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俄罗斯方面确认,俄罗斯远东地区阿穆尔河畔第23战斗机航空团将成为俄军第一个装备俄罗斯自产五代机(按美国标准是四代机,为描述便利,下文统一按更为准确的俄方标准)苏-57战斗机的首批作战部队。靠近生产厂的部队换装新型战机,是俄罗斯空军传统。该航空团副团长伊利亚·西佐夫中校透露该团飞行员正在利佩茨克接受苏-57战机的理论培训。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地处中俄边境一带,距离中国黑龙江非常近。
苏-57,原代号T-50,北约给它起了一个颇为凸显其敌对立场的名字:重刑犯。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四型五代机之一,也是命途最为多舛的一型。目前世界上五代机,美军有两型,F-22和F-35,中国一型,也就是大家很熟悉的歼-20,再就是苏-57。此外,部分五代机还有不同的衍生型号,如美军的F-35,就分为陆基的F-35A,垂直起降的F-35B和作为航母舰载机的F-35C等。
这四型五代机当中,最富有知名度的莫过于美军的F-35,因为事实上F-35不能算是美国一家的战斗机,而是在F-22已经不适合作为美空军主战机种的情况下,美军重新推出的研发计划产物,该计划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性能更为多元,价格相对低廉,而且适用于美国及其盟友的战斗机,所以该机诞生以后,将不仅仅服役于美军,还有美国的盟友,因此,该机事实上是综合了多国高端军工技术最后的产物。有意思的是,F-35当中甚至还用上了中国的零件。截至目前,F-35的生产订单,已经达到数千架之多,是四大五代机之中产能最高的。
美军另一型五代机F-22是世界上最早的五代机,上世纪90年代问世,这才是美国真正独自捣鼓出来的五代机。外形上和F-35有点相似,但整体设计更为舒展,F-35则较为紧凑,胖嘟嘟的,因为F-35也叫“闪电”,所以军迷圈子戏称其为“肥电”。F-22与作为中型多用途战斗机的F-35不同,F-22是重型对空战斗机,性能上对比F-35较为单一,因为其假想敌是苏联海量的三代战斗机,所以对地能力糟糕。但因为采用了双发动机设计,使得该机的机动性和对空能力十分出色,更胜过F-35。但因为苏联解体,加上作战思想的升级,F-22过高的成本与其单一的性能逐渐不适用于现代战场,所以很早就被F-35淘汰,现仅有一百余架部署在美国境内,出于对隐身技术的保护,美国并没有出口该机,偶尔会拉出去参加演习。
中国的歼-20,被认为是现役唯一一型能够抗衡美军五代机的战斗机,2011年首飞,相信屏幕前的各位再熟悉不过。中方取的代号是“威龙”,北约给的代号也不错,Fire Fang,直译为“火焰獠牙”,通常译为“炎齿”,可见美方还是很看重歼-20的。当然歼-20也有这个资本,其具有高机动性、高隐身性能和高态势感知,五代机标配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也随着中国国产发动机技术的成熟正弥补上,能成为除F-22以后唯一一型完美满足4S标准的五代机。就连F-35都未能完全满足这些标准,其机动性和超音速巡航够不上。所以歼-20综合性能更胜过F-35,足以和F-22相抗衡,而航电方面更胜过老旧的F-22,不输航电更强的F-35,再加上采用其他五代机都未能采用的鸭翼结构,更能显示出中国军工产业的水准,该机于2018年正式列装。
相比于F-35和歼-20的辉煌,苏-57处境就较为尴尬,俄罗斯研发苏-57,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美国F-22的影响,该机大概从2000年才开始研制,比歼-20还晚几年,毕竟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叶利钦执政时期,以经济为代表的内部问题极大,更别提研发战斗机了,直到现在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接任以后,情况才逐渐好转。但是这一开始,就造就了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战斗机研发史。
俄罗斯的军工产业都是延续的苏联军工,而苏联的军工体系和美西方并不相同,其实单纯就尖端军工技术的突破来讲,苏联因为起步较晚加上走了太多弯路的原因,是比不上美国的,苏联真正强的在于其强大的技术整合能力和量产化能力,苏联工业能力极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生产数百甚至数千架战斗机或者海量坦克。也是为此,才逼得量产化能力不及苏联的美国搞五代机,以强大的性能对抗数量,所以俄罗斯搞五代机,先天就比不上美国。
但先天不足可以靠后天努力弥补,中国起步也不如美国,但就搞出了比美国五代机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歼-20。可是俄罗斯不知怎么的,在苏-57的研发上,一波三折,甚至于直到2018年,歼-20都列装了,苏-57才正式命名。而且从事后成品来看,军迷圈子也普遍认为苏-57是先天不足的五代机。
当代五代机标准是由F-22奠定的,也就是俗称的4S标准,即超隐身性能(Stealth)、超音速巡航能力(Super Sonic Cruise)、超机动能力(Super Maneuverability)和超视距攻击(Superior-sensor)。而这四样当中,最关键的是超隐身性能,因为另外三样很大程度上依赖战斗机内部零件,就算当时不过关,以后也能够慢慢替换升级。唯有超隐身性能,因为主要取决于战斗机的隐身涂料和气动外形,所以战斗机定型那一刻,只要气动外形不过关,那么就无法挽回了,除非推倒重来。
苏-57从外形结构上很容易让人想起F-22,但是在细节上能够看出其对比F-22还是存在明显不及的,包括其大直通进气道,机腹不平且有凹凸的设计,还采用了两段滑动式风挡,这样的结构被广泛认为隐身性能堪忧。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俄罗斯研发费用不足,因为五代机和四代机的生产线是两种东西,曾有说法称,某国为了生产五代机,对三代机和四代机生产线进行修改,就足足耗费了8年时间,设备更新率达到100%。而俄罗斯采用的,还是原三四代机的生产线,也就使得苏-57的细节把控跟不上。
通过这个细节,大家就能看出来,苏-57的诞生本就是比较艰难的。当然艰难归艰难,苏-57即便隐身性能不足,但基于俄罗斯强大的发动机技术,其机动性有所保障,真和美军五代机打起来,还真未必会落下风。如今也终于开始部署了,但是这时我们就注意到,有相关媒体人提出疑问,俄罗斯第一次部署,就部署到中俄边境地带,这是对中国的信任吗?言外之意就是,在俄乌冲突仍在激战的敏感时刻,俄罗斯部署苏-57不是选择前线,而是放到中印边境,难道是用来防中国的?
恐怕很多人都会有这个想法,但很多人都误会了,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其实是普京有难言之隐,部署到这里,恰恰是因为俄罗斯不担心中国会将苏-57作为研究对象。苏-57虽然隐身性能可能不足,但俄罗斯的军工产业也不是吃干饭的,苏-57当中必定有大量俄罗斯独有的关键技术和数据,所以美西方肯定想近距离观摩。如果俄罗斯将苏-57部署到靠近西方较近的欧洲地区,还开启训练,肯定会被监视,而放在中俄边境,就不会有这个隐忧。
所以,正是因为普京放心中国,才做出这样的部署,如果屏幕前有觉得俄罗斯防着中国的朋友,大可以放心。而一旦苏-57训练结束,俄军更将如虎添翼,足以对抗美西方支持下的乌克兰,甚至直面美西方也更有信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