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元旦节刚过,苏州市南林饭店副经理、国家特一级厨师吴涌根如往常一样工作。
突然一位身披戎装的军人找到了他,表示带他去北京,吴涌根十分纳闷,自己从未与军人有过任何瓜葛,也不记得犯过什么事啊。
吴涌根
他见来人气宇轩昂,知道此人必然来头不小,于是便跟着他上了一辆专车前去北京。
吴涌根一路上一直忐忑不安,直到来到北京毛家湾的林彪住处,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被组织上调派给了林彪,专门为其掌勺。
此后吴涌根便在林彪身边呆了小半年,然而一个是苏州的国厨,一个是共和国的元帅,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人是怎么产生交集的呢?
苏州木渎石家饭店
这还要从吴涌根此人说起,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年仅15岁的吴涌根从无锡乡下独自一人乘船来到了苏州木渎石家饭店学习厨艺。
在那个动荡不堪的年月,当学徒学手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帮三年、学三年,一路下来没有个六七年光景,是不能上灶独立掌勺的。
吴涌根虽然年轻,但也清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在石家饭店的那些年月里,打杂、跑腿儿、勤务,连同伺候老板,他什么都干过;挨骂、挨罚、挨打也什么都受过。
最后他凭着会察言观色的眼力见儿得到了老板赏识。
好不容易得到了上灶掌勺的机会,吴涌根十分珍惜,可是秉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观念,教他做菜的大师傅每逢制作名菜时,便找个借口将他支开。
网图
吴涌根心知肚明,却依旧靠着一股子老实劲儿办好了师傅交代他的所有事,也许是没了支开吴涌根的借口、也许是出于内心的愧疚,教他的大师傅最后只得让吴涌根在现场观摩。
虽然做菜时师傅很少与他沟通,但是吴涌根还是凭着自己那股子狠劲儿钻研着。
网图
师傅做菜时的一招一式、日常的菜肴选料、切配、操作,甚至是菜品颜色的深浅、味道的浓淡,他都要处处用心琢磨小半天。
他博采众长,最后竟然先后吸收了十多位名师的做菜精华,甚至学以致用,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做菜体系。
只要一有空,他还会跑到大街上,学习那些名师们从来看不上眼的地摊小吃,然后化为己用。
经过几十年含辛茹苦,他在传统苏州菜的基础上灵活创造出了300多道菜肴,200多种点心。
网图
就算是最挑剔的美食家,也能在一个多月里吃到不一样的菜品,由于他的厨艺征服了不少人,因此获得了“江南厨王”的美称。这也为后来他与林彪产生交集埋下了伏笔。
1969年,林彪因在战争年代受伤落下了病根,于是在中央的允许下,林彪一家人便来到了苏州南园宾馆陪其养病,养病的日子是及其无聊的。
吃完饭后散步,散步完后吃饭,以至于不习惯这种生活的林彪胃口不佳。
为了让林彪尽快恢复,当地的工作人员便向林彪表示:“苏州有位很有名的“江南厨王”,他就像一个心理学家,一旦知道你的习性后,便能估摸出你想吃什么,以前访华的尼泊尔总统、法国共产党书记、还有新加坡副总理都说他做的菜美味极了。”
林彪听后顿时来了兴致,闲着也是闲着,他倒要看看这位“江南厨王”究竟有没有工作人员说得这么神乎其神,而这位“江南厨王”正是前边我们提到的吴涌根。
由于林彪身份特殊,又是秘密来的苏州,为了安全起见,宾馆人员特地请吴涌根入住了南园宾馆,当吴涌根得知是为林彪做菜,无处安放的手里尽是渗出的汗水。
左三:吴涌根
工作人员连忙宽慰:“不要紧张,首长没你想的那么神秘,也没那么可怕,他又不吃人,安心做你的菜就是了,只是当心点儿他夫人就好。”
听了工作人员的话,吴涌根那“扑通、扑通”乱跳的心才稍稍平静下来,走进厨房后,工作人员说:“首长喜欢吃素菜,荤菜做鱼块就行。”
吴涌根得知后开始做菜,得知林彪喜欢吃素菜,于是他做了几道拿手的菜品,当菜端上餐桌,宾馆的工作人员也不道是否合林彪口味。
林彪尝了几口便放下了筷子,从他的表情上看不出任何好吃不好吃的表情,而他的夫人倒是吃得津津有味。
在林彪养病的那几日,吴涌根也为他做了几日的菜,吴涌根发现了一丝端倪,林彪这位大首长吃饭好像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挑剔,一连几日吃的大多都是素菜。
每日大多是一份炒蔬菜,一个馒头,不喜欢口味重,特意交代只放一钱盐,一钱油,有时会要二两不加任何佐料的肉饼,很少见他点荤菜。
吴涌根当时想:可能是大首长山珍海味吃多了,这几日想换换口味,加上是养病,多吃点清淡的蔬菜也很正常。于是吴涌根当时也没多想。可没想到林彪如此简单的菜品,日后竟会成为他的“噩梦”。
当然,这是吴涌根后来调派到北京专门为其做菜时候的事情,后来林彪因工作从苏州返回了北京,吴涌根也重新回到了饭店继续往日的工作。
吴涌根原本以为再也不会和林彪这位大首长产生任何交集了,直到1971年元旦过后,那名身披戎装的战士将他带到了北京,吴涌根怎么也没想到,林彪会一直记着自己,甚至有朝一日会将他调到身边成为贴身厨师。
其实熟悉林彪的人都会猜测,将吴涌根调到身边,究竟是不是林彪的意思很难说。
因为归根到底,是林彪的夫人很喜欢吴涌根的菜品,她曾对生活秘书李文波说:“吃过很多饭,还是苏州吴师傅的苏帮菜最可口,吃上去最安全。”
可见林彪的夫人十分喜欢吴涌根的菜。自从来到林彪身边后,吴涌根便过上了像军人那样的生活,一切事务皆有行为准则,也难怪,毕竟林彪就是从军队里走出来的首长,所以打小吃过苦的吴涌根也没在意,很快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也正是来到了林彪身边,吴涌根对林彪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可以说林彪基本上颠覆了他对领导人的认知。
他依稀记得林彪在苏州的那段日子大多吃些素菜,他原本以为是养病期间,林彪特意想要吃些清淡的,等回北京后,肯定会恢复正常的“山珍海味”。
而他来到毛家湾也有段时间了,没想到林彪依然如在苏州那般,只点些少油少盐的蔬菜,菜单也几乎是一模一样。
林彪剧照形象
这让吴涌根纳闷了:“难道首长平日里吃的真的如此简单?还是说自己做的菜......不合他口味?”
