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特殊时期到来后,国棉十七厂保卫科干事王洪文趁机煽动工人造反,创立“总工会”,一步步走到政治中心,成为“四人帮”的主要成员之一。1973年8月,王洪文正式当选中央委员、国家副主席,政治生涯达到了巅峰。
官居高位后,王洪文彻底放开手脚,每天吃山珍海味,出门坐豪车,生活作风极为奢靡。然而,这种风光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没过多久,王洪文就被冷落,为了重回巅峰,他不惜开始反革命,最终身败名裂。
那么,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王洪文被冷落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接下来,就跟随笔者的脚步,一起回忆那段特殊的历史。
要说谁最了解王洪文,不是他的父母,也不是他的兄弟姐妹,更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他的贴身秘书,廖祖康。
造反发家之后,王洪文的身边有过不止一任秘书,但和他关系最为亲密,也是最让他放心的,就是贴身秘书廖祖康。平时,除了工作之外,王洪文生活中的许多琐事也都会交给他来处理,就连离婚这种极为隐私的事情,他都一手交给廖祖康代办。
和许多特殊时期造反起家的干部相同,王洪文的出身很平凡,他的家乡在吉林长春的一个落后小乡村,家里靠种地生活。小时候,因为家里太穷,王洪文被父母送到一户地主家里,帮忙放猪,每天干着又脏又累的活,赚到的钱却少的可怜。
1950年,王洪文响应号召参军入伍,而后跟随部队奔赴朝鲜战场,身为通信兵的他,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传递了许多有效情报,得到了军长尤太忠的赏识。回国后不久,王洪文主动申请复员转业,来到上海国棉十七厂干活,在这里,他与同样当过兵的廖祖康相识。
有了这层关系后,两人格外亲切,平时王洪文对廖祖康也时照顾有加,只要有时间,两人就会约着一起出去玩。有一次,两人去黄浦江游泳时,偶遇了一艘外籍轮船,廖祖康觉得有趣,就爬上去玩了一会,结果被人扣押了起来,好在有王洪文找关系帮忙,廖祖康才成功脱身,从那之后,廖祖康就死心塌地的待在王洪文身边,没有任何怨言。
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廖祖康成了王洪文的秘书,跟着策划各种破坏行动,为王洪文安排工作日程。1972年,王洪文北上,廖祖康也一同跟随前往,那时候两人一起住在钓鱼台9号楼内。
来到北京之后,廖祖康和王洪文同住一个屋檐下,关系也越来越密切。那时候,组织让他们一起学习《马列》著作,谁知道,王洪文根本就不是能读书的人,看的时候马马虎虎,开会一头雾水。
刚开始,王洪文还比较克制,最起码在外人面前他会做做样子,但在家里,他根本不是个能坐冷板凳的人。可一个人的伪装终究撑不了多久,当选副主席之后,他的本性暴露无遗,作风混乱,生活萎靡,家里的茅台酒和中华烟数不胜数。
得知上海的干部来北京开会时,王洪文也会大大方方的尽地主之谊,为了让大家吃的开心,宴请中国菜时,他不惜斥巨资请来了上海“莫有财”饭馆的主厨来北京掌勺。后来请大家吃法国菜,他又花大价钱请来了“锦江饭店”的主厨,为大家准备了昂贵的香槟红酒,宴会结束后还邀请大家一起看了电影,形式感和规格直接拉满。
从宴请这件事上就能看出,王洪文是个很会讲排场的人,他能从一个普通工人爬上高位,仰仗的大多也都是他在人际关系上的处理。单论能力,王洪文不值一提,他没有多少文化,也没见过什么世面,每次在公开场合亮相,就能看到他的蹩脚和格格不入。
当选中央副主席后,王洪文也只参加过几次接待外宾的活动,和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毛主席在世的时候,常常批评他们几位是“四人小宗派”,这也是“四人帮”最初的叫法。
因为文化水平太低,实在上不了台面,王洪文遭到了冷落,慢慢地,他也察觉了异样,变开始破罐子破摔,整日不思进取,沉迷于吃喝玩乐,最终走向反革命的不归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