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杨育才: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回国十年无要求,毛主席给他升职

0
分享至

“弹上膛,刀磨亮,杀敌豪情满营房,单等冲锋号角响,尖刀直插敌胸膛!”这几句其实是上个世纪样板戏《奇袭白虎团》的几句台词。它在全国各个地方演出了一遍又一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剧中主人公严伟才智勇双全,在雪夜中发动奇袭,就像是把利刃,深入敌人团部,直插敌人胸膛,给上个世纪的中国人莫大的感染力。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严伟才的原型其实是杨育才,曾被评为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但回国十年后,一直无私奉献,在基层任劳任怨,没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毛主席知道后,亲自给他升职。

杨育才,陕西勉县人,1926年出生,家境贫穷,七岁就给地主家放羊,个子小,力气又不大,所以放羊对于杨育才来说是个挑战,经常有羊乱跑,他就光靠脚去追,所以从小跑得就很快,这一点,也是从军后,别人称他“飞毛腿”的原因。

1948年杨育才父亲去世,杨育才急忙赶回家奔丧,但在途中被山西军阀阎锡山的部队抓壮丁抓去参军了。因为跑得快,于是就成了军队的传令兵。1949年4月,阎锡山的部队被解放军击溃,杨育才成了俘虏。从小就遭受地主和军阀剥削的杨育才积极接受改造,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195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便随着大部队参与朝鲜战争。

杨育才

在朝鲜战争前期,杨育才凭借着自己的足智多谋,在侦察排表现出色,取得了很好的战果,荣获三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被提拔为侦察排副排长。被战友们亲切地称呼为“杨诸葛”,“大力士”。杨育才之所以如此拼命,就是为了报答朝鲜人民的厚爱。

原来在杨育才的一次任务中,一位朝鲜阿妈曾经舍命相救。1953年3月12日,杨育才在独自执行侦察任务。漫天白雪,寒风刺骨,杨育才艰难地行走在齐腰深的雪地里,不一会儿就昏死在雪地中。这个时候,有一位朝鲜阿妈发现了他。她用尽全身力气将杨育才拖到了家里,望着连人带衣服都被冻住的杨育才,阿妈亲自用嘴含着他衣服上纽扣,帮他解开冻成冰块的大衣。又将杨育才的双脚拥入怀中,帮助他取暖,这才把杨育才从死亡的边缘上拉了回来。醒来的杨育才,发现阿妈正在给他烤衣服,彻夜地抢救,让阿妈眼里布满了血丝。杨育才热泪盈眶,发誓一定要帮助朝鲜人民,打赢这关键的一仗,以报答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厚爱。

1953年6月8日,朝鲜停战协议进入谈判的关键时期,针对俘虏问题,双方终于达成一致。但是,李承晚政府出尔反尔,直接无视之前谈好的条件,直接扣留2.7万人朝鲜士兵俘虏,于7月13日,暗中集合部队,准备发动偷袭,妄图通过击败中国志愿军,以便增加自己在谈判桌上的筹码,于是金城战役打响。

李承晚

我国志愿军一直坚持正面作战与偷袭相结合的作战方式,讲求速战速决。我军战线过长,食物和弹药补给严重不足,所以要求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成果。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擒贼先擒王。端掉指挥部,敌人就会混乱一团,不攻自破。

李承晚在三八线附近一个叫金城的地方部署了一支精锐部队,李承晚亲自赠予了白虎团旗,所以外号“白虎团”,团里士兵全部装备美式装备,作战中构筑了坑道、环形战壕和各种明暗火力点交织的防御阵地,且还有40辆坦克,火炮一百多门,是李承晚集团里的一只常胜部队。该团的目的就是占据险要地形,有效阻击我军。上级立马决定,命令前线部队第68军203师三天内拿下金城,歼灭“白虎团”。

203师师长决定先派一只尖刀队深入敌人阵地,于是,从全师中挑选了最精锐的侦察战士,最后挑选了一共12人。但是呢,此次任务需要第13个人来担任指挥,这个人要胆大心细,有勇有谋,该选谁呢?侦察排的同志们,一致推选了杨育才。杨育才一米八几大高个,身材魁梧,鼻子大的杨育才,正好可以冒充美军顾问,其他12个人冒充护送他的南韩士兵。

首先,在志愿军强大的炮火支援佯攻下,小队假装是被轰炸的南朝鲜士兵,嘴里喊着“巴里,巴里卡”(南朝鲜语中快跑,快跑的意思)。在黑夜中,他们躲过了敌人的火力封锁。然后穿过敌人预先设置的铁丝网,他们费劲千辛万苦,不少战士腿脚被划到,鲜血直流,但是也咬牙坚持下来,继续前进。

