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王明拒发《论持久战》,事后说是博古和项英的意见,事实到底如何

0
分享至

老覃昨天写了《1938年,王明私用毛主席的名义发文,事后称:在国外单独发文惯了》一文,文中讲到:1938年5月,毛主席呕心沥血地完成了他的惊天巨作《论持久战》后,由中共中央电示长江局在《新华日报》上刊发这篇文章。《新华日报》是王明任长江局书记时,于1938年1月1日在武汉创刊的机关报,是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一份公开发行、极有影响的报纸,王明兼任该报董事会董事长。但王明对中共中央的指示却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予以拒绝。

王明为什么要拒绝刊发这篇文章呢?

他先后作过四次解释。

第一次解释发生在1938年7月。当时,中共中央将《论持久战》的稿子发送到长江局,王明压住不发。中共中央许久不见动静,忍不住发话询问。

王明支支吾吾,含糊其词,给出的理由是“文章太长,不便刊发”。

中央指示可以用连载的方式分期刊发。

但王明仍是压住稿子不发,且不置一词。

到了1941年延安整风时期,毛主席在与王明的一次谈话中,对王明的做法提出了批评。王明在10月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上,理直气壮地说自己之所以不同意刊发《论持久战》,主要是基于两点:“一是西安和南京会失守,二是国际援助问题。”

要老覃说,王明说出这样的话,是他的思维已经出现了混乱。因为,南京已于1937年12月13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失守。

王明对这个问题的第三次解释发生在1949年3月党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当时,有的同志又对此事提出了批评。

王明一股脑地把不刊登《论持久战》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一口咬定说:“我是同意发这篇文章的,但博古、项英、凯丰及其他同志不同意发。”

不难看出,王明的这一次解释完全是在推卸责任、甩锅。

事隔三十六年后,王明躲在苏联写《中共五十年》一书,他在书中洋洋得意地对此事作了第四次解释。

这应该是最接近真相的解释。

他是这样写的:这篇文章的“主要倾向是消极抵抗日本侵略,等待日本进攻苏联”,“既同中国人民的民族利益又同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主义相矛盾”,“我和秦邦宪(博古)、项英、凯丰及其他同志一致反对”。

看,王明抵制《论持久战》这篇文章,既有要挟长江局与延安叫板的意味,但真正的原因还是要维护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利益。

老覃在前段时间写的《西路军渡河后,苏联的援助为何没有了?毛主席他们的处境有多难?》一文中提到:斯大林为了对付日本和德国这两大对手,迫切想开辟中国战场,让中国人帮助自己对付日本人。一开始,他是想把这个任务交给中共的。但红军经过了长征,元气大伤。斯大林转而把宝押在国民党那边。

这也是老覃在《西安事变爆发,斯大林发来指示电,毛主席哈哈大笑,一把将之撕碎》一文中,讲到斯大林听到张学良扣押了蒋介石后,气得又吹胡子又瞪眼的原因。

西安事变好歹是和平解决了,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了。

但老蒋要灭共、熔共的心思不死,国共的合作属于强扭的瓜,非常勉强,里面暗藏有许多杀机。

而随着“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略中国,斯大林忧心忡忡,压力倍增。

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多次商讨,都对中共在政治上是否足够成熟到能驾驭国共合作的复杂局面充满了担忧。

考虑再三,季米特洛夫建议派一位既熟悉国际政策,又在中国党内拥有较高地位的同志回国,帮助处理统一战线的相关问题。

季米特洛夫提出这个设想时,他的心中其实已经有了人选。

这个人就是王明。

王明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已经长达六年,并且陆续担任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等职务,还和季米特洛夫私交甚密。

密到了什么程度呢?

季米特洛夫的儿子新丧,王明便把自己的女儿交给季米特洛夫抚养,以慰藉季米特洛夫的丧失子之痛。

老覃在《1937年,斯大林问王稼祥红军还有多少人,一旁的王明抢答:30多万》一文中提到,王明回国之前,斯大林特意召见了他,对他说了很多话。

这些话的主题是要他回国后的所有活动都围绕着“保卫苏联”这四个字来展开。

王明把斯大林的话奉为玉旨纶音,牢记“保卫苏联”这四个字,并对这四个字死心塌地,贯彻到底。

毛主席创作《论持久战》的时候,日本正在加紧准备进攻武汉。

王明为了“保卫苏联”,就想尽一切办法迎合国民党,目的是要让国民党与日本人死战,拖住日本。

在1938年5月徐州失守后,到1938年6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制订保卫武汉作战计划期间,王明组织别人包括他自己亲自捉刀撰写的保卫大武汉的文章、社论、新闻报道连篇累牍在《新华日报》上亮相。

实际上,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制订的保卫武汉作战计划的目的,并不是坚守武汉,而是适度地阻挡日军,消耗日军,以巩固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

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所主张的,是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不应以一城一地的得失影响全局,在敌后积极开辟战场,和敌人打持久战,把敌人陷于人民群众战争的海洋中去。

王明鼠目寸光,哪里能领略得到毛主席全面把握战争的精髓所在?

1938年夏,王明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讥讽《论持久战》,胡诌什么“四亿弗凭斗志衰,空谈持久力何来”。

事实很快地给王明来了一场深刻的教育——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

这之后,中国抗日战争的局面也就按照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所设置的流程,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覃仕勇说史
覃仕勇说史
覃仕勇,作协成员,文史作家
5838文章数 6374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