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始于三皇五帝,距今大约为6000年,中国历史自有文字记载始于夏朝,距今约为4000年。如此长远的盼望,如此执着的等待,历史长河为我们输送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与家国猛士!然而如今他们正在离我们远去,而离去的原因竟是后人主动的抛弃,这是为什么呢?
前几年,被誉为“民族之魂”的鲁迅的文章大批量的从教科书消失,曾引起了热议,纵然太平盛世不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但难道盛世也不再需要发人深省的文字了吗?不再需要刺痛国民麻木神经的针了吗?
今天小解为大家梳理的三位历史英雄,他们都曾为家国天下奉献了青春与生命,后人为了永远记住他们,将他们纳入了历史课本,让他们的英雄事迹一代代地流传。然而不幸地是,这三位英雄却被“赶出”了教科书,理由都是同一个,而且相当奇葩。
第一位,霍去病。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两人都是抵抗匈奴的名将,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就是霍去病。霍去病17岁即大败匈奴,两次河西之战更是将匈奴打出了“恐汉症”!霍去病,听这个名字就很健康,然而他没有得到老天的祝福,年仅23岁即因病去世。
霍去病在教科书中的消失,是因为八个字:民族团结、民族融合。众所周知,匈奴是广义的胡人,胡人演变到今天就是西北少数民族,和汉人同属中华大家庭,而如果刻意渲染霍去病这位英雄,可能会引起矛盾。
第二位,岳飞。
岳飞这个名字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可能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将军了。岳飞之所以如此有名,不仅仅是因为他所受的冤屈,更因为他为宋朝抵抗外敌事业所做的突出贡献。岳飞是南宋初期人士,刚刚经历过靖康耻的宋民人人皆有“畏金症”,简直闻金色变,而岳飞则将这份耻辱化为了动力,使得金人不得不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在教科书中的消失理由同样是上面的八个字,不过对象已经变为女真族,即为今天的满族。满族是清朝的统治阶级,因此清朝对于岳飞的态度那必然是相当抵制,然而如今的“赶出”是为哪般呢?
第三位,文天祥。
常听到一句话:宋亡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文天祥就处在宋亡的边缘,他面对的是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我们都曾读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国破家亡的伤痛依旧灼伤我们的心。文天祥在教科书的消失同样令人悲悯,一位甘愿赴死的爱国者,一位敢于向侵略者说不的英雄,却被阻隔在了历史课本之外!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三位英雄后,有何感触。但小解可以确认的是,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教科书似乎也有理可循,然而小解疑惑的是:十年后,五十年后,一百年后,我们的后代还能记得他们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