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周总理身后事:火化工亲自进火化炉测验,八宝山古井突然干涸

0
分享至

1976年1月9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火化车间,一个名叫许秉铃的女火化工,仰面躺在运尸车上,被她的同事们缓缓地推进了火化炉。

而这个名叫许秉铃的女火化工并没有死,反而很清醒。当同事们把她推进火化炉的时候,她感到自己仿佛正在进入一个悠长、黑暗的隧道,一种无名的恐惧浸遍了她的全身。

然而她来不及感受这种恐惧,而是竖起身上的每一根毫毛,细细地感受着轻微的震动,仿佛此时自己的身体就是一个易碎的瓷器。

那么,为什么一个大活人要进入火化炉?她和她的同事们又在进行一项什么样的工作?

图丨八宝山殡仪馆

一、伟人离世

1972年,周总理被检查出患有膀胱癌,如果是普通人,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一定会住进医院,想尽办法给自己求医问药。

但周总理却是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对自己患癌的事情严格保密,然后如同往常一样没日没夜地,为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操劳。

周总理就这样硬生生挺了三年,1975年12月,周总理因病情恶化,不得不住进医院治疗,此时周总理的病情已十分严重,时常陷入昏迷。

周围的医生和护士,理智上已经十分清楚,周总理已经进入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但是从感情上他们并不愿接受这个结果,他们经常望着病床上憔悴枯槁安静沉睡的总理,默默地在一旁擦眼泪。

图丨周总理

关心总理病情的不仅有身边的医护人员,还有那些和总理一同从革命年代的枪林弹雨中走来的同志们。

戎马一生,经历过无数场血战的开国元帅叶剑英,曾经握着主治医生的手,用近乎恳求的语气嘱咐医生:“要想尽一切办法,能延长一天就延长一天,哪怕是能延长一个小时、一分钟也好。”

此后叶剑英元帅几乎每天都来看望周总理,周总理因为病重说不出话以后,叶剑英元帅就握住总理的手,坐在他的床边不发一言地陪伴他。

在周总理住院的一年多时间,邓小平来看望他63次,李先念来看望他52次,就连聂荣臻、徐向前也冲破重重阻碍,多次到医院探望总理,这些探望中,我们能感受到,同志们对总理的关爱。

图丨叶剑英

12月7日深夜,周总理再次陷入昏迷,身边的医护人员一边手忙脚乱地对周总理展开抢救,一边把周总理病情恶化的消息报告给党中央。

经过一阵抢救,周总理苏醒了过来,当他睁开眼,虚弱地转动眼球,看到床周围站着的中央领导同志,他想抬起手和他们打招呼,却因为太过虚弱,手抬了一半便又掉回到床上。

身边的领导同志们见状,一个个主动上来握住周总理皮包骨头的双手,望向周总理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周总理用虚弱的声音,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费力的说:“你们要帮助好邓小平同志。”

把耳朵伸到周总理嘴边,才勉强能听清周总理说话的一位领导同志,一边向其他同志转达周总理的话,一边流下眼泪。

图丨周总理

等他把周总理断断续续的话转达完,周围的领导同志抹着眼泪表态:“请总理放心!”

周总理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第一件事,还是在想着工作,还是在想着全国的大局。

在他的心里,装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亿的人民,和世界的风云变幻,却唯独没有装着自己。

12月中旬,周总理经过了数次手术,他的身体可以说是千疮百孔,如此疼痛的周总理,担心自己因痛苦而狰狞的样子,会吓到身边年轻的护士,总是咬牙忍受着,尽量用平静对抗身体的剧痛。

有一次身边的护士发现总理浑身止不住地颤抖,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天花板,牙关紧咬,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汗珠一颗一颗顺额头流下来。

图丨周总理

身边的护士知道,这是总理的剧痛又发作了,他在用千疮百孔的身体和如钢铁一般坚强的意志,封印体内惊涛骇浪的疼痛,从而给身边的人留下一个宁静的环境。

护士再也忍不住,她噙着眼泪,趴在总理的床边,颤抖地说:“总理,您要是疼就喊出来吧,没关系的,喊出来吧,您太疼了……”说完就泣不成声。

而敬爱的周总理,还是紧紧的抿着嘴,摇了摇头,一声不吭。

过了一会儿,医生进来了,他蹲在周总理的床边,轻轻地握住周总理颤抖的手。

周总理此时微微侧过头微微侧过头,虚弱地对医生说:“医生,我实在是有点忍不住了,我能不能哼哼一下?”

