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丧委员会发布1号公告,按照我国惯例,不邀请外国政府、政党和友好人士派代表团或代表来华参加悼念活动。
按照民间的惯例,无论红白喜事,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路人甲,只要自愿来参加,主人都要表示欢迎和感谢。前不久,英国女王和日本前首相葬礼,我国都派出了高规格代表团,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为什么我国的国家级个人红白喜事不邀请外国人参加呢?
一般来说,个人的红白喜事不外乎这三种: 就任(当选或登基),祝寿,葬礼。像婚礼一类的,外国本来就是从简办理,但是对于就任和葬礼还是比较重视,祝寿一度也很流行。中国人最为熟知的祝寿大概就是斯大林了。20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苏联就流行祝寿,这可能也是他们民族的一种习俗。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正值斯大林70大寿,中国送去20万斤白菜,伟人还亲自手书一幅“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墨宝送给他。
对友好国家入乡随俗,该祝寿就祝寿,但是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们定下了这个规矩,我们不搞祝寿这一类的活动。上有好者 ,下必甚焉。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后果无法收场。
当然也有例外。延安时期,为了鼓舞士气,破例为徐特立等五老公开祝寿。自那以后,再无公开祝寿活动。伟人自己过生日,通常请身边工作人员吃一顿长寿面,就算过了生日。或者邀请著名人士一起吃饭,边吃饭边谈工作。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钱学森有很大的功劳。两个月后,伟人特意邀请他和自己一起过生日。说是过生日,其实没啥好菜,就是几道小菜,一碗红烧肉,重点还是谈工作。
如果说祝寿可以免掉的话,那么葬礼和追悼会同样可以免掉吗?当时的领袖们还真是那么想的。不仅带头取消土葬,简化追悼会仪式,甚至提倡不开追悼会。伟人对外国友人的讣闻非常重视,亲自到大使馆致哀,但是对党内同志则免此俗套,也很少参加追悼会,比较为人所熟知的只有两次,即罗荣桓和陈毅的追悼会。等到他1976年9月9日与世长辞,并没有邀请各国来华悼念,当然这并不能阻止这些人士在本国举行悼念活动。
中国人讲究来而不往非礼也,但是更注重厚人薄己,宽人严己,不愿意劳烦别人,这是一种传统美德,值得尊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