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的到来,雨雪增多,天气越来越冷,也是进补的好时期,多吃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为身体提供能量,同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也要作出适当的调整,做到吃三食,忌三事,守三时,节气补得当,才有利身心健康。
“吃三食”
一、吃糍粑
糯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冬天天气寒冷,用糯米粉做成红糖糍粑,营养丰富,好吃又暖身。
红糖糍粑
食材:糯米粉 100克、红糖 2块、清水 75克
做法:
1、糯米粉放入盆里,倒入75克左右的温水,先用筷子搅拌成絮状,然后揉成面团,每个牌子的糯米粉吸水性都不同,水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一下。把面团搓成丸子后轻轻按扁。
2、锅里放适量油,把生糯米饼放入锅里,煎到两面金黄。煎好后盛起备用。
3、锅里放入大半碗清水,把红糖放锅里,中火煮融化后转小火,把糖浆熬到稍微粘稠。
4、糖浆变稠后放入煎好的糍粑,小火煮一会儿,让糍粑两面都裹上红糖浆,装盘后撒上一点熟芝麻就可以啦。
二、吃牛肉
到了大雪时节,冬季已经过了一半,此时的牛肉脂肪和肌肉都尤为优质,不仅口感好,营养佳,还能暖中祛寒、强身健体。
杏鲍菇牛肉粒
食材:牛里脊 250克、杏鲍菇 1根、淀粉 1勺、生姜 少许、生抽 3勺、白糖 少许
做法:
1、牛肉逆着纹路切成条,再切成粒,放淀粉、生姜、1勺生抽、少许白糖抓匀,腌制着备用。
2、杏鲍菇切成一厘米大小的小方块,炒锅热油,倒入杏鲍菇翻炒片刻,把杏鲍菇炒出水,然后继续翻炒,把水分收干,放1勺生抽炒匀,让杏鲍菇裹上酱油色,然后盛出备用。
3、锅里重新放油,油热后将牛肉粒倒入锅里铺开,先用中小火煎一会儿,然后再翻个面,把牛肉粒炒熟。
4、牛肉断生后把炒好的杏鲍菇也倒进锅里,用1勺生抽和少许淀粉调匀,倒入锅里翻炒均匀,出锅前放点青红辣椒即可装盘。
三、吃黑物
古人云:“五色入五脏,黑色独入肾经。”冬天适当的吃多点黑色食物,例如黑芝麻、黑木耳、香菇、紫菜、发菜、黑枸杞等黑色的食物,对补充营养,温补肾阳都有很好的益处。
食材:黑芝麻 1碗、核桃 3个、花生 1把、糯米 2勺、白糖 少许
做法:
1、把核桃仁和花生米清洗一下,放入锅里用小火炒干,炒到花生皮微焦,然后把花生衣搓掉。
2、把芝麻和糯米倒入锅里,炒到糯米微黄,芝麻和糯米炒过后做出的芝麻糊会更香。
3、把核桃仁、花生米、糯米和黑芝麻放入破壁机里,倒入清水,大概到1000毫升的刻度线,启动米糊功能,做好后放适量白糖调味,又香又顺滑的芝麻糊就做好了。
“忌三事”
1、忌严寒
大雪初期,雨雪降落,人体新陈代谢变慢,此时最易被寒气侵袭,冬季应该避寒就温,除了忌衣着单薄,还要忌食生冷之物,要做到避寒就温,暖身敛阳气。
2、忌干燥
天冷为了御寒保暖,人们会利用暖气、火炉、吃火锅等各种方式取暖。冬季气候本就干燥,如果长期呆在暖气房间里或者进食辛辣食物,会使体内热气难以外散,我们取暖的同时,记得要及时补充水分,润燥降火。
3、忌盲补
冬季严寒,是进补的好时节,但不能乱补。北方寒冷,适合“温补”,适合吃羊肉等暖身食物。南方要“清补”,适合吃鸡肉、鸭肉等补而不燥的食物。高原地区则要“润补”,多吃一些温润的食物。
“守三时”
俗话说:“顺四时而适寒暑。”四时变化是自然规律,我们应该顺应时节来调整生活作息,养精蓄锐。
1、作息守时
隆冬将近,应当早睡晚起,躲避严寒。夜晚尽量不外出,老人早晨锻炼身体尽量在太阳出来后再运动,避开温度最低的时段。
2、运动顺时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季运动一定要顺时适度,不宜过度劳累,运动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运动后要及时更衣避免受寒。
3、蛰伏藏养
冬季重在闭藏蛰伏,静心是最好的收敛方法,尽量让自己保持思想的清静,调身养身,迎接暖春的到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