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64年,原子弹试爆前,“核司令”张蕴钰叮嘱:一定取走毛主席像

0
分享至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4年11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这一惊天喜讯迅速传遍国内外。然而,除了人尽皆知的“两弹一勋”外,还有一位重量级人物,他就是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张藴钰。

图源网络

在整个原子弹研制与发射的过程,张藴钰日复一日地等候在试验场,每件事情都事无巨细,甚至连发射前,挂在试验场地的毛主席画像,都得到他的亲口命令,被摘了下来。

张藴钰究竟有怎样的杰出才能?为什么会被赋以原子弹的重任?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又经历哪些挫折与艰难呢?

戎马生涯,建功无数

张藴钰

1958年10月,时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与国防科副主任的陈赓,正在办公室里焦急等待着一位老部下的到来。很快,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响起,嘹亮的声音呼喊着:“老首长,好久不见,您最近过得怎样啊?”

陈赓眼前一亮:“张藴钰同志,我还是老样子。多日不见,我们也不叙旧了,有项重要任务要交给你,你必须保证万无一失地完成,像你从前打得那些漂亮仗一般。”

张藴钰

张藴钰的脸色顿时严肃起来,但是,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即将要接受的就是原子弹靶场总指挥者的任务。不过,陈赓却早早地对张藴钰寄予厚望,而这都是因为他在抗战岁月的英勇表现。

1917年,张藴钰在河北赞皇县的小村子中出生,家里勉强供他读完小学,之后便辍学做工,补贴家用。但是,在那个军阀混战,百姓民不聊生的时代洪流下,哪会有安生的日子啊!

张藴钰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的铁蹄肆无忌惮地入侵中华大地,全国上下掀起抗日报国的浪潮。而当时已经20岁的张藴钰胸怀大志,决定参军抗战。

要知道,能做出这样决定的人,大都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气魄。因此,当他将想法告诉家中长辈时,也毫无疑问地得到反对,但是,他却依旧没有放弃。

“外敌入侵,铮铮男儿自当奋勇杀敌。倘若人人自保,大厦倾覆,安有完卵。

张藴钰

张藴钰的这个决心,贯穿了一生的革命事业。父母看着儿子意气风发的模样,只能同意。

没过多久,他加入当地的游击队中,靠着惊人的天赋和勇敢果毅的态度,很快就升任队长。而后,他更是一路高升,坐上高位的同时,也恪尽职守地参与到斗争中。

正是因为张藴钰在游击作战中的英勇表现,才有与陈赓并肩作战的机会。

图源网络

当时,陈赓担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的旅长,得到组织命令后,带领部队深入晋东南等地,展开游击作战。与此同时,张藴钰已经成为当地游击队的佼佼者,自然要协同作战,期间战绩优异。

不过,真正让他们大显身手的战役,是在一次全歼日军与日伪军的战役中。

图源网络

1940年3月,张藴钰被组织任命为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第七团的副团长。当时,陈赓作为顶头上级,在拦截日军抢粮的情报后,对他作出“破坏铁路,收缴日军物资”的指示。

张藴钰熟悉当地的地形,迅速做出部署,在黑水河畔,他带着战士们全歼100余日军与200余日伪军。即便后来日军再犯,他们也毫不手软地迎击对方,甚至还歼灭一架地方飞机。

陈赓见状,毫不吝啬地夸奖道:“真乃一员猛将啊!”

张藴钰

此后,张藴钰在作战计划中更是得心应手,先后参加清河、马岭等地方战役,还在“百团大战”中大展雄风,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不小的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他先后晋冀鲁豫军区下辖的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三十四团副团长、第一军分区参谋长等职,还有后来改编成中原野战军第五参谋长。

当时,军长是秦继伟,而政委则是谷景生,但张蕴钰的才华依旧不逊色于他人。在豫西、淮海、渡江多战役中冲锋陷阵,他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张藴钰

对他而言,取得战争的胜利从来不是为了获得头衔与职位,而是想为饱受战争摧残的劳苦大众们争取早日回归太平生活的机会。

新中国成立时,参加开国大典的张藴钰看着台下欢声笑语的人们,犹如卸下千斤重担,长长地松了口气。但是,他还是不敢放松。

在抗美援朝中,张藴钰所在的第二野战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十五军。在询问是否愿意随军参战时,他毫不犹豫地点头:“誓死报效祖国的初心,从未动摇过分毫。”

