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十条”来了,与病毒的决战正式开始,你做好准备了吗?

0
分享至

三年了,人生有几个青春的三年?

三年来,反反复复的疫情折磨得人们苦不堪言!

每当夜深人静,“蜗居”的人们,总爱站在窗前,眺望冷寂、冷清、冷冻的街道,发出心底的呼唤:何时能够回归疫情前的生活?

11月30日,广州率先解封低风险区,很快冷寂的街面充满了烟火味,城市有了灵魂,恢复了往日的繁华热闹。

当地人欢呼雀跃,其他城市的人羡慕兴叹。

12月7日,新10条颁布。

也许幸福来得太突然。

很多人喜忧参半。喜的是,总算要慢慢恢复正常生活了;忧的是,以后出现大面积感染怎么办?更多人手足无措、无所适从……

也许拄拐棍时间长了,突然不要拐棍了,反而不知如何走路了。

一、“新十条”来了,不经意间,我们以为坐上了“过山车”

“二十条”出台之后差不多一个月,12月7日国务院又颁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3号)》即“新十条”,不可谓不迅速。

以12月7日颁布“新十条”为界限,人们普遍感到了强烈的变化,有人惊呼,我们似乎在不经间坐上了“过山车”:

区域性的全员一天一次的“应检尽检”变成了“愿检尽检”;

遍布车站、码头、道口的“落地检”一夜之间取消了;

很多场所不需扫码查验了……

于是,有人质疑,不久前还在说:“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怎么突然就来了个180度的急转弯?“新十条”出台是否意味着风向变了,不需要防控了,彻底躺平了;既然要躺平,为何不早点躺平?我们马上就可以回归正常生活了……

这些观点和论调,实际上是对“新十条”的误读。

第一,现在不是完全放开,更非躺平。“新十条”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的主基调没变,“新十条”是在“二十条”基础上的总结和优化,保持了政策的一贯性、连续性和针对性,是对“一刀切”、层层加码和不负责任的“一放了之”的纠偏。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讲得非常到位:“这次的优化并不是完全放开不防,是主动的优化而不是被动的,是针对当前我国主要流行的病毒变异株特点、疫情流行特征,通过对疫情形势动态的研判,对现行防控措施的成效评价,特别是对二十条实施以后,地方的有益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等因素,综合考虑所作出的。”

细读“新十条”不难发现,优化措施不是完全放开不妨:

第一条说明风险区还是要划的,但要精准到楼栋单元住户。

过去动不动全域静默、封控小区行不通了;

第二条说明核酸还是要做的,只不过精准到高风险人群,其余愿检尽检。不再提供核酸阴性证明,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不再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对于跨地区流动人员也不再查验,不再开展落地检。

也就是过去的“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管树上有枣没枣都先打一杆子”的做法不灵了。

第三条说明隔离还是必须的,只是增加了一个自主选择项:“居家隔离”。

更人性化和科学化了。

第四条说明,封控是必须的,只是要快封快解。

这是强调要科学精准,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

懒政、怠政没有借口了。

后面各条说的是保障前四条落实的条件和对层层加码的再次警告以及为复工复产创造条件。

这就充分说明国家对抗疫是继续要管的,既没有全面放开,更没有彻底躺平!

第二,现在逐步放开正当其时。有人说:欧美不是早放开了吗?现在我们还不是放开了,早知如此,还不如一开始就放开。

放开是要有基础和条件的。包括对病毒的认识、病毒的破坏力、医疗资源的储备、民意基础等等。

新冠病毒的原始毒株和德尔塔,其致死率是非常高的,看看欧美和印度的死亡数据就知道了。所以,不管接下来疫情政策怎么变化,都不能否定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挽救了几百万老百姓的生命,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其实制定任何政策都是需要民意基础的,但民意是熬出来的,共识也是熬出来的,熬到70%的人都同意放开,都愿意承受放开的代价,这才有了制定政策的基础。

我们不能以“新十条”来否定“二十条”,更不能以此否定“动态清零”。

就像你吃第一个、第二个烧饼没吃饱,直到吃了第三个才饱了,就说早知道前面两个烧饼不吃了、直接吃第三个烧饼一样荒唐和不可理喻。因为没有前两年的坚持,也不会有现在的“新十条”。

