结束后,有人来到陈渠珍的住所,说是毛主席要单独见他。接到通知后,陈渠珍怀着战战兢兢的心情,去了中南海。

见到陈渠珍时,毛主席把特意为他准备的榨油机、抽水机等几十件农具赠送给他,并鼓励他说:“这些农具你要好好用起来,为开发建设湘西继续努力!”

毛主席在开会

回到住所后,看着毛主席为他准备的农具,陈渠珍知道,这是毛主席对他的期望,希望他回到湖南后,和湘西人民一道将当地的农业搞好,解决湘西人民的吃饭问题。

一天,陈渠珍正在休息,贺龙和刘伯承突然来到他的住所看望。

见到贺龙后,陈渠珍十分激动,赶紧走上前去,拉着贺龙的手,颤抖着说:“云卿,云卿,你怎么来看我了!”

显然,陈渠珍没有想到,当年的“老朋友”贺龙会来看他。贺龙也知道陈渠珍的意思,便说:“我参加革命后,就一直干下去,从不回头!”听了贺龙的话,陈渠珍显得有些惭愧,但还是不住地点着头。

紧接着,贺龙说:“我几次劝你出来,你就是舍不得丢掉你的那些坛坛罐罐。”陈渠珍低着头,真诚地说:“我就是没有你的那份胆量和气魄!”

随后,三人一起聊了很久,谈话涉及到了过去和当前的局势。考虑到陈渠珍对西藏很熟悉,贺龙和刘伯承就进军西藏的问题,向陈渠珍做了咨询,并向陈渠珍要了一本《艽野尘梦》,作为参考。

《艽野尘梦》封面

在提到《艽野尘梦》的时候,陈渠珍情绪失控,不禁泪流满面……

那是因为,这本书就是陈渠珍写的。在这本书里,不仅记录了西藏的情况,还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生死爱情故事。故事的女主角叫做西原,是真实存在的一个藏家女孩,更是陈渠珍的一生所爱。

陈渠珍:若无西原,余恐性命不保

1909年,英军入侵西藏。

似乎这件事情与在湘西凤凰县城出生的陈渠珍,并无关系。然而,命运就是这样。在英军入侵西藏后,四川新军第65标队官陈渠珍被四川总督赵尔丰任命为援藏军1标3营管带,随川军钟颍一起进藏抗英平乱。

四川总督赵尔丰

受命后,陈渠珍带着部队经昌都、江达、工布,一路平乱。期间,陈渠珍屡建战功,受到了上级的表扬。这一年,陈渠珍27岁!

在西藏驻扎期间,与人们思想中“湘西王”凶神恶煞印象不同,陈渠珍虽然是一名军人,但却通文晓墨,而且长相清秀,与当地的藏民、官员和喇嘛的关系处得很好,相互之间来往密切。

一天,一位名叫加瓜彭错的藏民来到军营,邀请陈渠珍前往赴宴。席间,加瓜彭错特意安排了十多个藏族女子表演拔竿,为宴席助兴。

在表演的过程中,藏族女子们骑在飞奔的马上,十分卖力,许多女孩都拔了一二竿。其中,一个大约十五六岁的姑娘,却是连拔五竿,且在拔竿的时候,一身藏族服饰将她的身材显得十分标致,身手非常矫健。

那个连拔五竿的姑娘,很自然地吸引了陈渠珍的目光。他拍着手,对加瓜彭错说:“此女子,真是体力惊人啊!她的马术,也着实惊人,妙啊,妙啊!”

听了陈渠珍的赞赏,加瓜彭错非常高兴,说:“她是我的侄女西原!”随即,在一旁的藏民第巴笑着插话说:“公如属意,即以奉巾栉(充当妻室),如何?”

