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号成功返回,然而返回舱在降落地球前却发生了事故,切伞失败。
在发现切伞失败之后,北京方面指挥人员立马呼叫雄鹰,赶紧切割降落伞,我们看到,地面搜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后,立马拿锯子锯的主伞,切伞失败,可以说是非常危险的。
降落伞的重要性
大家知道,当返回舱穿越“黑障区”以后,下降速度仍然会持续增加,而随着高度的下降,空气密度也随之升高,那么舱体与空气分子的摩擦就会越剧烈,舱体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也就越大,最后舱体所受到的重力与空气的阻力会达到一个平衡,在这个过程中,无论舱体的重量如何,一般情况下达到平衡状态的坠落速度,基本上都在200米每秒左右。
这个时候,就需要降落伞来对返回舱进行降速。在距离地面10公里时,返回舱会先打开座舱盖,然后依次拉开导向伞、减速伞、头顶伞和主伞。
当返回舱到达大约10km高度,回收着陆系统程控装置起动,弹射伞舱盖,拉出串联引导伞。在 大引导伞展开过程中,由于限力连接带受超负荷冲击而断裂,致使大引导伞飞离。随即小引导伞 张满,承担起拉减速伞的使命。减速伞拉直后,先以收口状态张满,延时8s后解除收口。减速 伞完全张满后,对返冋舱进一步减速。当返回舱到达8km左右,减速伞分离,随后拉出主伞
200平方米的主伞将返回舱的速度从70米/秒降低到6米/秒,当返回舱带着主伞缓慢下降到离地5.5公里时,要扔掉防热大底,露出4代反堆发动机。
当返回舱距离地面6公里时,主伞要由单点倾斜悬挂改为双点垂直悬挂,这样才能平稳着陆。在距离地面约1米时,点燃4台推力发动机,使返回舱以约3米/秒的速度软着陆,保证了航天员着陆时的安全。 ,
所以主伞是返回舱安全降落的核心,利用其气动阻力稳定返回舱运动姿态,降低返回舱下降速度,为 着陆反推装置对返回舱进一步减速创造必要条件,保证返回舱按规定的速度着陆。
“神舟十二号”的降落伞主伞只有不到100公斤重,而它要抓住的是重达约3吨且以高铁速度降落的返回舱,形象来说,就是在空中,一个壮汉不仅要制服3头狂飙的大象,还要让这三头大象轻轻、稳稳地落在地上。
降落伞出现事故,对航天员危险将造成严重影响
载人飞船因有乘员,降落伞工作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危,一旦出现不测事故,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决不允许出现任何失误。而对于降落伞来说,由于它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开伞就只能成功。所以,围绕安全可靠,降落伞无论是从构型、材料、程序等等方面都充满了高科技,
返回舱降落伞是用特殊的纺织材料做成的,它薄如蝉翼,但却非常结实,你就是使尽全身力气也无法把它撕破。它的缝制也很特别,远看它是一块整布,近看它是由1900多块小布像鱼鳞一样链接而成,每块布的四边都用经向和纬向的加强型编织带缝牢,使它能抗住剧烈的撕扯力,布与布之间留有缝隙,为的是减少阻力。更奇特的是,做伞的布料经过防灼处理,可以耐住400℃的高温而不会被烧焦。
降落伞究竟有多大呢?面积约1200平方米,全部展开后可以覆盖3个篮球场,拉直长度超过70米,在它面前返回舱小得像一个玩具。飞船落地后如果降落伞被风吹鼓,就可能拖着返回舱快速滚动,原本宇航员从太空回到地球就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让他们这样翻滚,对身体非常不好,会伤害到里面的宇航员。
切伞也可由航天员来手动负责,要求对时机把握非常精准,切早了比较危险,切晚了返回舱会被伞拖着跑。但我们最后看到,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切伞失败了。
这次神舟十四号返回本来气象条件就不好,根据气象部门预测,着陆当天气温会低至零下15摄氏度。一旦风大将返回舱拖拽,那对航天员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伞绳的材料别看它直径只有2.5毫米、比鞋带还细,可是一根细绳就能承重300公斤,所以地面搜救人员直接拿出锯子来锯。
总结
载人飞船返回地球,是需要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任何失误都不允许发生,一点小事故对航天员都可能造成生命的影响,当然,接下来技术研究人员也将复盘,找出问题的所在,确保问题不再发生。
最后,我们也祝贺航天员顺利回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