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的门口,几个家属大声的吆喝着: “到处都放开了,就你们医院非得查验核酸,你们就是想挣那个核酸钱”。
后边有人随声附和着,甚至还有人吵着要往里挤!
是啊,为啥社会面越来越松,而医院却要求越来越严格呢?
一、哪儿都可以不要核酸,医院不行!
为啥医院非得要核酸呢?
医院也不想那么麻烦的查验核酸,不仅仅增加工作量,还会因此造成就医体验感变差。
但即便如此,医院还得验核酸。是因为医院里住的,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孕,这类人群体质较差,更容易是新冠病毒侵袭的对象,而因为体质差,更容易出现新冠重症病例。
最终医院内疫情爆发,必将导致更多的重症病例,或者使得患者在原有疾病基础上雪上加霜。
所以,医院无论如何也要守住最后一方净土。
二、查验核酸,保护的是所有人
有人说我们不害怕,我们就是一个很轻的病,我们不怕感染。
但传染病并不局限于你自己,一旦疫情出现,医院内很快就会快速传播,一个病区一个病区的都阳了,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所以,医院内疫情控制,是为了保护所有的住院患者,保护的是所有人。
清零时代是结束了,但抗疫时代才刚开始;充其量只是第一季收尾,第二季的大幕才刚刚拉开。
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做好当前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医疗机构门诊区域要划分出核酸阳性诊疗区和核酸阴性诊疗区,分别接诊相应患者。对于急诊就诊患者不得以没有48小时核酸结果为由影响救治。有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的,直接进入急诊诊疗区域,无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的,在急诊缓冲区域接诊,同时查抗原和核酸。
遵循这个最高纲领,我们设想即将出现的两个问题,请大家一起开脑洞,共谋最优解。
首先,假设有一个核酸阴性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需要入院就诊并手术。然后,他在院内感染了新冠病毒。
接下来大概率会有两种可能:
其一,他免疫力较强,身体底子不错,虽然感染了病毒,但经过对症治疗后顺利痊愈。虽然增加了医疗成本,但万幸没有危及到生命。
其二,他基础疾病较多,身体底子很差,感染病毒后虽经对症治疗,但情况仍逐步恶化,上ECMO仍然无法挽救其生命,最终撒手人寰。
问题来了——无论结局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患者因为在院内感染了新冠,必然会因此多花钱,甚至可能是巨额的支出,这笔钱谁来承担?要知道过往三年,只要是阳性,不管是啥病,全部都是财政埋单!进一步讲,如果真的丢了性命,患者家属会不会要求赔偿?有没有理由要求赔偿?请诸位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下。
有人可能会说,只要医院做好院感管理,按照文件要求对核酸阳性和核酸阴性患者进行严格分区,自然就没有上述问题发生。
好吧,那就是把所有的医务人员和诊疗场所包括手术室全部一分为二咯?既然如此要求,为何不把所有的医院一分为二,一部分做定点医院只收治阳性患者,一部分只收治阴性患者?有操作性吗?
以奥密克戎的传播力,你要相信这种鬼话,智商恐怕有问题。
国家新冠防控专家组成员冯子健刚刚不是说过了嘛,根据相关数学模型的测算,在第一波大规模冲击达到最高峰的时候,全社会感染率可能会达到60%左右,然后感染数量会逐步回落到一个平稳期,最终有可能80%~90%的人都会感染。我们在昨天的推文中也讲过,接下来医院绝对不可能成为净土,反而会成为超级传播中心。
其次,新十条要求医务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以保障正常医疗服务。做得到吗?
好的。虽然都打过疫苗了,而且都打过第三针了,但显然还是无法避免感染对吧?
感染之后会怎么样?要么带病工作,要么在家自我监测。
如果是带病工作,那就是一个个移动的病毒传染源,必然传染给天量的就诊者;如果居家休养,等到核酸转阴之后再来上班,以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短时间内整个科室全部恒源祥绝对是大概率事件。因为医院但凡有一个阳的,很快一个病区半层楼都阳了,这种情况下,怎么保障正常医疗服务?
