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65年,中国六万名解放军战士和一个叫白涛镇的偏僻小城一起消失,18年后的1983年,他们又同代号为“816”的工程重现人间。
“816”工程
如蒸发一般地消失,再次出现之后,却让整个中华沸腾。
六万解放军和白涛镇为何一同消失?什么是“816”工程?他们做了什么,以至于震惊整个中国?
危机四伏的有核国家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这令当时的国际一片哗然,有人发来贺电,有人恶语相向,有人不屑一顾,有人如坐针毡。
但无论外界的反应怎么样,都阻挡不了新中国独立自强的步伐。
尽管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五个有核国家,但依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原子弹试爆成功前,苏联和中国的关系就早已恶化,苏联妄图在中国领土建立可以控制的电台和舰队,企图在军事上控制中国。
中央领导人察觉到“老大哥”的狼子野心,没有同意如此危险的要求。
之后,苏联便撕毁了协助中国研究核武器的协议,更是在中苏边境和我国发生了多次武装冲突。
传闻中,苏联想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虽然苏联并不承认,但着实让中国感到危险。
可前有狼,后也有虎,美国也没歇着。
被越南游击队袭击的美军部队
1961年到1975年,美国正在侵略中国的邻国越南,美军的战机频繁出现在北部湾和海南岛,其舰队也部署在东南沿海。
要知道,当时中国在沿海地区有许多工业城市,如果继续把军事工业放在这里,这无疑是砧板上的鱼肉,随时都可以被附近的美军摧毁。
四面楚歌之中,中国启动了“三线建设”工程。
“三线建设”工程,顾名思义,就是将工业往地形复杂、最内部的三线地区转移。
“三线建设”工程不仅让中国的工业有了相对安全的环境,也带动了西部工业的发展。
其中,“816”工程就是“三线建设”工程的最高机密。
“816”工程
消失的小镇和神秘的一群人
1967年,白涛镇突然陆陆续续来了一大群陌生人,其数量更是有上万人之多。白涛镇的百姓们,像好奇的猫一样,观察他们,询问他们。
“你们这么多人来白涛镇干啥呀?”
这群人却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要么绝口不提自己来干什么,要么编个寻常的理由应付过去。
“哦,乡亲好,我们就是来考察这里的农作物生产状况!”
不久后,白涛镇便收到指令,请原住民搬离白涛镇,政府会安排他们之后的衣食住行。
白涛镇
百姓们走后,白涛镇也从地图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工程兵第五十四师,“8342”部队。
“8342”部队是一支六万多人组成的特种工程兵部队,专门负责建设中国的核工程,他们当时负责的正是无人知晓的“816”工程。
“816”工程是一项保密工程,可能有人觉得,一切和核武器相关的,都应该是机密,那么,“816”工程就是机密中的机密。
“816”工程
当时,中国已经有了一个核原料生产基地,那就是甘肃的404工厂,可这处地方已经让苏联和美国知晓,一旦爆发核战争,苏联和美国将立刻摧毁此处。
404工厂
所以,“816”工程应运而生,它在时代夹缝中生长,志在开出照耀整个中华民族未来的核保护伞。
因为核反应堆需要大量的水,还需要复杂的地形掩护,于是,有山有水的偏僻小城——白涛镇,便成了优秀的施工地。
“816”工程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当时的中国工业水平还比较低,无法进行成熟的机械化作业,所以,要依靠六万名解放军战士用人力去挖掘。
这不是仅仅挖个洞这么容易,他们需要挖一个深度四百米,面积十万平方米以上(相当于14座国际标准足球场)的大洞。
“816”工程
里面要有十八个大型洞室,一百三十条隧道和竖井,洞体总长有二十公里,其目标是能够承受百万吨当量的氢弹轰炸。
“816”工程是一个奇迹,不仅堪称“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甚至是当时最安全的核设施。
洞内是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拱形,石墙的外面还包裹了一层特殊处理的不锈钢板。
“816”工程里面还包含了各种核试验的一系列设施。
辉煌的背面,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据参与建设的官兵回忆,重庆的山区特别炎热,夏天的时候,更是热得不行,四十多度的高温,打开排气扇都没有用。
“816”工程
再加上山里蚊子又多又厉害,哪怕身上涂满驱蚊水,都要被叮出好几个大包。
可恨的是,冬天又特别地冷,而且洞内也非常潮湿。
在这样的环境中,“8342”部队在那里一待就是十几年,想想都知道有多么难受。
虽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攀,但付出的心血又是多么庞大,“8342”部队以凡人之躯,创造了那些发达国家用机器都没有完成的奇迹。
他们无非只是想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人民出一份力量。
新中国正是由这些拥有钢铁意志的先辈们,一砖一瓦,一步一个脚印,垒起来的,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幸福天地。
“816”工程
中途夭折
1983年,这项庞大宏伟的“816”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却被下令夭折了。
无数参与建设的人员都感到失落,自己辛辛苦苦干了十几年,牺牲了几十个战友才换来的伟大成就,明明马上就能竣工,却为何要放弃呢?