图丨周总理

医生的眼泪滴落在眼镜片上,他颤抖地跟总理说:“总理,你疼了就喊,没关系的,你就别自己忍着了。”

听了医生的话,轻微的“哼哼”声,从总理的喉咙里发了出来,周围的人能感受到,就算是在呻吟,总理也在尽量控制音量,尽量不打扰到周围的人。

在周总理生命的最后几天里,叶剑英为了不遗漏周总理临终的遗嘱,和对自己身后事的交代,专门派了两个人,拿着纸笔守在总理床前,随时准备记录总理的遗嘱。

然而直到总理离世后,这两个记录人员交给叶剑英的仍然是一张“白卷”。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那为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搏动一生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图丨周总理去世

二、用总理不喜欢的方式表达哀思

当天刚过中午,八宝山殡葬处的电话就响了起来,电话中传达出了一个命令,让八宝山殡葬处的负责人张希来和李兆诚,立即到人民大会堂开会。

这一定是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两个人在前往人民大会堂的路上不约而同地想到。

等到他们来到会场,会议的主持人向他们传达了周总理逝世的消息,两个人一下子如坠冰窟,虽然在他们的会议记录本上,记录着上级给他们安排的任务,但两个人始终觉得自己像做梦一样,连怎么回到的八宝山,都不知道。

两个人回到八宝山以后,立即收拾起沉痛的心情,本着对周总理无限的敬爱,以从未有过的认真态度,安排部署起了周总理的火化事宜。

图丨周总理遗体

1月9日的早晨,当全国各地的老百姓走出房门,就听到了广播里关于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全国各地国旗降半旗,低沉哀婉的哀乐声响彻大江南北。

然而老百姓们还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或者说是不愿意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愿意不愿意相信周总理已经离开他实事,于是,他们要眼见为实。

十点钟左右,无数的老百姓就围绕在各地的报亭前,等待着最新的日报。

当他们看到日报上关于周总理的讣告和那黑白照片时,压抑的悲伤再也按捺不住,一时间,哭声仿佛成了这个时间段里,中国共同的声音。

图丨悲伤的人民群众

八宝山的员工们,蹬着自行车飞一样的来到工作单位,因为他们隐隐得觉得,有一个重要的使命等着他们完成。

果然,一到单位,他们就被召集起来开会,会上,八宝山公墓的负责人带着哭音,向他们安排了周总理遗体的火化工作,会后,职工们也都红着眼眶回到自己的岗位,用空前的认真态度,要送总理最后一程。

为了让周总理的遗体能躺得舒服,木工厂的木工们,挑选最好的木料,一钉一锤地为周总理赶制了一个木床,每敲打一下,木工们都觉得是敲打在自己的心上。

骨灰堂的工人们,拿出了八宝山公墓仅存的4个最好的骨灰盒,把每一个都捧在眼前仔细的观看,就像在鉴定一件古董,他们要从这4个最好的骨灰盒里挑选出了1个最好的,最完美的给周总理用。

任务最艰巨的要数火化车间了,他们不仅把火化车间粉刷一新,甚至把火化周总理的那个火化炉里面的砖都扒了下来,换上了新砖,仿佛只有这样做,才能表达对周总理的哀思。

图丨怀念周总理

然而,火化车间遇到的最难的问题还是送尸车的问题。

为了表达对周总理的敬重,八宝山公墓的负责人,决定用当时八宝山最新最好的送尸车,让周总理最后的一段路平稳,顺遂。

然而这最新的送尸车却有一个技术特点,那就是老送尸车将尸体送入火化炉前,需要工人最后将尸体用手抬入火化炉,这样不仅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也会对尸体最后的姿态产生影响。

而新式送尸车采用碰撞后自动解锁的方式,让尸体平落入火化炉台面,这样既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可以不使尸体最后的姿态受到人搬运的影响。

然而,问题就在这里,火化车间的工人们,本着对周总理无比的敬爱,不忍心最后平落入火化炉台面的那一下震动,惊扰到安睡的周总理,甚至周总理最后路途上的一点点惊扰,都是火化车间的职工们所不能接受的。

图丨周总理灵车

然而,送尸车和火化炉底结构就是这样,要想不惊扰的总理,该怎么办呢?