第三,马上就回归正常生活还不具备条件。对病毒和疾病认识的进一步加深、疾病危害性的下降、有效的疫苗和药物的供给,以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救治能力的提升等,都是恢复疫情前生活状态的一些条件,或者是关键要素。

在这些条件,没有全部满足的条件下,马上回归正常生活还不具备条件。比如,在我国疫苗的全程接种率虽然达到了90%以上,但结构不合理,全程接种率也未达到理想的标准,尤其是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比如,新冠治疗药物的研发还不能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等等。

正因为很多人的误读、误解,导致大家感觉:不经意间,我们以为坐上了“过山车”。

二、面对误读的“新十条”,我们有了坐“过山车”失衡!

正是因为对“新十条”的误读,我们有了坐“过山车”失衡!

-----对政策误解造成的温差。很多人认为,“新十条”前,还在反复强调,全面防疫,动态清零,防疫压倒一切;怎么一觉醒来,就变成了重点防疫,与毒共存,人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这也难怪大家对放开非常恐慌。毕竟过去的宣传一直是新冠是多么的可怕,后遗症是多么的严重,有多少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中,现在突然一放开,又告诉民众,新冠会自愈,并没有什么后遗症。你是民众,你会往哪个方向去想。

以前让人觉得,防控是国家的事、政府的事,国家依靠政府公权力的力量自上而下地来推进,大家心里暖暖的;现在防疫变成了家庭的事,自己的事,更多地是依靠民众个体的力量自下而上地来进行防范,配角变成了主角,心里一下凉透了。

事实上,我们现在也是这样做的,这就要进一步做好宣传,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道理讲清了,民众还是通情达理的。

真相本身不造成恐慌,真相的缺席才令人恐慌。无数次事实证明,信息公开是避免恐慌的最好办法。

-----由心理失衡导致的落差。面对不确定性,无知必然恐慌,恐慌必然心理失衡,让人性的劣根性一览无遗。

最近在网上流传一则标题为《这就是人性》的段子,很能说明由心理失衡引发的落差:

“封控了,喷政府限制自由。

放开了,骂政府不负责任。

放开了,外地网友纷纷点赞,本地市民人人心惊。

封控了,人人盼望复工复课。

放开了,工人来了一半,上课寥寥几人。

自己感染了,希望居家治疗。

别人感染了,希望赶紧拉走。

全员喝酸,紧催慢赶也不去。

取消强制核算了,免费点排起长队。

小区封控,偷偷摸摸也要出去溜达一圈(外面好安全)。

全域放开,打死也不出门(外面好危险。”

这是人性,也是心理失衡后所展现出的落差反应

-----因疫情认知引发的偏差。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感染奥密克戎的认知出现了两极分化。有人觉得,“那只是一场感冒,恐惧大于疾病本身。”也有人还是担心,“那么多老人和孩子呢?留下后遗症可是一辈子的事。”

之所以,造成认知的两极分化,有多方面原因共振引发的:

一是专家意见不一。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长期的观点是新冠病毒对人体的伤害很严重,还存在间接性的排毒,且有很严重的后遗症。就在10月份的时候,他还态度坚决的表示新冠的后遗症能持续多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12月初,梁万年称“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的明显下降”,但仅在半年前,梁万年还宣称奥密克戎的病死率是流感的7~8倍。

二是网络推波助澜。放开后,网上开始大幅夸张的说感染后的症状了,一家人全部发烧,孩子也是高烧不退,医院,方仓都去不了,只能自己买点药,然后居家,内心充满恐慌。

放开没几天,真正的敌对势力就不隔夜的出手了——《纽约时报》的字眼已经变成了”开放恐致病例灾难性激增”。

结果导致,医院发热门诊排长队,发热、咳嗽等药品一药难求。

三、“过山车”即将出发,你系好了“安全带”吗?