中央回复,同志们不要失望,这十几年辛苦你们了,你们的汗与血,没能筑起“816”,但并没有白费,这不是任何人的错,而且这恰恰是一个好消息。
当“8342”部队躬耕于黑暗时,太阳下的每一个中国人,也是卧薪尝胆,呕心沥血。
十几年的沧海桑田,中国已经不是原来的中国,我们不再需要“816”这道地下核长城,中国已经进入新的时代。
尼克松访华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再加上改革开放的施行,中国已经从战略备战阶段进入经济发展阶段。
而且世界的军工一直在高速发展,老一套的办法已经不实用了,要将人力物力投入更有效的新技术里。
震惊中华
1978年,“816”工程获国家科技大会奖集体奖。
2002年,尘封在“大金山”下的“816”工程得见天日,中央决定将其公开出来。
2009年,“816”工程被选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816”工程作为旅游景点向群众开放。
“816”工程
2011年,某设计研究所第一批四十多名工程师,参观“816”工程。
2014年,央视新闻播出关于“816”工程的特别节目。
016年,“816”工程在保留其历史余韵的同时,改善了其排水、排风、排污的设施,并加强了其内部的灯光效果。
2017年,全国上百家网络媒体探索“816”工程。
2017年,“816”工程被选为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2018年,“816”工程选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2019年,“816”工程被评为4A级国家旅游景区。
“816”工程
2020年,重庆空管分局和第一党支部,组织党员参观“816”工程和烈士墓。
虽然“816”工程没有披上它的战袍,实现它的战略用途,便中途夭折,但并没有被国人废弃和遗忘,而是戴上花环,供人们游玩和缅怀。
通过旅客赚得的钱,都用来修复年迈的洞体和保存先辈们义无反顾的精神。
永远的“816”
曾经秘密的“816”工程,如今,除了厚重宏伟的洞体,还有文化旅游胜地——816军工小镇。
816军工小镇民宿前台的女士对着电话讲道:“不好意思,端午节三天的房间早已订满。”
前不久,816军工小镇出现在“2022年重庆市特色小镇”名单。
“816”工程
和一般的观光旅游小镇不同,816小镇遗存着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印记。
参观816景区如今已成为中国青少年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之一,年轻一代来到这儿,走进红色的记忆里,重回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汲取不畏艰辛、甘于奉献的文化养料。
在中国困难的时候,“816”工程是撑起我们脊梁骨的底牌,在中国繁荣的时候,“816”工程又是注入新一代中国人热血的文化宝库。
“8342”部队等所有参与建设者,用血肉之躯,建造了新中国的地下长城。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不畏艰险的品质是无论时代如何洗刷,都无法抹去的。
“816”工程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们瞻仰先烈,不是为了高呼万岁,而是要发扬先烈的精髓,弥补时代的差距,虽然如今的我们不再过分依靠人力,但先辈们勇攀高峰,一往无前的铁人精神,绝不能丢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