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传奇速记员沈安娜,潜伏敌营15年,晚年劝说记者:有些事情别解密

0
分享至

“快,快,你们从后门走,千万不能耽误了!”

在北京301医院里,一位病榻上的老人发出短促的呼吁声。

此时,老人已经进入弥留之际,她的儿女们都围在身边。听到这一番话语,大家则是留下了感动的泪水,病榻上的老人便是我国传奇速记员沈安娜。

2010年6月16日,95岁的沈安娜走完了人生。

随后,政府部门为她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其骨灰更是葬入八宝山。

作为红色特工,晚年时候的沈安娜受到了不少采访。可令人好奇的是,她并不喜欢宣传自己的功绩。相反,沈安娜多次劝说记者:有些事情别解密。这到底有何缘由?

青年才女,投身革命

1915年7月24日,沈安娜出生于江苏泰兴。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他们对女儿给予深厚期望。幼年之时,沈安娜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15岁那年,她更是考入了泰兴中学,令人刮目相看。在学校里,沈安娜勤奋学习,踏实进取,得到了老师们的赞许。

1932年,沈安娜去往上海南洋商业学校深造。在这里,她亲眼目睹了工人的悲惨命运。

十里洋场上,到处灯红酒绿,莺歌燕舞。可出了租界,上海便是一幅幅破烂景象。贫苦工人栖身陋室,日夜苦干,却难以充饥。

在帝国主义、官僚主义的剥削下,广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我地下党同志的组织下,工人们团结起来,一同进行反抗。与此同时,上海的学生也参与进来,沈安娜便是其中一员。

不久,她又结识了华明之同志。虽然年轻,沈安娜却志存高远,在阅读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后,她深受启迪,决心为革命献身。

1934年,因为缺少学费,沈安娜进入了一所速记学校。恰逢此时,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急需一名速记员,就这样,沈安娜奉命打入其中。

起初,她心中犹豫万分。

“革命难道不是冲在第一线吗?”沈安娜向中共特科负责人王学文问道。

不久,王学文同志写信回复:“你肩负重任,以职务为掩护,日后必有大用。”

后来,王学文一语成谶。谁也没有想到,沈安娜这手暗棋竟然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速记高超,蛰伏敌营

浙江是蒋介石的家乡,这里更是国民党统治核心区。在浙江省政府的会议上,沈安娜的身影逐渐多了起来。身为秘书科最年轻的人,她反而获得了最大的信任。

沈安娜为人机敏,速记本领高超。记录会议时,她全神贯注,耳朵、脑、眼、手全部投入,一分钟便能记下200多个字(繁体)。

随后工作中,她创造了用各类笔画代表话语,成为了工作小组的领头羊。

沈安娜外表瘦弱,内敛沉默。在待人接物上,她则落落大方,自信得体。这样一个能干的女子,她一下子吸引了浙江省委主席(国民党)朱家骅的注意。

一年之后,朱家骅升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部长,沈安娜也被调到了南京。秘书部负责国民党大会的进行,还能直接面见蒋介石,可沈安娜的身份却也引起了许多人的排斥。

按照国民党的规定,不是党内成员,沈安娜根本无法胜任中央速记员职务。

不过,朱家骅对她颇为信赖。在补办了国民党党员身份后,沈安娜才开始了工作。从此,她开始了长达14年的蛰伏,一个影响历史的红色特工就此诞生了。

抗战爆发后,沈安娜有一次因公来往武汉。当日,她秘密见到了董必武、周恩来两位领导。

在那样的环境中(国民党派系林立),沈安娜多次搜集情报,与多方敌人周旋。

周恩来叮嘱道:“在国民党核心工作,一定要注意隐蔽,既要大胆,又要谨慎。”

直面生死,传奇特工

1939年1月,国民党第五次中央大会召开,沈安娜负责速记工作。

大会上,蒋介石和国军们果然把矛头对准了我们,共产党人又被置于枪炮之下。

可他并不知道,在仅隔着3、4米远处,沈安娜记下了所有的资料。

后来,当博古、董必武两位同志发表《磨擦从何而来》一文后,国民党要员全部惊愕不已。

正值抗日,这篇文章揭露了敌人的各种阴谋,极大地震撼了舆论界。不久,蒋介石震怒,并勒令军统开始秘密调查。

1942年8月,在一次碰头时,我地下领导同志徐仲航不幸被捕。因为徐仲航交际广泛,广有人脉,一时之间,重庆风声鹤唳,各界人士都陷入被抓风险,而沈安娜便是他的第一下线。

国民党打出抓“内奸”的旗帜,军警、特务们分布在大街小巷里,盘查着每个可疑之人。

就这样,沈安娜彻底和组织失去了联络。

作为一个柔弱的女子,她却格外的勇敢、坚毅。在路过最危险的红岩嘴(秘密接头处)时,她假装是买纸和笔墨,并说出了“宋美玲夫人”的名字。

那个下午,沈安娜周围站在8个特务。几人凶神恶煞,一步步逼向她,差点就要动手起来。

幸运的是,沈安娜以速记员的身份保护了自己。

此时,她早已深得信任,被宋美龄钦定为现场秘书。沈安娜工作仔细,擅长记录。每次宋美龄演讲后,她都会把内容装订成册,精美装扮。

1946年,解放战争打响。在国军的高级军事会议上,沈安娜列席速记,她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并把情报悄悄传递出去。

值得一提的是,在诉说许多关键军事秘密时,蒋介石都吩咐:“下面的话不要记了。”

可沈安娜早已默记入脑,隔日又写在纸条上,她的记忆力便是这般神奇。

结局

新中国成立前夕,沈安娜夫妇得到了组织的保护。

在脱离敌营后,他们的真实身份震惊了全世界。

后来,夫妇始终低调生活,没有向外界透露个人功劳。

上世纪九十年代,晚年的沈安娜才被宣传部门大力报道。这位银发老太太,她不得已站到了镜头面前。

可对于记者们的追问,她却说道:“有些事情,还是不要解密的好。”

原来,沈安娜早已看惯了生死。

身为红色特工,她的奋斗从来不是为了个人。

历史是残酷的,真相是冰凉的。解密那些秘密,后人看到的便是先辈的付出。

和谍战剧不同,革命人士没有主角光环,他们直面敌人的刀枪,以热血践行理想,这才换来了伟大新中国的成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史江山
文史江山
专注于历史领域创作!
2458文章数 1999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