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湖独白专栏
在听到这则新闻的时候,下意识确认了,经过多方报道确认,广州一小区收到通知,有15人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可是遭到了业主们的质疑,强调要求对几人进行复检,没想到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当天除4人结果未出外,11人复检结果全部为阴性”
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疫情以居民核酸检测结果为重要导向,通知15人的核酸结果出现问题,这足以影响整个小区的封控情况,对很多人的生活造成影响。
针对广州的疫情现状,“截至2022年11月26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137494例”,如此大的感染数据让居民紧急采取隔离措施,可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隔离后,结果仍然出现不理想的情况。
其中一定有问题存在,面对核酸检测机构给出的结果,是否应该给予二次审核?
小区居民的怀疑是正确的,核酸结果的复检出现如此高的错误率,其背后的负责机构又应该为此说出什么理由?
核酸结果出问题,这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据多方报道,今年十个地方已经出现核酸检测机构被立案、通报、处罚。涉及北京、安徽合肥、内蒙古呼和浩特、云南昆明、河南许昌、甘肃兰州等地。
这种情况被称为“核酸造假”,联想到广州正处于疫情的胶着时期,更加应注意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发言人)
针对此次核酸结果出错,广州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表态:“严肃调查该事件,绝不姑息!”
可是表态并没有将事件解决,对于封控的小区居民,大家更想知道的是这样的出错还存在多少?
有网友将核酸造假现象称作是“雨天卖伞”、“没有需求创造需求”,这给坚持防疫工作的人员带来不小的麻烦,如果一个小区一栋楼出现阳性患者,那么与他接触的都会成为密接者,随后还会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将一个正常的核酸结果变成阳性,就会让正常人成为病毒的携带者,对周边人造成很大困扰;而将阳性患者当成了阴性患者,就会给防控工作带来隐患,一定的程度上是损坏大众对于防控工作的支持。
以上两个问题都是核酸造假的隐患,它比隐瞒行程的人员更加具有隐蔽性,违法程度更高,而在相关部门的严令处理下,在多次提还是会陆续出现,其背后的缘由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了。
(小区在的核酸站点)
三年的疫情,大部分人都经历了“每天一检”、“三天三检”、“自费核酸”等等的常态化核酸行为,改变了很多人对于疫情的看法,逐渐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而大家为此让步的只有一个原因,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可是事与愿违,病毒总会带来惊喜,某些人对于利益的追逐更加让人后怕,成为了基层人员相互不理解的行为。
试想一下,从最开始感谢大白到一步步习以为常,由三年疫情延伸出来的诸多问题,均是未及时给出相应的解释和报道,以至于让疫情防控更加复杂。
而与基层人员的心累不同,背靠核酸检测结果的多家科技公司的净利润不断提高,以亿元为结算单位,可谓是“站在风口上的猪”。
(上市公司的报道)
这十家以核酸检测上市的公司,根据相关数据的透露,营收总和为485.18亿元,净利润总和达到162.97亿元,这在其他行业也是很少出现的利润增速,让人心中不解的是,为何它们会选择上市?
所有关于疫情防控的问题,其本质上是基层人员的生活问题,在第一年对其不了解的情况下,随着后续的信息通报,自然会对核酸机构做进一步了解。
市场需求决定市场价格,无法否认核酸检测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配合防疫措施是有效的,这是三年抗疫得出的经验,可是对于核酸检测机构的合规性和合法性,才是接下来监管的重要部分。
从广州一小区爆出的核酸检测结果出错的问题,可以看到核酸检测机构一方面享受高利润回报时,一方面对于结果审核的不慎重,这个结论会让人感觉到愤怒,必须一查到底。
对于相关人员进行刑事处罚,将机构的净利润下降到合理范畴,以实际的行为来解决核酸结果出错的恶劣影响,这才是人心所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