张藴钰

要知道,联合国军无论是兵种与武器装备的品格,都远远高于志愿军。但是,那些“最可爱的人”却展露出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决心,一波又一波地冲向敌方阵地。

特别是上甘岭战役,炮兵火力密度远超于二战中任何一场战役的水平。然而,收到指示的第十五军,依旧拿出“势如破竹”的气势,完成了这场载入史册的“以劣胜优”的战斗。

担任军长的秦继伟毫不客气地说:“我有两个好参谋长,一个是谷正伟,另一个就是张藴钰。”

图源网络

不过,张藴钰却从未过多言语自己的杰出成就,只是在听闻黄继光英勇献身时,满心遗憾地写下一首诗词,名为《破阵子·颂黄继光》

抗美援朝胜利后,他随军班师回朝,而后又继续投入到军队建设中。但是,这些过往的赫赫战功,却都被陈赓铭记在心中,才会在挑选核司令员时,仗义执言。

其实,早在我国建国前,其他国家的核事业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比如美方在广岛长崎投掷的“小男孩”,其摧毁力度让人生畏的同时,也不由得借此提高国家实力。

毛主席和周总理

而我国从“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中吸取经验,决定展开对原子弹的研究。

很快,毛主席在丰泽园中接见李四光、钱三强等著名科学家,初步确定我国原子弹研究事业的发展方向。紧接着,随着试验场选址工作的完成,中国核武器研制的艰难之旅正式启动。

然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谁来当中国人民共和国第一位核司令员的问题摆在毛主席的面前。此时,原先沉默的陈赓胸有成竹地说:“张藴钰大将可堪重任。”

张藴钰

这句话敲定了张藴钰上踏上核事业的发展道路。陈赓对他说:“你是由我推荐的,好好搞,建设好了交给别人。”

“保证完成任务!”

张藴钰信誓旦旦地答应了下来,但是,他预料不到,这项足以震惊中外的创世之举,处处充满荆棘。

一波三折,一一克服

对张藴钰来说,核事业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他曾在1946年跟随叶剑英元帅,在南京工作时,观看了一部关于原子弹的美国电影。

图源网络

当巨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周围的人欢呼雀跃。坐在观众席上的张藴钰被影片中的情绪所带动,不由得畅想:如果中国未来也能有这一盛举,将会是怎样的场面!

怀着这样的期待,他前往事先计划好的核试验基地——敦煌,而第一个难关也在不知不觉中降临。

图源网络

原来,我国从未有过关于核事业的经验,因此在计划启动之初,专门邀请苏联专家进行指导。他们给出的意见是:“进行原子弹爆炸的场所,最好是足够空、足够荒凉的无人之地。”并随即确定敦煌。

但是,当张藴钰抵达目的地后,却立即推翻了原来的核基地安排。

张藴钰

首先苏联专家确立核基地的标准是按照2万吨TNT当量的原子弹,而当时的美国已经爆炸成功近1500吨TNT当量的原子弹。

这巨大的落差让张藴钰不由得抱怨:“2万吨和1500吨在一座天平山永远不会平衡,2万吨更撑不起6万人的未来。”

然后,敦煌有大量我国文物古迹,比如千佛洞、烽火台、汉长城等等,更关键的是,先前确立的原子弹靶场位置距离敦煌莫高窟仅130公里。

图源网络

如果原子弹在这里释放爆炸,有极大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我国一向以璀璨的古文明闻名世界,自然不允许有这种破坏文物的存在。

更关键的是,苏联专家制定方案是使用的是一个原先的老地图,上面所显示的地下水早在100年前已经干涸,而且附近的堰塘水与珍珠泉也不够在支撑核试验的所需水量。

张藴钰

最后,张藴钰上任前对核试验的环境及可能造成的危险进行过细致的研究。如果原子弹爆炸成功,其有可能会对甘肃与陕西的地下水造成影响,他怎能允许这样损害国民安全的事情发生。

“敦煌根本不能作为原子弹靶场,苏联人这是在坑我们!”