画像:西原被送到陈渠珍家里

原本,陈渠珍只当是一句玩笑话,并没有太多在意。然而,让陈渠珍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加瓜彭错便带着西原来到了他家门口。

陈渠珍知道,此时再拒绝,已经是不大可能了,便和打扮别致的西原成了亲。事实上,西原对陈渠珍也是仰慕的。话说,对于一个抗英平叛的大英雄,又有几个女子会不喜欢呢!正因如此,在表演拔竿的时候,西原才会比平时卖力得多,以至于比其他姑娘多拔了一倍。

嫁给陈渠珍后,西原在丈夫的身上发现了和别的男人不一样的儒雅气质,根本没有一点儿大男子主义,不仅谈吐不凡,更是对自己非常尊重。这样的婚姻生活,大大地超出了自己的预期,让她对陈渠珍更加爱慕了。

在生活中,西原扮演了一个好妻子的角色,除了为丈夫打理日常琐事,便是迷离着眼出神地看丈夫工作。

后来,部队向波密发起攻击。就在陈渠珍准备出发的时候,西原提出了一个要求。她认真地说:“愿与君共赴战场!”

原本,陈渠珍是不打算让妻子上战场的。然而,想到妻子在骑马拔竿时的矫健英姿,还是决定将她带上。在陈渠珍看来,“带着她,总不至于是个拖累”。

陈渠珍和西原在一起

在波密战场上,陈渠珍所在的部队被敌人围困。在突围的过程中,陈渠珍和西原一起奔跑。突然,前面出现了一处悬崖,身后敌人的喊声也越来越近,情况十分危急。

正在陈渠珍犹豫不决的时候,西原纵身跳下悬崖。落地后,西原让陈渠珍赶紧跳下来。听了妻子的话,陈渠珍赶紧向前一跳,双脚离开了悬崖边。在落下的时候,西原担心丈夫受伤,伸出双手,将丈夫稳稳地截住。就这样,两人成功脱逃。

对此,陈渠珍心里十分感激,对妻子更加喜爱了。关于这段往事,陈渠珍在《艽野尘梦》中写道:

“若无西原,余恐性命不保。”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西藏,在西藏川军中的哥老会组织立即响应,将统帅罗长绮杀死。与此同时,陈渠珍的部下因立场不同,发生了相互仇杀事件。

此时,作为同盟会成员的陈渠珍,也成为了哥老会组织打击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陈渠珍决定带着手下湘黔籍的一百多名官兵,返回内地。

陈渠珍旧照

出发前,陈渠珍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深爱的妻子西原。听了丈夫的话,西原决定跟随丈夫一起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故乡。

随后,陈渠珍和西原前往家里,与西原的母亲告别。临别时,母亲将一座八寸高的珊瑚山送给女儿和女婿作为留念,并嘱咐二人一定要小心。望着母亲远去的身影,西原知道这辈子恐怕是回不来了。想到此,西原默默地转了头,流泪与母亲作别。

告别了母亲后,陈渠珍带着西原从江达出发,取道羌塘草原,翻越唐古拉山,过通天河,再到达昆仑山口,入青海。一路上跋山涉水,断粮挨饿,茹毛饮血,九死一生,到达兰州。这时候,陈渠珍身边的人也由出发前的一百多人,只剩下了七个。

对此,陈渠珍感到非常难过。见此情况,西原来到陈渠珍的身边,抱着丈夫,宽慰说:“时已季春,天气渐暖,死亡虽众,我辈犹存,是天终不我绝也……吾人生死,有命在焉。何自馁如是!”

