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你知道那些大汉奸临死前的遗言吗?汪精卫无耻,王揖唐可笑

0
分享至

日寇侵略我中华,肆意屠戮我华夏同胞时,无数热血华夏儿女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阻止日寇的无耻侵略行径并最终将日寇赶出了中国。

然而,在无数抗日军民为抗战抛头颅洒热血时,中国也出现了一批背叛中华民族,投靠侵略者,充当其走狗,出卖中国的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败类,这些汉奸为虎作伥,卖国求荣,助纣为虐,帮着日寇迫害同胞,丧尽天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出卖国家和民族的汉奸,绝对不会有好下场,生前遭人唾弃,死后更是遗臭万年。

本文,我们就来说汪精卫、梁鸿志、王揖唐、陈公博这些遗臭万年的汉奸们,他们临死前都说了些什么,结局又是如何的?

汪精卫(因枪伤而死)——遗言:我要回到中国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那年,任谁都想不到,刺杀清末摄政王载沣,吟出这等英雄豪迈诗句的抗清义士,到头来会是一个背叛国家,背叛民族的汉奸。这位曾经的抗清义士,后来的汉奸,就是汪精卫。

汪精卫,中国头号大汉奸,汪伪国民政府主席。

曾几何时,汪精卫也是一个意气风发、有革命有理想的爱国青年,他是同盟会的创始会员,参与起草同盟会章程。

加入同盟会后,他多次以“精卫”为笔名,在《民报》上发表《民族的国民》、《论革命之趋势》、《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等文章,宣传三民主义思想,痛斥康有为的保皇谬论。

1910年,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被捕。

狱中,汪精卫起初决心以死报国,赋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一时为人传诵。

然而,一个会在后来做汉奸卖国贼的人,其革命意志终究是“外强中干”的,当他真正面临生死抉择时,贪生怕死的本性随之暴露无遗。后汪被袁世凯收买,充当袁在革命党内的内奸。

此等贪生怕死,又反复无常之徒,后来成为汉奸卖国贼也就不难理解。

林森在汪精卫投敌叛国后,曾痛斥:

“汪精卫这种人虽然暂时保了性命,得了小小利益,但是遗臭万年,上辱没了祖先,下贻害到子孙。一到敌人用不着汉奸的时候,仍旧免不了送命,或者精神受到惩罚,天天在苦痛之中,永远做不得人。”

林森之言,正是汪精卫投敌叛国后的真实写照。

淞沪抗战,当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抗战的钢铁长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时,汪精卫却甘当投降派,为个人私利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主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置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而不顾,拱手将中国领土让于日寇,使数十万抗日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战果功亏一篑。

此等卖国求荣行径,汪精卫若不遗臭万年,实在天理难容矣,他注定是会遗臭万年的。

1935年,汪精卫又为私利批准了“何梅协定”、《秦土协定》,把华北主权拱手让给日寇。如此明目张胆的卖国行径,让无数国人为之愤慨,怒骂汪精卫是卖国贼。

汪精卫的卖国行径也引起了有着“暗杀大王”之称的王亚樵的注意,王亚樵虽是黑帮成员,却也是一个热血的爱国志士,对于那些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汉奸卖国贼,他从不姑息,多次亲自或派人对其实施暗杀。1935年11月,王亚樵就派遣义士孙凤鸣前往南京刺杀汪精卫。

汪精卫虽最终逃过义士孙凤鸣的刺杀,但却也因此留下了终生不治的顽疾,孙凤鸣射出的那颗子弹打进脊椎的子弹始终无法取出,医生断言:汪精卫活不过十年。

事实证明,医生说对了,汪精卫终究是为自己的卖国行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那颗子弹还是夺走了他的性命,只不过是迟到了9年。

1944年11月10日,汪精卫这个大汉奸死在了日本名古屋的一家医院,死因是子弹久留体内,铅毒扩散,诱使“骨髓肿”,最终药石无医。

临死前,汪精卫留下遗言:我要回到中国。

生前叛国投敌,现在倒是想起生养自己的中国,实在是恬不知耻!

梁鸿志(枪决)——遗言:我是懂法律的,执行时间未免太快

“日寇来时,叛国投敌;主子战败,又四处摇尾求救。”这就是梁鸿志的卑劣嘴脸。

梁鸿志此人早早就投靠了日本,甘当日本人的走狗,以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

1925年,他就与日本人勾搭上了,充当日本人小幡八郎(此人是鼓吹侵华的急先锋之一)主办的“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的中国委员,以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来换取日本方面给的丰厚“津贴”。

