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首都高端智库课题成果《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影响力研究》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发布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要求,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重要研究课题。从发展经济学来看,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后发追赶型现代化过程中一个特有的现象。当前,中国全面进入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理论的主要任务是揭示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发展的规律,并且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理论指导。按此要求构建的高质量发展理论,主要涉及四个方面:
第一是调整发展的目标,不仅经济发展目标更为全面,而且社会发展目标、环境发展目标也成为发展的重要目标; 第二是转变发展方式,依靠创新驱动,不能把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所采取的发展方式延续到中等收入阶段——新的发展不仅需要科技创新驱动,还需要绿色创新驱动; 第三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高质量发展就要摆脱贫困的发展经济学,转向富裕人民的经济学——中等收入阶段富裕人民不只是提高人民的收入,而且涉及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能够享有更多的公共财富,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推进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 第四是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这些发展目标,反映的不仅是中等收入国家发展阶段特征,还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转向高质量发展,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不仅要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维度的发展,而且要通过中心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各方面的辐射效应,由少数区位条件优越的点发展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通过其较强的经济、科技、人才等资源优势,带动周围区域各方面的发展,通过城市之间在生态保护、产业布局、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协同和整合,将城市群建设成为集生态共治、创新协同、城乡协调、开放联动、文化融合等功能于一体的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基于此,亟须开展城市高质量发展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研究。
《》(贾品荣,冯婧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7)系北京社科联高端智库课题“首都区域高质量发展影响力指数建构”的研究成果。本书将高质量发展影响力的含义界定为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以“五位一体”为逻辑起点,沿袭“理论分析—体系构建—方法研究—实证研究—政策路径”的逻辑主线,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治理和创新六个维度构建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反映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本身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二是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带动作用。在对高质量发展影响力的关键要素的辨识的基础上,找出高质量发展影响力提升的短板因素。
▲ 技术路线图
全书共13 章。
第1 章为绪论。
第2 章为相关理论基础,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及系统理论等。
第3 章为高质量发展核心要义,高质量发展具有六大特征——发展性、多维性、创新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及复杂性。
第4 章为十大路径转向高质量发展
“内循环”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 经济结构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自主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新经济支撑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 消费拉动高质量发展; 服务型制造促进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 “双碳”目标助力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聚力高质量发展。
第5 章为高质量发展影响力概念界定
本书提出城市高质量发展影响力指一个城市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在社会、经济、生态、政治和文化方面,对周边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文化、治理及创新能力等方面产生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 高质量发展影响力的概念示意图
第6 章为高质量发展影响力评价指标研究综述。
第7 章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了城市高质量发展影响力指数的指标体系,由6 个一级指标构成,分别为
经济影响力指数(包括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对外开放3 个二级指标); 社会影响力指数(包括城乡统筹和民生质量两个二级指标); 文化影响力指数(包括文化资源和文化吸引力两个二级指标); 生态影响力指数(包括环境质量、资源利用和生态状况3 个二级指标); 治理影响力指数(包括公众参与和政务效率两个二级指标); 创新影响力指数(包括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二级指标)。
第8 章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影响力评价方法。
第9 章为珠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影响力评价报告。
第10 章为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影响力评价报告。
第11 章为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影响力评价报告。
第12 章为三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影响力比较报告。
▼表 三大城市群的综合实力对比
第13 章为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影响力的建议。
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提出六点建议:
以质量效益为核心要素发展自己,全面推进区域协同开放; 打造成为创新引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积极培育发展世界级“高精尖”产业; 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园区; 推动城市群交通设施有效衔接;开展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
全书的研究主题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相关成果是智库联系社会的反映。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近年来加强“创新驱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研究。2019 年,研究与发布了《北京高质量发展指数总报告》及《环境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0 年,研究和发布了“北京新经济指数”,重点研究智能经济支撑北京高质量发展机理;2021 年,研究“北京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重点研究创新引领的北京产业高质量发展驱动机制。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依托“创新驱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研究,持续出版《北京高质量发展报告蓝皮书》,举办“首都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不断扩大“创新驱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影响力,积极为首都发展献言献策!
本文摘编自《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影响力研究》(贾品荣,冯婧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7)一书“前言”,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 978-7-03-071564-7
责任编辑:刘翠娜 冯晓利
本书论述高质量发展的六大特征,提出十大路径转向高质量发展,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治理和创新六个维度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反映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本身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二是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带动作用。在关键要素辨识基础上,找出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影响力的短板因素,依托构建的指标体系,本书对我国三大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影响力进行了评价分析。本书既有战略层面的前瞻思考,又有战术层面的评价模型,是从区域经济角度研究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学术专著。本书对政府相关部门、相关研究机构具有决策参考意义和研究借鉴价值。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科学出版社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