国家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12月6日在清华大学做讲座时说:放开后第一波疫情冲击一定会到来,不管防护多好,大多数人都难以避免被感染,或早或晚而已。累计感染率,最后可能会达到80-90%。更长时间看,每个人至少都会经历一次感染。我们必须要面对这样的现实。

12月9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州接受记者采访中说,根据团队模型测算,预计广州第一波感染峰值可能会在明年一月中上旬到二月中期到来,三月份中上旬进入平稳阶段,乐观估计在明年上半年可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状态。

换言之,逐步放开后到明年一季度,我们将迎来第一波高峰值感染的冲击。

有网民说,我们已经坐上了“过山车”。那么,既然坐上了“过山车”,请大家系好“安全带”。

我以为,要系好“安全带”必须在三个方面纠偏:

第一, 纠正对防疫政策的误读。从以政府主导为主的全面防控到以民众为主体的自我防疫,是防疫工作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从决策的角度看,政策只有次优解,没有最优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每个人的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所以不管多好的政策都会有人反对——因为每个人捍卫的不是真理,而是自己。

对于决策者而言,不管采取哪种策略,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欢迎,也会受到另一些人的责骂。

所以决策者能做的,就只能是寻找最大公约数,找出“各种群体之间最大的妥协”,即怎么在最小损失的情况下找到最合理的措施。

任何一项政策的诞生,寻求的都不是对某类人的最优解,都不是对少数人的最优解,而是对整个国家的最优解,对整个社会的最优解。

-----从哲学的角度看,制定任何政策,都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疫情初期,致病率、重症率、致死率都很高的情况下,必须以防感染为主。但“大疫情不过三年”,目前病毒的传染性虽然很强,但重症率、致死率大幅下降,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所以,防疫的重点自然就要由防感染为主转向防重症为主。

这一点,想通过了,理清了,对国家做出的逐步放开政策、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就理解了,落实也会自觉自愿了。

第二, 纠正对新冠病毒的认知。因为是新出现的病毒,过去我们对它认识有个过程,出现认识不一致也是正常的,无需大惊小怪。

经过三年的实践和实证,现在对病毒的认知趋于一致,下面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看一下:

------专家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①传染性很强、致病性减低、致死率更低。钟南山说,最新的毒株R0系数可以达到22,也就是一个人可以传22个人。目前中国主要流行的BA.4、BA.5和BF.7等传播很快,这种情况下,再强的防控也很难完全切断其传播链。

但奥密克戎的致病性已经大大减低,近期致死率已降低至0.1%左右,跟流感差不多。

钟南山强调:“奥密克戎变异到BA.2、BA.4和BA.5以后,主要的感染部位在上呼吸道。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它已经很少侵袭肺部;从真实世界中的人体感染来看,绝大多数感染奥密克戎的病人症状都表现在上呼吸道感染,常见咳嗽、咽痛和发烧等。肺部表现上很少看到有肺炎。奥密克戎的表现可以说是‘新冠上呼吸道感染’,这一点非常明确。它极少导致人死亡。”

②感染者大多是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12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表示,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疾病,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病人,无需恐慌。

在12月9日上午8时举行的“中国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22”视频会议中,钟南山院士做了题为《新冠奥密可戎(Omicron)疫情动态及应对》的报告。

在报告中他说:对比德尔塔Delta毒株,奥密可戎毒株引发新冠后遗症风险显著降低,无症状感染者基本无新冠后遗症。

从世界上和国内绝大多数的患者来看,感染奥密克戎后大概一周左右就可以康复,症状一般第1至3天最厉害,第四、五天核酸检测结果常转为阴性,那就是康复了。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人若确诊(奥密克戎)新冠,99%会在7至10天康复。

③接种疫苗可防重症。钟南山认为,当务之急是加速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加强免疫接种是防疫新阶段最好的保护办法。打了加强针以后,一般两周就起效了如果已经接种了两针灭活疫苗,需要再加上另外一针作为加强课。

------外国样本。根据新加坡公布的数据,奥密克戎变异株在新加坡2022年1月-11月流行期间的病死率为0.45‰,远低于2021年6月-2022年1月期间流行德尔塔变异株3.6‰的病死率。

------患者自述。《北京青年报》,记录了一个新疆小伙一家12口人感染经历:两个月前,28岁的刘先生和家里老老少少,12口人中招。

除了他自己,还有爷爷奶奶、父亲、两个哥哥两个嫂子、还有4个侄儿。爷爷已经快80岁,最小的侄子才3岁。

10月4日那天,刘先生开始发烧。他对感染最痛苦的记忆,就是发烧。

“晚上睡觉一直在做梦,梦里一直在像玩连连看那样消灭病毒。”