火化车间的职工们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用活人把这个过程走一遍,哪里有震动和不舒服的地方就提出来,再由工人们一遍遍演练,改进动作,尽最大可能让周总理走得安稳。

就这样,身材高大,与周总理生病消瘦后,体型有些相似的火化车间女职工许秉铃,便第一个躺到了送尸车上,这也就是为什么文章开头,女职工许秉铃会被同事们推进火化炉。

许秉铃躺在送尸车上,被同事们从停尸房推到了火化炉,在推往火化炉的路上,许秉铃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往自己脚的方向移动,许秉铃想象着周总理在走这段路时,会不会浮现自己革命的一生。

图丨周总理

到了火化炉,许秉铃被同事们缓缓地推进了小小的炉口,视线逐渐黑暗,许秉铃感到同事们说话的声音越来越远,远得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声音。

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十分安静,许秉铃听到自己的心跳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快,她感到胸中有种能量想让她大喊。

但很快,她抑制住了这种情绪,用尽量平稳的声音向外面的同事喊道:“放吧!”。

站在外边的同事此时正双手扶着车板,胳膊上用着劲,防止自动解锁时,车板突然掉落下来。

随着解锁装置启动,他们突然感到胳膊上的力道猛然加大,但他们不敢松劲,而是搬着车板,缓缓地往下放,直到车板平稳地完全落到火化炉的炉面上。

图丨周总理遗像

这时女职工许秉铃也终于“重见天日”,只见她一下子从车板上跳了起来,对着身边的同事们兴奋地说:“这个办法可行,在里边感受不到任何震动,我们就这么办吧。”

于是,几个参与周总理火化任务的火化职工,轮流躺在送尸车上感受,而其他人也借着这个机会,一遍遍联系这个动作,直到完全熟练,动作轻柔得感受不到一丝震动他们才满意。

周总理一生中最怕麻烦别人,就连生命最后时刻,他都为了不麻烦医护人员而独自忍受痛苦。他一定不想看到,自己去世后,大家为了他出这么多力,费这么多心思。

但是,正如一首诗中写的那样:为人民做牛马的人,人民会把他举得很高很高。虽然这种方式周总理也许不会赞许,但这就是朴实的人民,用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对敬爱周总理的哀思。

图丨周总理

三、深井断泉祭总理

1月11日下午,周总理的遗体在人民大会堂停放,供社会各界哀悼后就送往了八宝山。

在周总理的遗体前往八宝山时,首都的人民站满了十里长安街两侧。他们袖自上带着黑纱,眼睛里含着泪水,从很早的时候就等在那里,希望可以送总理最后一程,就像当年老区的人民送红军,灾区的人民送总理那样。

当总理的灵车缓缓出现在百姓的视线里,百姓们压抑再压抑的悲伤再也无法抑制,哭喊声响彻云霄。

在周总理的遗体到达八宝山后,八宝山经验最丰富的化妆师带着工具缓缓走到总理的遗体前。

他要为总理最后整理遗容,看着周总理为人民操劳,被病痛折磨的脸庞,回想周总理的音容笑貌,他慢慢地抬起手,轻轻地在总理脸上化妆,他觉得自己这辈子都没有这么认真过。

图丨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

在做完最后的遗容整理后,火化车间的职工们,轻轻的推动周总理的遗体向火化炉走去,他们像呵护一个熟睡的婴孩一样,用最轻柔的动作,将周总理的遗体被缓缓送入了火化炉。

随着一片火焰升起,周总理的灵魂在这升起的火焰中获得了永生。

往常,火化炉火化遗体只需要一个小时,但出于对周总理的敬爱,火化职工们没有在火化时翻动总理的遗体,而是延长了火化时间,用了整整三个小时才完成对总理遗体的火化。

火化后,周总理的骨灰被收敛好,送上飞机,按照周总理生前的意愿,将骨灰播撒在祖国的山川大河之间。

图丨邓颖超捧着周总理骨灰盒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总理火化的这天下午,八宝山一口涌流了上百年的井竟然突然干枯。

这口井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几乎与北京城同岁,数百年来,即使是北京城大旱,这口流淌着甘冽井水的深井都未曾枯竭。

也就在周总理火化的这天下午,八宝山的职工突然发现这口井不出水了,安排人下去查看,发现原本流淌着清水的几口泉眼都枯竭了,此后这口井就再也没有喷涌过泉水,之后为了安全起见,八宝山公墓便将这口井封了起来。

有人说,这是老天为周总理逝世而悲伤,为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好总理而悲伤,所以,老天用了一口井里的所有水来祭奠周总理。

其实,无论这口井为什么干枯,无论这口井的干枯是否与周总理有关,但人民因为周总理的离世所流出的眼泪,一定比这口井的井水还要多得多。

图丨枯井

结语

周总理的一生是为国为民操劳的一生,周总理的一生,也是被亿万中国人民所铭记的一生。

周总理的名字,已经成为了一座丰碑,世世代代矗立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百年档案馆
百年档案馆
忆往昔峥嵘岁月
163文章数 4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