日本侵华后,梁鸿志不再遮掩自己的卖国行径,直接把自己摆在明面上,公开出面充当汉奸。

1937年12月,日寇占领南京后,故技重施,准备成立华中伪政权。此时,梁鸿志为自身的荣华富贵,还没等日寇找上门来,便恬不知耻地自己找上门,向日寇卑躬屈膝表忠心。

1938年3月,梁鸿志在南京粉墨登场,出任沦陷区伪维新政府行政院长兼交通部长,托庇于日军的刺刀。

任职期间,梁鸿志对日寇言听计从,助纣为虐,帮着日寇迫害同胞,掠夺国家财富。

为了满足日寇军费和国内开支所需,梁鸿志下令劫收了上海及苏浙皖地区的国民党政府的税收机关,将所有关税、盐税和统税收入,除一部分充作伪维新政府的支付外,绝大部分为日寇充当侵华的军费,造出了屠戮同胞的武器弹药。

除此,梁鸿志还与日寇签订了设立“合办公司”等一系列协定,大肆出卖国家的经济利益,并丧心病狂地在苏、皖等地遍种鸦片,毒害中国人民。

1939年5月,梁鸿志再次自愿担当日寇掠夺中国财富的走狗,充任伪“华兴商业银行”董事长。

短短半年时间,梁鸿志就下令伪银行发行兑换券和辅币1570余万元,并强迫沦陷区百姓兑换,他的卖国求荣行径,帮助日寇掠夺了沦陷区百姓大量的财富。

抗战胜利后,华中第一号大汉奸梁鸿志为了躲避中国人民的正义审判,带着一大家老小躲到了苏州。

为什么他会选择躲在苏州呢?因为他想借助曾经的部下伪江苏省省长,现在的国民政府先遣军总司令任援道在苏州的影响力,逃脱审判。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任援道也不是傻子,他自身都难保又怎会再给自己添麻烦,去庇护一个榜上有名的大汉奸呢?

不久,在任援道的告密下,梁鸿志被拘捕,即将迎接他的就是中国人民的正义审判。

1946年11月9日,国民政府对梁鸿志作出判处死刑的决定,并押赴刑场立即执行死刑。

到达刑场后,检察官将最高法院的判决书交给梁鸿志,并告知即日执行死刑。

梁鸿志早已被吓得胆战心惊,魂不附体,只是匆匆翻阅后便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签下名字后,梁鸿志渐渐恢复理智,当即提出抗辩,说依法收到复判书后,被告可有最后抗告的权利,不会立即执行。不料检察官听到后,回答十分干脆:奉命执行。

梁鸿志自知必死无疑,只得当场写下遗书。

遗书写毕,梁鸿志把所写的遗书交送检察官过目,上交遗书时,其仍妄想作最后垂死挣扎:“我是懂法律的,执行时间未免太快。”

检察官理都不理他,直接命令执行士兵将他押赴刑场执行死刑,一点多余的话都没有。

随着“砰”的一声正义的枪响,梁鸿志这个汉奸卖国贼结束了自己可耻的生命,带着其极其不光彩的一生去了另外一个世界。

王揖唐(枪决)——遗言:饶命啊!请蒋总统开恩别杀我啊!

梁鸿志是华中第一号大汉奸,王揖唐则是华北第一号大汉奸。

同其他汉奸卖国贼一样,王揖唐甘当日寇走狗,不为别的,就为权和财。

七七事变后,还不用日寇拉拢,王揖唐就上赶着去给日寇当走狗,不仅频繁与日本人接洽,还跑去李思浩家中,怂恿他一起投敌卖国。

1937年12月14日,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北平成立,王揖唐作为日寇“忠心耿耿”地走狗,捞了个伪政府常委兼伪赈济部总长的职位。

1940年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王揖唐利用汪精卫的势力和影响,当上了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委员长,成了华北汉奸的头号人物。

为了感谢日寇的“提携”,王揖唐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狗腿子,什么叫汉奸卖国贼,他特地为日本天皇写了一首令人作呕的诗,诗中写道:“春殿从容温语慰,外臣感激此心同。”

将自己视为并称作天皇的“外臣”,活脱脱一副卖国求荣丑相,其之谄媚令人既不齿又作呕。

除了言语上的巴结与谄媚,王揖唐更是在行动上极力向日本主子表现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走狗卖国贼,一边配合日寇迫害华北同胞,一边搜刮华北百姓财富供养日寇。

此等卖国贼,最终自然没有啥好下场。

1945年,日寇大势已去,败亡只是时间问题,此前甘当日寇走狗的王揖唐终于是害怕了,为了苟延残喘,他连忙给北洋政府的老相识,现在与蒋介石、戴笠都有密切关系,还是国民政府财政部顾问的李思浩,希望他能帮助周旋一二,从而保住自己的性命。

李思浩是个聪明人,他又岂会引火烧身呢?直截了当给他说道:

“时至今日,实无能为力,但求菩萨保佑。”