睡两个小时,就以为天亮了。但起来看一下,发现其实还早。他感觉思维已经不受自己控制,特别难受。不过最难受的也就那一晚上,第二天早晨起来,他退烧了,只是嗓子有点沙哑。

和28岁的他相比,孩子们恢复得显然更快。他的4个侄儿也发烧了,但退烧后三个小时,就都活蹦乱跳地玩起来了。

而老人们的情况,就严重得多。他的爷爷奶奶都快八十岁了。奶奶感染后,在床上躺了一周才下床。一直是拉肚子,浑身没劲儿,持续了40天才算完全恢复。

刘先生53岁的父亲最晚感染,他没有基础疾病,也没出现咳嗽、乏力等症状,是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所以,从刘先生一家12口的情况看,只有八旬老人是值得担忧的。其他从3岁到53岁,都问题不大。

第三,纠正对自我防疫的做法。现在,一些人一听病毒传染性这么强,要么听风就是雨,要么不知所措,甚至病急乱投医。这些都是要不得的。既然是自我防疫为主,一些防疫常识还是应该了解的:

------管好自己。我们目前没有预防新冠病毒、治疗新冠病毒强有力、普适性好的药物,所以做好自我预防非常重要。

据专家介绍,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

①外出佩戴口罩。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到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戴口罩。口罩能够至少减少60%的感染风险,特别是N95口罩。

②注意个人卫生。平时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定期核检,合理运动。

③做好自我防护。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还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小妙方,比如用食盐调制0.9%或1.8%的食盐水放入冰箱冷藏,早晚漱口并用棉签擦拭鼻腔,“可增强黏膜抵抗力”。

钟南山则反复强调要加强疫苗接种,这样的话,就算感染了新冠也不会很严重。

------照顾家人。尤其是老人、孩子和有基础疾病的家庭成员。

全程接种疫苗。国家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说:新冠疫苗防感染非常差,几乎不防感染,但是它对重症保护很好。前几天香港有关部门公布了今年疫情的统计:共死亡10600多人。死亡最主要群体,是80岁以上的老人,特别是80岁以上、没打过疫苗的人,感染死亡率达到14.70%。但打了三针疫苗的老人,死亡率马上降到1.58%,打四针就降到0.87%。

②保护好老人和孩子。奥密克戎就跟流感差不多。它造成的重症率、致死率确实跟流感差不多。但它的传染性太强了,是流感的10倍,所以就算它造成的重症率、致死率跟流感一样,但它的破坏性比流感强太多了。所以,对它的防范还是要更加注意,重点要放在对老年人、孩子、有基础疾病等群体的保护上。

要充分鼓励老人、孩子接受全程疫苗接种,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③定期检测。大人可以参加社会核检,老人和小孩可在家进行抗原检测,做到心中有数。抗原检查是比较准确的。一旦有老人、孩子测试发现阳性,可以在家隔离。

------规范治疗。病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恐慌。

①轻症尽量不要去医院。50%的感染者,几乎感受不到什么症状就过去了。40%多的感染者,会有一些轻症,比如发烧、咳嗽、咽痛、头痛、流涕,但一周左右就会基本自愈。

发热的患者一般要注意第一天和第二天,如果一两天还没有退烧,可以在家做新冠抗原检测,如果是阴性,还可以等一等。如果新冠抗原阳性,但又没有什么其他感觉,也先不需要去医院,居家就行。

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应该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另外,如果原来有比较严重的基础病,又感染了新冠,这很容易造成基础病的加重。这样的情况要密切地跟医院和医务人员联系,一旦有什么变化是要到医院的。

相对奥密克戎,医疗挤兑才是真正的大敌。新冠中造成最多死亡的,是医疗挤兑,而不是疾病本身,这是全世界共同验证过的真理。

所以我们不要有点小感冒就往医院跑,不要有点小咳嗽就往医院跑,不要有点小发烧就往医院跑。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重症患者,这是最大的慈善。