图源网络

张藴钰将整理出的诸多意见报告给陈赓,很快就收到回复:“这里不行,就再换一个。”

陈赓的支持,给了张藴钰足够的底气。在再次与苏联专家协商后,最终敲定了著有“死亡之海”之称的罗布泊。他看到方圆数百公里都荒无人烟,全是茫茫沙漠戈壁的景象后,立即组织人员,修建核基地。

图源网络

不过,张藴钰喘口儿气的功夫,又一个问题摆在眼前,那就是生活区的选址。他不得不带着考察人员,再次出发。但是,这片沙漠中却处处充满危险。

这天,集体外出勘察回来后,张藴钰又独自驾车观察地形,走到半路上却突然刮起大风,漫天黄沙导致能见度不到30米。他强压着心中不安,驾车一路狂奔,直到油耗尽之际,才发现一棵枯树。

图源网络

“这个目标很明显,方便队员们寻找!”

抱着这样的想法,张藴钰将车停在树下,自己则安静地窝在车里睡觉。当队员们着急忙慌地赶来时,疲惫不堪的他却才缓缓睁开双眼,最后有惊无险地活了下来。

不过,张藴钰的辛勤付出没有白费,在北靠天山、南临博斯腾湖,确定生活区的范围。当看到遍地的马兰花时,他高兴地说:“以后这里就叫做马兰。希望我们的事业能像这些花一样,充满生机。”

图源网络

没过多久,科学家们与上千名解放军像“人间蒸发”一般,走进马兰基地。他们隐姓埋名,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原子弹事业上,开始了漫长的4年建设岁月。

张藴钰作为司令员,统筹管理核基地的各项业务。但是,无论多么劳神费力,他都甘之如饴,期待着最后一刻的巨响与蘑菇云。

可是,即便基地上的每个工作人员都废寝忘食,一遍遍地改良自己的工作,但依旧无法阻止意外的到来。在国家三年苦难时期中,谣言沸沸扬扬,有些人甚至都失去了信心。

图源网络

张藴钰无奈之下,向周总理汇报情况,希望能得到帮助。很快,总理直接找到新疆的负责人,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这句话:“原子武器靶场的任务艰难,希望你们尽可能地提供支持,我代他们谢过了。”

他得知周总理恳求后,心中感动不已,当即立下军令状:“就凭周总理的那番话,无论多少年,我势必要守在原子靶场,等待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那一天的到来。

张藴钰

张藴钰的肺腑之言,给核基地注入新力量。此后,工作人员们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完成国家的重托。终于,在1964年的国庆大典前夕,原子弹的研制进入收尾阶段。

然而,就在这最后关头,又出现了问题。

再接再厉创辉煌

在张藴钰的计划中,原子弹的爆炸必须保证万无一失,而且是献给祖国诞辰的“贺礼”。因此,早在9月25日,核基地的所有人员都做好准备。

张藴钰

然而,时任现场总指挥的张爱萍将军突然收到秘密指示:为了保证安全,等在国庆节观礼的外国嘉宾全部离开后,再执行爆炸任务。

张藴钰虽然感到意外,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因此,在被迫延长的准备时间里,他再次动员大家,对原子弹的爆炸工作进行最后的测试。

图源网络

终于,10月16日,遥远的沙漠深处腾空升起蘑菇云,在场的所有人员全部沸腾起来。张藴钰仿若多年前看到电影场面一般,激动地流下泪水,喃喃道:“我们成功了,中国人民做到了!”

他顿时诗兴大发,还作了:光巨明,声巨隆,无垠戈壁腾巨龙,飞笑融山崩。呼成功,欢成功,一剂量知数年功,敲响五更钟!

图源网络

远在北京的周总理与陈赓先后收到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在反复向张藴钰确认无疑后,总理激动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是继美、苏、英、法后,中国作为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在世界各国议论纷纷之时,周总理重申:“中国任何时候,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张藴钰没有愧对当初的承诺,更没有辜负陈赓与周总理的信任。此后,他虽然没有获得两弹一勋的光辉称号,但也是我国核武器发展背后的重要人物。

张藴钰

1978年,张藴钰调任回北京,依旧参与到国防的建设工作中。2008年,他因病在北京逝世,91岁的功勋生涯,成为世人心中永远无法忘怀的英雄。

后记

张藴钰曾说:“我的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上甘岭,另一件是核试验。”而他在生前留下遗言,要将一部分骨灰送往核试验基地,与众多为核试验而做出牺牲的人一起,永远守护那片大国之梦的起源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博览历史
博览历史
了解世界历史,学之鉴之。
3366文章数 4773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