抗战胜利后,作为华北头号汉奸的王揖唐自然不会被落下,国民党军进驻北平后,他就被国民政府下令逮捕。

被审判期间,为了逃脱惩罚,王揖唐丑态百出,装病、装哑巴、顾左言他……总之是想尽办法拖延审判时间,并趁机给自己找脱罪的理由。

然而,无论他怎么胡搅蛮缠,其投敌叛国、助纣为虐的事实是不容狡辩,更是不容置疑的,中国人民不会饶过这等叛国投敌的汉奸卖国贼。

1946年9月17日,河北高等法院特刑庭宣判:“王逆揖唐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处死刑,褫夺公权终身。全部财产,除酌留家属必需生活费外没收。”

判决下达,只见王揖唐裹在被子里的身子抖动几下(当时王揖唐为逃脱判决称病装傻,然而法院却知道他的拙劣行径,他要装病就让他装,直接把他和他的病床抬到法庭),曾仗着日寇的庇护,颇有些天不怕地不怕的王揖唐,在这刻终于害怕了,终于知道做汉奸是什么下场。

1948年9月10日,称病装傻的王揖唐在苟延残喘2年后,迎来了被枪决的时刻。

临刑前,王揖唐吓得都站不出来,但仍想苟延残喘,大声说道:

“饶命啊!请蒋总统开恩别杀我啊!”

即使到现在,他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真正错在哪里,如果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罪行,他就不会有脸求饶。如此求饶,实在可笑。

或许老天都不想这么一个罪大恶极就这么轻易死去,王揖唐在行刑过程中可谓是饱受折磨。

一开始,负责执行枪决的法警连连开四枪,枪支都卡壳,只听到“咔嚓”的声音却没枪响。

试想下,明知自己脑后有枪,自己也必死,可是连开四枪自己都只听到开枪的声音却没死,这样的煎熬谁受得了?简直就是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

当法警换了支枪继续行刑,王揖唐被击中后脑后,不知为什么没有死透,他一直在痛苦地低吟着,抽搐着。

监督行刑的检察官再次要求法警开一枪,结果又是连开五枪都卡壳,最后到第6枪才成功,可是王揖唐还是没有立刻死去,一直都在那抽搐抖动不止,长达5分钟之久,才仰首气绝。

这就是汉奸的下场,即使连老天都痛恨这种卖国求荣的汉奸卖国贼。

陈公博(枪决)——遗言:请多帮忙,做得干净些

抗战爆发后,陈公博投奔叛逃到越南的汪精卫,又随汪赴上海,在日寇的支持下成立汪伪政权。

抗战时期,陈公博参与了汪精卫一系列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勾当,助纣为虐,帮助日寇迫害同胞。作为汪伪政府最主要的大汉奸之一,陈公博自然就成了中国第二号大汉奸。

汪精卫死后,陈公博继任他的位置,成为伪政权名义上的“一把手”。

汪精卫病死时,日寇已是强弩之未,败亡已成定局,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因此陈公博坐上那个位置,没有半点开心,反而是胆战心惊,惶恐不已。

为了在日寇败亡后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此时的陈公博早已没有当初的汉奸嘴脸,装模作样地向外界表示自己只是代国民政府看守南京伪政权,并不是被日寇控制。

这样的说辞,无论是谁都不相信,等待他的只有正义的审判。

抗战胜利后,陈公博见国民政府一直没有给出正面回应,甚至是侧面的回应都没有,只得带着家人潜逃日本,一度藏匿于京都郊外的金阁寺。

无论他怎么逃,又逃到哪里,汉奸终究难逃法网,等待他的只有中国人民正义的审判。

不久,在中国人民掀起严惩汉奸的高潮中,10月3日,陈公博及其夫人等一行6人终于被引渡回国,接受人民正义的审判。

被引渡回国的那天,陈公博一整天都处于恐惧之中,惧怕接下来的正义审判。

身陷囵囫后,陈公博虽自知凶多吉少,但生死抉择面前,他仍存一丝侥幸,即使身在狱中也一直在想尽办法寻找关系,试图逃脱罪行。

陈公博曾花大价钱收买看守,让其给蒋介石寄一封信,信中他跟蒋介石说自己与他有许多心照不宣的默契,暗示切莫忘记早年的共事之友谊。

蒋介石他岂会承认与一个大汉奸有“共事之友谊”呢?这不是给自己脸上抹黑吗?因此陈公博寄信的结果,就是石沉大海,蒋介石理都不理他,更别说放过他。

1946年4月12日,江苏高等法院判决:

“陈公博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处死刑。剥夺公权终身。”

宣判的那一刻,陈公博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恐惧感,只是微微震动下,或许他早就知道自己的结果。6月3日,陈公博被执行死刑。

临刑前,他平静地对法警说:请多帮忙,做得干净些。

至1947年10月,审判汉奸的工作基本结束。全国法院审理汉奸的情况为:

14932人判刑,其中死刑369人,无期徒刑979人,有期徒刑13570人。

历史证明,投敌卖国的汉奸,其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接受人民正义的审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澳古说历史
澳古说历史
历史小点点
393文章数 364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