由于初来乍到,吴涌根没好意思、也没敢打听林彪的饮食习惯,没想到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工作人员递过来的菜单,竟然还是如往常一样别无二致的菜品。
这让吴涌根十分郁闷,自己好歹也是国家特一级厨师,只点些寻常人家的菜品,普通厨师就能代劳,还用大老远地把自己从苏州调来吗?
肉饼
有一天,吴涌根看着手里的菜单再也忍不住了,于是他偷偷找到林彪的内勤李根清抱怨道:“我好歹也是国家一级厨师,什么高级面点啦,高级菜品啦,我都会做,你帮我给领导说说,就让我给他做几道高级菜尝尝吧。”
事后,李根清将吴涌根的心意转达给了林彪,林彪听后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林彪表示:“谢谢他的好意,我吃得已经很不错了,菜单照旧不改,还是二两不加佐料的肉饼,一个馒头,用白开水泡一泡,蔬菜要少又少盐,最好做点儿豆腐。”
吴涌根得到林彪的回复后顿时没了脾气,心意被驳,心里多多少少有些失落,看到吴涌根无精打采的样子,熟悉林彪的李根清宽慰他:“其实不必在意,首长并非是不喜欢你的厨艺,而是首长一直以来的饮食习惯就是如此。”
吴涌根有些不信,李根清表示,当初他调到林彪身边当内勤时也不信,可后来慢慢熟悉林彪后,就改变了观念,他的饮食习惯就是很简单。
1967年林彪过60大寿,原本如此重要的日子,李根清表示想让林彪“吃些好的”,可林彪不同意,还是照旧“老三样”。
前边提到调吴涌根来北京可能并非是林彪的意思,从这就能看出,其实林彪的饮食习惯很简单,即使不调吴涌根来北京,林彪那简单的饮食,一般厨师也能满足。
后来吴涌根与林彪接触久了,也发现林彪果真如李根清说的那样,人很好伺候,吃得很简单,从不挑剔。
他还听说林彪在“平型关大捷”曾缴获了一床日军被子,打了47个补丁,用到现在还舍不得扔。
后来他也知道了,林彪在抗战时期受过伤,子弹损害了神经系统,因此怕光、怕冷、怕出汗,还怕风,饮食上也就越来越少吃肉,而炒黄豆、豆腐是他最爱吃的。
慢慢吴涌根对这位沉默寡言、不言苟笑的首长越来越敬佩,因此也摆正了自己的心态。
虽然在吴涌根看来林彪吃得很简单,很好伺候,但是有一点是他最难以接受的,那就是林彪的生活很没有规律。
吴涌根后来回忆说:“他是‘夜猫子’,早饭通常都到中午12点才吃,平常人的晚饭他当午饭吃,吃过了就在房间里商量事情,几乎每天凌晨三点才吃晚饭。”
这可就可苦了吴涌根,不得已,吴涌根只好跟着林彪改变生活习惯,天天一个人呆在房间,随时准备做饭,为此吴涌根房间里还安装了一只电铃,铃一响,他便马上奔向厨房。
后来因为爱人患有心脏病、气管炎,吴涌根最后请求回到了苏州,这才与林彪断了来往,但是林彪留给他的深刻印象,他到老仍旧记忆犹新。
这就是在吴涌根记忆里的林彪,虽然手握重权,威望极高可很好伺候,可在饮食上吃得却很简单,很好伺候,在生活中依旧保持着战争年代的某些好习惯,在性格上虽不言苟笑,却也不是让人避之唯恐的存在,
1971年林彪去世了,也许是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太过出色,也许是传言中说他那难以接近的性格让人对他感到些许好奇,所以每当后人谈起他的故事总是带着些神秘色彩。
但只要你我了解了真实的他,你我都会发现,林彪也是个与你我不同、却又相同的普通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