看着憔悴不堪的爱妻西原,陈渠珍五内俱焚。随后,陈渠珍将身边的人分别遣散,只带着西原一人继续出发。此时,两人身上已经没有多少钱了。为此,陈渠珍特意写了一封信,向家人筹钱。待付了邮差费,陈渠珍已经身无分文了。

陈渠珍和西原的雕塑

为了维持生活,西原将母亲送给他们的唯一念想变卖。由于珊瑚山在路上被损坏,只卖了一点钱,无法支撑两人走回凤凰县城。于是,两人决定先去西安谋生,再想办法回家。

在西安,陈渠珍没有等到家里的回信,只得每天外出干活,赚一点钱维持生活。在陈渠珍外出的时候,西原便一个人在家里干家务,一边为丈夫做饭,一边等待丈夫归来。

没多久,西原染上了天花。陈渠珍只好用手里积攒的一点钱,请来医生为爱妻诊治。几服药吃下去后,西原的身体不见好转,而且出现了恶化的趋势。

陈渠珍对天花不了解,看着爱妻的身体发烫,却毫无办法。为了给西原治病,陈渠珍心急如焚,到处借钱,却毫无结果。看到丈夫这样,西原心里很痛,但还是安慰丈夫说:“我梦到母亲喂我喝糖水了,喝糖水就是要离开了的意思。这是命,你不要悲伤。”

听了西原的话,陈渠珍流下了泪水。紧接着,西原又说:“万里从君,谁想生此重病,也是命里注定,幸君无恙,我亦瞑目,我去后望君保重……”说完后,西原含着泪闭上了沉重的眼皮,永远地离开了心爱的丈夫。

陈渠珍和西原画像

眼看着爱妻在自己的怀里去世,陈渠珍悲伤难耐,嚎啕大哭。后来,陈渠珍将西原灵柩暂厝在了西安城外的雁塔寺,抱着爱妻的棺材痛哭不止,几日都不曾离去。

返回湘西以后,陈渠珍在湘西镇守使田应诏的手下担任了中校参谋,并在军阀混战的局面下,逐渐壮大了自身的实力。

1926年,在湖南省长赵恒惕的任命下,陈渠珍担任了湘西屯边使;次年,陈渠珍被唐生智任命为第十独立师师长,风风光光地回到了老家凤凰县驻防,成为了“湘西王”。

1935年,在何健的逼迫下,陈渠珍部被改编。部队改编后,陈渠珍以湖南省政府委员的虚职在长沙居住,成为了一个闲人。

1936年,经过两个月的创作,陈渠珍写成了《艽野尘梦》。此时,距爱妻西原去世已经24年了。这本书写到西原去世,便停笔了。对此,陈渠珍说:

“余述至此,肝肠寸断矣,余书亦从此辍笔矣!”

陈渠珍旧照

西原死后,陈渠珍虽然多次续娶,但他心里最爱的,依然是西原。续娶的女子知道西原在陈渠珍心里的分量,为了争宠,纷纷效仿西原,但毕竟不是西原。为了怀念西原,陈渠珍将五个女儿的名字,全部以“元”(谐音原)字开头,分别为:元芳,元芬,元青,元吉,元景。

此外,在提到西原的时候,陈渠珍要求15个子女都要称西原为“西原妈妈”,以示对西原的尊重。假如有人漏掉“妈妈”二字,必会招致陈渠珍的冷眼相待。

在统治湘西的30多年中,陈渠珍亦官亦匪,功罪分明。作为湘西土匪的领袖,陈渠珍在横征暴敛的同时,又给湘西人民做过一些好事。

在贺龙长征经过这里的时候,陈渠珍一面让开一条路,一面又尾追不舍。在解放湘西的时候,经湖南省委和47军多次劝降,特别是在见到贺龙的口信后,陈渠珍毅然宣布起义,回到人民的怀抱。

在镇反的时候,有人要把陈渠珍当反革命进行处理。在毛主席“陈渠珍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对他的处理应取慎重态度,不要轻率处理致使我们陷入被动”的批示下,陈渠珍才逃过了一劫。

陈渠珍晚年

1952年2月8日,陈渠珍因喉癌病逝,享年70岁。

经过共产党改造后的陈渠珍,在去世的时候身无长物,两袖清风,与土匪的形象已是大不相同,令人敬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兴衰五千年
兴衰五千年
历史多少岁月 尽在五千年中
764文章数 626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