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大约有9个国家拥有核武器,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英国、巴基斯坦、印度、以色列,以及朝鲜。在这9个核武国家中,最"高调"的一定非俄罗斯莫属。因为俄罗斯经常把核武器亮出来震慑对手,把"核威慑"玩得最炉火纯青。
近日,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就公开表示,一旦国家生存受到威胁,俄罗斯就会使用核武器进行反击。他还列举了几种国家生存受到威胁的具体情况,如有国家对俄使用核武器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者使用常规武器对俄罗斯进行侵略。
意思是,俄罗斯只要受到他国的攻击侵略,不管对方有没有使用核武器,俄罗斯都可能发射核弹进行反击。
警告无效,直接开火
格拉西莫夫的这个表态非常"应景"。因为就在他发表核威慑的当天中午,英国军舰闯进了俄罗斯的海域。为了赶走入侵者,俄罗斯进行了非常威武霸气的"火力警告"。
还好,英国军舰没有"反抗",溜得快。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具体剧情是这样的:6月23日中午,英国海军"保卫者"号驱逐舰在黑海西北区域航行时擅自越界,闯入到俄罗斯领海水域3公里内。
随后,俄罗斯边防舰艇多次对英舰进行了警告。而英国人"假装"没听见,继续我行我素地在俄罗斯海域航行。结果,俄罗斯舰艇果断向英舰附近水域开火警告,并且紧急调来二十多架战机,向英舰航行的方向投掷了几颗航空炸弹。
看着俄军动了真格,英国人仓皇掉头,逃之夭夭。事发后,俄罗斯第一时间公布了"俄军开炮赶走入侵英军"的新闻。这让英国颜面尽失。于是,英国辩解说:不,俄军没有开火。好像是在申辩,英国军舰不是被俄军开炮吓跑的。直到俄罗斯公布了现场视频,英国才哑口无言。
相信英国首相约翰逊看到这个视频,肯定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毕竟,对于一个老牌帝国来说,沦落到被他国开火驱赶的地步,真不亚于一次国耻。
英国为何要单挑俄罗斯?
这件事有点蹊跷。美俄领导人不久前才见了面,说要缓和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虽然,双方还是有点强颜欢笑,逢场作戏,但让俄美关系"峰回路转"已是共识,因为双方都不想爆发新的冷战。
所以,连西方国家的盟主都与俄罗斯休战了,作为美国的一个小跟班,英国又为何敢孤军深入,招惹战斗民族俄罗斯呢?目前来看,英国此次"自取其辱、飞蛾扑火"的军事行动,主要有三个目的:
1,用实际行动支援乌克兰。
在乌克兰危机中,英国是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最积极的国家之一。就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初期,英国首相约翰逊就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了电话,并坚定地站在了乌克兰一方。
随后,英国又派出军舰,直接开到黑海以壮乌克兰的声势。此次英舰被俄军开炮驱赶的地方,就在黑海。不仅如此,英国还计划帮助乌克兰重建海军战力,以对付俄罗斯海军。这样一来,英国既支持了乌克兰,同时也狠狠地赚了一笔。
所以,俄罗斯炮逐英舰,也是在警告英国,让英国不要在乌克兰问题上玩过火了。谁胆敢为乌克兰当出头鸟,那么就可能第一个挨枪子。
2,为美国和北约打头阵。
英国"冒死"支援乌克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讨好美国主子。作为美国制衡俄罗斯的一颗棋子,乌克兰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是面积最大的东欧国家,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线长达上千公里,并且还可以扼守俄罗斯海军进出黑海的通道,所以自乌克兰脱离苏联以来,就成了美俄的必争之地。
此次乌克兰危机虽发生在乌克兰东部,但背后就是美俄的较量。所以自危机发生以来,美国及其欧洲盟友纷纷表态声援乌克兰,并且又是送钱又是送武器,鼓动乌克兰去激怒俄罗斯。
但经过了几个月的交锋,面对老对手普京咄咄逼人的态势,拜登却感到心有余力而力不足。前不久,在普拜会之前,普京曾警告美国说,不允许乌克兰加入北约,不然俄罗斯会把导弹部署到美国的家门口。后来老持稳重的拜登权衡一番,最后还是在北约峰会上,把乌克兰加入北约的事压下来了。
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最终还是败下阵来了,美国领投的抗俄阵线,也没了动静。虽然还有不少西方国家在声援乌克兰,但他们似乎都很谨慎地遵守着俄罗斯为他们划出的"边界",未敢轻易"出头"。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美国最忠实的欧洲盟友,英国冒死"出头",大有替主分忧的意思。英国军舰越界向俄罗斯示威,也是在为美国主子试探俄罗斯的反应。