②无需囤药。钟南山说,他不认为应该囤药,因为奥密克戎感染者绝大部分可以自己好转,囤药没有太大的必要,而且容易引起恐慌。

③不要乱用药。若身体不适,有咽痛等迹象或检测出阳性后,建议及时用药,“治疗普通感冒的药物都可以”。张伯礼建议,使用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时,可以采用“首用加倍”的原则,起效更快。

但居家观察也不可乱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茅益民近日向“医学界”证实,随着囤药的居民越来越多,来医院就诊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数量陡然增加,“还没有感染新冠,先把自己‘吃’进医院了。”很多一线医学专家都提醒近期囤药的老百姓要谨慎用药:

第一, 同时吃多种感冒药,或造成肝功能衰竭。很多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小剂量使用问题不大,超剂量服用有引发肝损伤的可能,严重者还会导致急性肝衰竭。

很多人以为中西药结合的效果更好,感冒时能一起吃,也有人同时服用了多种感冒药物。比如感康片和感冒灵颗粒它们含有两种相同的药物成分,分别是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市面上差不多80%的感冒药里都含有这两种西药成分,部分中药的感冒药里也有。按照药品说明书的推荐剂量,单独服用它们中的任意一种感冒药,一般不会出现严重副作用,但如果叠加服用,则可能药物过量中毒。

第二, 没有不舒服或不发高烧尽量给不用药。

新冠属于病毒感染,目前没有针对病因的治疗药物,只能进行对症治疗,而对症治疗只是缓解不舒服,没有不舒服就不用吃药,也不需要规律性用药,只在必要时用药,这也是安全用药的重要原则。奥密克戎感染者中,出现发烧后,如果低于39度,尽可能不用药,多喝水即可。超过39度时,可以根据说明书合理服用退烧药。

第三,注意药物的禁忌。即便单独服用感冒药物,也有人群之分,比如儿童禁用阿司匹林。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诱发瑞氏综合征,导致肝脏和神经系统损伤,治疗不及时,还可能会出现肝肾功能衰竭、脑损伤甚至死亡。对乙酰氨基酚用于退烧时单次超量服用,也会造成肝损伤。

“明星药”布洛芬是一种非麻醉的止痛药,有着很强的镇痛效果,属于非处方药,虽然适用于大多数人,但心脏病患者禁用,也不建议孕妇和肾功能不全、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使用。布洛芬过量使用可提升急性肾损伤(AKI)的患病风险,严重时可造成肾功能衰竭。特殊人群最好在用药前咨询下专业医生或药师。

第四,服用药物要看有效期。有些老百姓平时就有囤药的习惯,尤其是一些感冒药或抗生素,服用前要注意有效期,因为过期药物会产生新的毒素,服用会有中毒的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突传噩耗!31岁歌手古家齐与女友车祸身亡,疑因暴雨导致操作不当

突传噩耗!31岁歌手古家齐与女友车祸身亡,疑因暴雨导致操作不当

云图娱乐
2023-06-10 01:39:40
80岁母亲因赡养费状告55岁女儿,女儿叫苦:月入3080元要付3000元

80岁母亲因赡养费状告55岁女儿,女儿叫苦:月入3080元要付3000元

历史求知所
2023-06-09 08:00:23
被歧视的哈扎拉人:一副中国脸,典型黄皮肤,他们真是中国后裔?

被歧视的哈扎拉人:一副中国脸,典型黄皮肤,他们真是中国后裔?