由于是雨夜快速急行军,队长杨育才时刻留意是否有人掉队,在穿梭过山林,来到公路后,杨育才习惯性回头清点人数,突然他发现,多了一个人,这个时候杨育才冷静下来,没有声张,秘密叫部队里会韩语的韩淡年检查部队,才发现队尾的那个人是南朝鲜士兵。

原来他是一名逃兵,迷了路,看到杨育才一队伪装的南韩士兵,就以为是自家兄弟,想着跟着他们一起回团部。在韩淡年大声斥责下,逃兵说出了今晚的口号“咕噜姆沃巴”(南朝鲜语中云雹的意思),也给韩淡年描述了团部的具体位置。

奇袭小队

处理过逃兵后,1时35分,小队来到了“白虎团”设置的关卡,韩淡年假装小队有紧急任务,率先询问敌人哨兵口令,眼看敌人半信半疑,韩淡年大声斥责,“瞎了眼吗?也不看看我护送的是谁,耽误美国顾问军官回团部,我拿你是问。”敌人哨兵定睛一看杨育才,大鼻子,身材高大,穿着美军军装,于是信以为真。

2时40分,小队经过两个小时不停歇奔袭,终于来到“白虎团”大本营。杨育才将小队分组,一个组四个人。一组负责歼灭敌人的警卫排,二组负责歼灭敌人炮兵指挥部,摧毁敌人炮火阵地。三组径直杀向敌人团指挥大帐。四组负责掩护支援。小队终于吹响了冲锋号,四个小队借着夜色,从天而降,让敌人措手不及,进入帐篷就用冲锋枪扫射。

二十分钟后,四个小组集合,统计战果和伤亡情况。敌人伤亡214人,其中“白虎团”团长,美军炮兵营长,机甲团长为首的七名军官阵亡,俘虏19人,团旗“白虎旗”也被缴获,其他卡车、吉普车、枪支、火炮不计其数。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小队未牺牲一人,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团部指挥所被端,敌人前线部队迅速群龙无首,迅速被我军正面部队击溃,金城战役,中国志愿军大获全胜。

白虎团团旗

战后,杨育才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白虎团的团旗也被送到革命战争博物馆进行展示,要把敌人永远地钉在耻辱柱上。1954年的国庆阅兵,杨育才也被邀请到北京,毛主席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人民感谢你”。朝鲜人民主席金日成访华时,也指名道姓要见杨育才。但他从来不把自己看成是什么英雄, 也觉得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他曾经说:“我觉得真正的英雄是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英勇献身的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那些长眠于异国土地上的战友,是那些牺牲中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好兄弟们”。

战后的十一年里杨育才选择扎根基层,帮助所在师部训练新兵,甚至逢年过节还去炊事班帮厨,每次师部开会,他都不用别人给他准备好的汽车,而是选择徒步。在基层任劳任怨,帮助新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士兵。杨育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育才”二字的真正含义。杨育才一共有四个子女,他从来也没有帮助自己的孩子谋求职位。杨育才总是说:“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再向组织伸手,觉得心里有愧啊!”

1964年以杨育才为原型的京剧剧本《奇袭白虎团》开始在各地演出,毛主席看过后,颇为感动,就向身边人询问杨育才最近过得怎么样了,这才得知,十一年里,杨育才始终是副连长,从未升职,也没有向组织要求过什么。毛主席便说,这个人对国家对人民有功劳,他淡泊名利,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就更应该表扬了,不能让英雄埋没了。于是,就给杨育才逐步升了职,最后成为副师长。

杨育才

1981年,杨育才从副师长职位上退休了。但是退休了,他依然继续保持他的育才事业。他开始去各大学校,机关,部队里免费做演讲,给更多的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曾经有人找过杨育才,说给一个活动剪彩,哪怕只在台上站五分钟,就给两万元报酬。杨育才直接拒绝了,他说他是一个穿军装的人,要对得起这个身份。杨育才先后演讲一百多场,听众达二十多万人次。后来被组织授予优秀退休干部称号。

1999年,杨育才因病去世,杨育才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祖国的伟大事业,上级领导亲自祭奠他。名利淡如水,事业重于山,谦虚的性格让人钦佩。这么多年的辛苦,不求回报,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也值得后人们去敬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小粒圈主
小粒圈主
学习历史,可以让人明做人
7686文章数 368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