如果俄罗斯采取温和的警告方式,那么接下来就可能有更多的美国军舰和北约军舰到这里耀武扬威。但他们显然打错了算盘。面对敌人,俄罗斯似乎还从来没有退让的先例。
3,英国想做欧洲大国。
当然,英国主动请缨,也并非仅是为了支持乌克兰,为美国主子分忧,更深层次的目的,英国是想借处理乌克兰危机,提升英国的国际影响力,做欧洲的大哥。
在二战前,英国做了上百年的世界霸主。直到二战结束后,美苏崛起,才不得不屈居二流国家之列。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再次洗牌,英国国力直线下降,接连被德国法国超越。到如今英国在欧洲地区也只能算一个二流国家了,更别说世界地位。
所以,约翰逊当年上台时曾誓言要把英国建成"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为此,约翰逊成功推动英国脱欧,摆脱了德国、法国的压制,英国要以"独立玩家"的身份重返世界政治舞台。
约翰逊认为,没了欧盟的约束,没了德法的压制,英国就能够重新获得世界中心大国的地位。而英国积极参与处理乌克兰危机,正是其谋求大国影响力的一尝试。但现实很骨感,约翰逊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同时也低估了对手的实力。
中国有句古话,"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不管从德行、谋略,还是实力方面来说,约翰逊都明显不足。英国要做欧洲大国,也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北约的集体沉默
在英国军舰在黑海受辱后,美国和北约罕见地沉默了。英国虽然已经脱离了欧盟,但并没有脱离北约。也就是说,在政治经济方面,英国现在单干了,但在安全防御方面,英国仍然与众多欧洲国家以及美国等国,在一条阵线上。
并且,英国还是北约的创始国之一。在早期,英国在北约有着仅次于美国的影响力。但此次北约重要成员国受"欺辱",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却表现出了罕见的克制。就是拜登,也没有站出来为约翰逊说句硬气话。除了与英国一样用"掩耳盗铃"的方式掩盖自己的尴尬,已毫无还手之力。
这不是他们不想,而是确有不敢之意。因为他们的对手,是俄罗斯和普京。对于俄罗斯独特的行事做派,西方是深有体会。出兵格鲁吉亚,吞并克里米亚,普京大帝是说干就干,从未怕过谁,也从未失手。
环顾全球,还没有哪个国家敢对俄罗斯的威胁,不当回事。如果俄罗斯让你别做的事,你就最好别做。不然的话,等待你的就一定是从俄罗斯发来的核弹。
在十多年前,美国施压欧洲盟友,要北约吸纳乌克兰的时候,普京就曾威胁过,说只要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就会把核武器对准乌克兰。结果欧洲国家瞬间就怂了,乌克兰望着北约大门,终究未能进入。
如今历史再一次重演,不过,此次普京威胁的是美国。结果,拜登还是认怂了。虽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哭着闹着要加入北约,但没人敢点头同意。
普京的"核威慑"战术
其实,不管是经济实力,还是常规军事实力,俄罗斯与欧美的实力都相差甚远。如果发生常规军事冲突,北约中的二十几个欧洲国家联合起来,足以对付俄罗斯。如果再加上美国干预,那么俄罗斯必败无疑。
但是,俄罗斯在与美欧较量的过程中,却总是锋芒毕露,寸步不让。其底气来源,不是靠的经济实力,也不是常规武器装备,而是已运用得炉火纯青的"核威慑"战术。
现在,俄罗斯的核武库中大约有4330枚核武器,如果算上留存的2170枚退役核弹头,俄罗斯的核弹头总数约为6500枚。而美国的核弹头总数约为6185枚,其他核国家拥有的核弹头数量基本都维持在300以下。
所以从核弹总数上来说,俄罗斯无疑是全球核力量最强的国家。加上战斗民族的特性,如果俄罗斯对谁进行核威慑,那可真不是闹着玩的。其实,动不动拿核武器威胁对手,也是俄罗斯没办法的办法。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及北约对俄罗斯的压制从未停止,经过几轮扩张,北约的导弹已部署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
在西方的制裁压力下,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不得不减速。俄罗斯不可能投入太多的资金去研发常规武器,如新式战机、舰艇,以及航母。与美国搞军备竞赛,苏联是吃过大亏的。这一点,俄罗斯非常清楚。
当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原本是世界上第三大核武国家,结果听信美苏诱导,自废武功,现在只能沦落为任人摆布的棋子。有了苏联和乌克兰的前车之鉴,俄罗斯显然不会再跟美国玩军备竞赛,也不可能放下核武而去发展经济,俄罗斯只能把有限的经费用来维护、升级核力量。
对于俄罗斯来说,只要保持强大的核威慑,即使常规武器有限,即使经济上不那么富裕,敌国也不敢轻易冒犯。这就是俄罗斯的生存逻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