鬼谷子思维
2023-06-09 17:11:29
人老了,不在于运动和喝水,过了60岁,请记住4项长寿准则

人老了,不在于运动和喝水,过了60岁,请记住4项长寿准则

营养time
2023-06-09 08:10:30
医保局:已追回骗保805亿元,重点查骨科等

医保局:已追回骗保805亿元,重点查骨科等

健识局
2023-06-09 18:37:17
中国按兵不动,在台湾问题上使用的策略十分高明,全球只有他看懂

中国按兵不动,在台湾问题上使用的策略十分高明,全球只有他看懂

车马点兵V
2023-05-23 10:46:10
1.6亿!1.9亿!哈登收获2份报价,恩比德:他不值得2.7亿的顶薪

1.6亿!1.9亿!哈登收获2份报价,恩比德:他不值得2.7亿的顶薪

小胡聊体育比赛
2023-06-09 13:35:32
霸气!联合国制裁朝鲜icon的决议案,被中国一票否决了

霸气!联合国制裁朝鲜icon的决议案,被中国一票否决了

娱乐优
2023-06-09 12:59:34
江苏一对夫妇下班回到公寓,像往常一样洗完澡上厕所。她刚才一直在给自己充电

江苏一对夫妇下班回到公寓,像往常一样洗完澡上厕所。她刚才一直在给自己充电

察颜观生活事
2023-06-10 07:35:02
中石油胡总不至于如此糊涂,事件可能另有隐情!

中石油胡总不至于如此糊涂,事件可能另有隐情!

王老师日常
2023-06-09 14:39:07
首次独立证据出现!挪威分析:卡霍夫卡大坝坍塌时检测到爆炸信号

首次独立证据出现!挪威分析:卡霍夫卡大坝坍塌时检测到爆炸信号

刀刀说事
2023-06-09 08:57:06
轮到中国行动了!中国当着全球的面抓住美国痛脚,李尚福斩钉截铁

轮到中国行动了!中国当着全球的面抓住美国痛脚,李尚福斩钉截铁

海峡快讯
2023-06-08 16:42:16
白色龙舟?惹众怒了!

白色龙舟?惹众怒了!

刺头体育
2023-06-09 12:47:01
郭正亮:南海黄岩岛是美国底线,若中国敢填海,美国将直接炸毁?

郭正亮:南海黄岩岛是美国底线,若中国敢填海,美国将直接炸毁?

文史黄金屋
2023-06-07 12:00:35
马斯克的力量:即使是保洁阿姨,也觉得自己和马斯克一起改变世界

马斯克的力量:即使是保洁阿姨,也觉得自己和马斯克一起改变世界

风起堂讲教育
2023-04-28 11:56:25
广州番禺警方通报“一男子在女厕门口偷拍”:已将该男子抓获

广州番禺警方通报“一男子在女厕门口偷拍”:已将该男子抓获

环球网资讯
2023-06-10 09:38:24
年轻妈妈卖“人奶”,1500元直接让成年顾客躺在怀里面喝

年轻妈妈卖“人奶”,1500元直接让成年顾客躺在怀里面喝

妈妈宝宝经验谈
2023-06-10 07:10:02
乐福拼命了!跟詹皇打总决赛都没这么强,两大领袖投降,戈登打疯

乐福拼命了!跟詹皇打总决赛都没这么强,两大领袖投降,戈登打疯

嘴炮体坛
2023-06-10 10:45:37
王洪文爱喝酒,在多次买国宴剩下的茅台剩酒后,被王海容等人嫌弃

王洪文爱喝酒,在多次买国宴剩下的茅台剩酒后,被王海容等人嫌弃

明史专家
2023-06-09 20:00:22
陈萌辟谣带娃回北京,和大衣嫂晒麦子干农活,北京帐号已被封禁

陈萌辟谣带娃回北京,和大衣嫂晒麦子干农活,北京帐号已被封禁

会白话的涛
2023-06-10 10:55:37
2023-06-10 13:30:44
故事里的智慧
故事里的智慧
以史为鉴增智慧,奇闻异事开眼界。
75文章数 13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华春莹接机 洪都拉斯女总统访华首站选在上海

头条要闻

媒体:华春莹接机 洪都拉斯女总统访华首站选在上海

体育要闻

斯诺克10人假球案内幕 他们都做了什么

娱乐要闻

王思聪与买超夜店寻欢 懒理美女搭讪

财经要闻

科技要闻

问界“失去”华为70天

汽车要闻

一辆“假”SUV 竟是超跑玩家的终极归宿

态度原创

健康
艺术
游戏
旅游
军事航空

长期喝有水垢的水,会得结石?

艺术要闻

邀全国高考生免费看展!遇见博物馆推出5城5馆大型公益活动

LOL官方也忍不住参团了!

旅游要闻

考完就出发!毕业季旅行,给青春一点仪式感

军事要闻

国产155毫米卡车炮直瞄射击 炮火猛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