做不到?责任自然就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很多网友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有人可能还是会说你危言耸听。
局势真的已经很明朗。刚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刘伟发博称:早上一上班,结果同事阳了,我是密接,又回家隔离了……但是下午就接到了医院的政策调整:明天开始密接可以上班!医院除少量高暴露风险科室外,职工不测核酸了,用抗原试纸自测。
步子是不是有点大?
其实,这还不算大的,请看截图——
更有医院通知:阳性医护可以报备后继续上班?近日,在国内一比较出名的医学网站,一网友发的帖子引发广泛关注。
据该网友爆料,现在有些医院发布通知称,若阳性员工不愿去隔离点或是居家隔离的话,可以报备后继续上班。
图源:丁香论坛
该网友还表示,微博上还有人爆料:一医生确诊后,被强制要求去上班。
图源:丁香论坛
针对网友反应的这种情况,该网站发起了关于医院如何应对职工阳性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少数的医院会要求职工去定点医院继续工作,大多数医院都会让阳性职工去隔离点或是居家隔离。
网上这没头没尾的爆料,本身叙述也没那么全面,医院让阳性职工继续上班是在原岗位上继续,还是有其它安排?若是网友所说属实,那医院是否已经做好了应对措施,优化了该决策?
目前,一些具体的细节,我们尚无从得知。只希望大家理性看待这件事,切勿以讹传讹。
当然,随着各地防疫政策的调整,各地虽然逐渐恢复了正常生活,但感染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看似平静、众望所归的背后,也有暗流涌动。
疫情三年,医院是疫情防控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疫情来袭时,第一个受到影响的肯定是医院,最不能倒下的还是医院。也正如此,出现医护人员感染,医疗资源挤兑等状况,是无法避免的。
面对这种情况,有医护人员表示很担心:医院除了发热门诊、普通门诊的病人外,也还有很多其它疾病的病人,比如:肿瘤化疗期间免疫力低下的、重大手术创伤后的、免疫性疾病的患者等。如果接诊医生感染了,当他回到病房后,有可能会传染给其它医务人员或是病发患者,从而引发重大的院感事件,很有可能就危及到其它患者的生命,这整个过程中,该怎么追责呢?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很多人并不害怕自己感染,而是担心自己不小心感染,导致院感事件的发生,将其它疾病的患者置于危险中。同时,也担心若是出现了大面积的感染,谁来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行?
医护人员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疫情之后,情况更甚。
目前,随着放开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地的政策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作为一直身处在疫情漩涡中心的医院,怎样才能在医护如此短缺的今天,将影响降到最低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难题!
针对这种情况,有业内人士提出可以进行分级诊疗。
何出此言?
疫情初期武汉将社区卫生中心纳入收治范围,以及常态化防控时期的居家隔离、集中隔离、方舱医院、定点医院等做法,均体现了这一思路。而随着防疫政策进一步调整,亟待出台适应当下的新冠分级诊疗措施。
但目前,相关政策的出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当下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不管是就诊者还是医护人员都需要做好防护。
此外,医院也应该做好管理措施,根据工作的需要,组织本机构医护进行核酸或是抗原检测。
对于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等医务人员可以先进行抗原检测,根据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和检测结果等,安排进入相应诊疗区域工作或者居家健康监测。
医院也需要将关爱医护人员落实到位,动态化调整医务人员编组、医疗力量配备,以及工作班次的安排。要通过科学的防护手段,最大程度减少医护人员执业暴露,保障医护人员执业安全。
困难时期,非必要不去医院!
虽然社会面全面放开,虽然很多人说新冠病毒对普通人也就是个大号感冒。
但如果给你看病的医生护士就是那个大号感冒的患病者,你愿意吗?
而如果你不愿意,哪儿能迅速抽调来那么多的医生护士呢?
医生护士没有特效药和特殊方法,让自己永远不得新冠感染。
所以,特殊时期,一定珍惜爱护难得的医护人员。
去医院的人多了医院的,阳性比例更高,所以为了自己安全也要非必要不去医院。
往大了说:为了全社会的安全,为了疫情早日过去,我们一定去医院查核酸。
往小了说:为了家人,为了自己,一定珍惜宝贵的医疗资源!
你,明白了吗?
来源:急救知识简单学
每天给大家分享不同的急救技能和疾病知识
希望公众号帮过更多人,救更多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