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邓公的警卫员后来担任总政主任!粟裕无法平反,为何有人怪他?

0
分享至

韦国清(壮族)1913年9月2日出生于广西东兰县东院区太平乡弄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就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


韦国清7岁丧母,13岁的时候,父亲被当地的土豪劣绅杀害,家中房屋被烧,所有财产被掳掠一空,继母改嫁,万般无奈之下,妹妹被送人。

他只身投身革命,1928年参加当地的农民自卫队,不久被调到总部直属队,担任警卫任务。


1929年,左派将领李明瑞主政广西,他愿意同我党合作,开展革命工作。组织上派邓小平,张云逸等人到广西开展革命工作。

当年11月,韦国清随革命队伍参加攻打东兰县的战斗。战后,他并没有趁机替父报仇,而是从革命大局着想,严守纪律,克制住自己情绪,讲究团结。

12月,他随邓小平等人参加了著名的百色起义。战后,韦国清所在的农民自卫军改编为红七军第三纵队,从此,他成为红军中的一员。


加入红军队伍后,韦国清非常注意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成长非常快。

1930年,邓小平到东兰县领导革命武装工作,韦国清被选中担任邓小平的警卫工作。

红七军成立了教导队,重点从士兵中培养好苗子,教导队由张云逸、邓小平亲自培训和教导,韦国清很荣幸成为教导队的一员。


1931年,韦国清入党并随部队进入中央苏区,参加了第三次“反围剿”。参加了长征,途中参加了架设乌江浮桥、抢占金沙江皎平渡、奔袭通安州等战斗。


抗战时期,韦国清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恢复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等工作作出突出贡献,曾协助新四军第4师师长张爱萍指挥部队攻克泗阳、睢宁等日伪侵占的县城。

解放战争期间,韦国清曾担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政治委员等职务,率部参加了白塔埠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福州战役等,与叶飞曾是搭档。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时,粟裕仍任野战军代理司令员兼政委、前委书记。早在1948年5月,粟裕就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


三野也就是华东野战军将星云集,“三野十虎将”中1955年授衔上将的就有5位,中将就有4位,大将粟裕更是位列开国大将之首。粟裕到华东野战军当司令时,长时间都要靠陈老总压阵才能“服众”。

期间,粟裕因为指挥、战术等问题难免与这些猛将之间发生分歧,产生一些摩擦,这里也就不一一列举,仅说一说与韦国清之间的一些摩擦。


1947年5月11日,孟良崮战役开始,12日,粟裕做出安排部署:以第1、第4、第6、第8、第9纵队和特种兵纵队担任主攻;以第2、第3、第7、第10纵队担任阻援;地方武装部队配合主力作战。


当时韦国清担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被分配的作战任务是在外围阻击增援的敌军。

当时的情况是,所有的作战部队都想担任主攻,毕竟阻击战普遍被人认为是“出力不讨好”,不仅伤亡大,而且难以出战绩。

客观来讲,粟裕的安排是按照各个纵队的战斗力来安排的,但是又有哪一个纵队的领导会认为自己的部队战斗力不如别人呢?

所以,韦国清心里对粟裕的安排应该是有些怨言的,但是最终他也服从了命令,出色完成了阻击任务。


由此,有人认为韦国清与粟裕是因为此事埋下了隔阂,并将后来粟裕生前得不到平反的事情全怪罪于他。这就冤枉韦国清上将了。这个事情,我们后面再说。

新中国成立后,韦国清曾率军事顾问团入越帮助越南人民抗击法国侵略者。从1955年起,他主政广西,一直到1975年调离,主政广西长达20年,为广西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1977年起,韦国清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79年,粟裕到山东烟台看望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时提出要组织上对他1958年的错误批判给出一个公正的结论。


叶剑英答应了,并很快在粟裕递交的报告上做了批示。粟裕的报告也先后被华国锋主席,邓小平副主席,还有李先念、陈云等中央首长审阅和批示,均同意给粟裕“平反”,并批示给总政办理此事。

后来,聂荣臻、徐向前元帅也都表态同意给粟裕“平反”。然而,批示件交办总政治部后,韦国清也做出了回应,但是最终的结论报告却迟迟无法出台。


即使在叶剑英的一再催促下,也无济于事。粟裕撑着病体苦苦等待,他就想在去世前卸下包袱,一直等到1984年2月5日16时33分去世也没有看到。


因为当时总政治部主任是韦国清,所以有些人将两人之间以前的“恩怨”联系在一起,简单认为问题卡在了韦国清那里,全怪他。

事实上,粟裕平反困难重重并不只是韦国清一人的作用。韦国清的气量、胸襟、格局、人格都是有目共睹的,那点鸡毛蒜皮的“恩怨”,韦国清根本不会计较。


关键是粟裕1958年被批判的事情十分复杂,处理起来非常棘手,远非常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是需要经过充分的讨论,想出一个合理的办法才可以,复杂性不是总政可以解决的。如果以常规手段处理将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好在到了1983年,中央和军委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绕过政治部,由中央最高层讨论商议解决办法。1989年6月14日,韦国清在北京病逝,终年76岁。

直到1994年,两位军委副主席联名在权威官媒发表《追忆粟裕同志》一文,以文章的形式(编者注:注意不是文件形式)为粟裕大将平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诗意世界
诗意世界
讲历史故事,谈人生经历
1284文章数 2650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