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这里是长江首城——宜宾

0
分享至

#宜宾头条#站上新起点,迈步新征程。当前,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以赴抓好当前各项工作,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今年11月、12月,2022国际竹业品牌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国(宜宾)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2022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将陆续在宜宾举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宜宾人民奋力书写新的优异答卷。

2022国际竹业品牌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国(宜宾)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即将在宜举行。(陈忆 摄)

地处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结合部的宜宾,素有“长江首城·中国酒都·中华竹都”的美誉,是世界名酒五粮液的故乡,是国务院命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与文化荟萃,自然与人文交融,滋养了诚信、包容、创新、图强的宜宾儿女,塑造了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个性和风貌。

近年来,勤劳勇敢的宜宾人民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进产业转型、科教创新、城市建设、交通发展、文旅融合,在各个领域书写了从无到有的宜宾篇章,创造了动力充沛的城市速度。

五年来宜宾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9%,居全省第一,总量从全省第4位跃升至第3位。从2016年全市GDP1609.56亿元,到2018年GDP总量实现跨越2000亿元台阶的历史性突破,再到2021年GDP首次突破3000亿元,实现近20年的历史性突破。

产业转型:破而后立,创新奋进

宜宾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在于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2018年6月26日,宜宾沿江工业集中区内传来一声巨响,一根高120米的大烟囱轰然倒下,这是宜宾天原集团等5家工业企业3000多亩老厂区内的最后一根烟囱。

智能制造蓬勃发展。(陈忆 摄)

作为川南重要的老牌工业城市、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过去的宜宾,沿江分布着火力发电、机械造纸、氯碱化工等一大批企业。为破除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旧发展格局,2016年,宜宾提出实施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抓结构调整、经济转型。

老工业企业挪地方、换路径,走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宜宾纸业、天原集团等20余户重点企业进行了整体搬迁或关停,中核建中、叙府酒业、岷江机械等30多户企业分步搬迁入园,宜宾被国务院表彰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

头部企业入驻宜宾。(陈忆 摄)

大烟囱倒下,新兴产业原地崛起。短短几年时间,在宜宾长江左岸,曾经的农村田野、老工业基地,如今已汇聚了大批智能终端、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链条上的头部企业,入驻了多家高校、研究机构,实现了从“产业空白”到“百花齐放”的转变。以动力电池、智能终端、汽车、高端装备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引擎,2021年营业收入1516亿元,是2016年的9.8倍。

动力电池产业集聚成势。(陈忆 摄)

站在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观景平台上俯瞰,可以直观感受到号称“动力电池之王”的宁德时代超级工厂的恢宏气势。自2019年四川时代动力电池项目启动建设以来,两年间,产业园的面积从0扩展到近5平方公里,人口从4000多增加到20000多。

在我国“双碳”目标确立的大背景下,清洁的可再生电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宜宾把握大势机遇,引进宁德时代,奋进千亿级产业新赛道。全市动力电池及配套项目涵盖电芯、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领域,已构建起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圈,并率先进行“电动宜宾”的推进,成为四川首个建立动力电池、换电装备、重卡整车完整换电重卡产业链的试点城市。朝着建设“动力电池之都”的目标,宜宾力争到2030年实现动力电池年产销300GWh以上,全产业链产值5000亿元以上。

科教创新:从无到有 双城崛起

长江涌动着发展的力量。宜宾从战略高度上把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宜宾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口,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推动“双城”建设从无到有,打开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高校纷纷入驻宜宾。(市科教集团供图)

2016年,宜宾只有1所本科院校和1所高职院校,科技和人才难以支撑宜宾产业转型发展。宜宾市委、市政府坚定决心,以更高的眼界、更大的格局推动经济发展。

2016年10月召开的宜宾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建设宜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的重大决策部署。

双城汇聚人才、智力。(资料图)

2016年至今,“双城”建设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引进川大、电子科大、西南大学、西南交大、成都理工等10所高校落地办学,办学高校从2所增至12所,在校大学生从2.57万人增至9万人;引进欧阳明高、邓中翰等2个院士工作站(创新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宜宾上交大新材料研究中心等13家产研院,获批全省首个厅市共建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省级及以上创新(研发)平台24个。宜宾成功创建全国首批、西南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宜宾高等教育从曾经的“短板”摇身一变成为靓丽的城市名片,裂变出惊人的发展活力。校、地、企三方打通需求对接渠道,科研机构与本地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来宜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紧密围绕宜宾产业需求,建立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平台;在宜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与省内外企业、院校签订了人才培养、技术咨询等合作协议,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展科研合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构建起知识转化为经济的链条,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力量。

宜宾“双城”建设从无到有。(市科教集团供图)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在宜宾街道上,越来越多外国友人来到宜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5G、新技术、新能源,“宜宾制造”走进千家万户。这些变化都发生在短短几年间。见多识广的深圳企业家来这里考察投资时也惊叹——宜宾速度堪比深圳速度。

城市建设:形象提升 能级跨越

宜宾的城市形象朝着绿色、生态、开放快速转换。

夜景流光溢彩,尽展城市芳华。在三江口长江公园,过去的荒芜江岸,现在已经变成彩色骑游道贯穿的公园,市民群众对这一变化赞不绝口。近年来,全市高标准建成长江生态廊道80公里,曾经的江岸乱石滩化为丛林绿道,化工旧址变为亲水公园,长江沿线整体风貌和功能脱胎换骨。

三江口长江公园成市民打卡圣地。(陈忆 摄)

宜宾大力实施“城市双修”、建设“幸福宜宾”十大工程等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城市形象大幅提升。中心城区主要街道实施了建筑装饰改造、店招店牌改造、人行道铺装、绿化整治、环卫设施改造、路面黑化等,面貌焕然一新,街道立面、天际线和环境完美协调。全市完成老旧小区改造771个,使群众真正切切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宜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取得巨大变化。(陈忆 摄)

宜宾城市发展能级显著提升。临港新区、南部新区、岷江新区、南溪新区等区域开发加快推进,宜宾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16年的107平方公里拓展到180平方公里;东楼、竹文化公园、丹凤公园、宋家坡公园等纷纷建成,打造了花园中的城市;三条城市中轴线基本形成,盐坪坝长江大桥、大溪口立交、机场东连接线相继建成,城市内环线正在如火如荼建设。

市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陈忆 摄)

宜宾引入世界一流的单位和团队,为规划建设注入新的动能,提高规划建设的水准,以国际化的视野让城市更加美好。经过城市建设者的奋力拼搏,宜宾城市核心区域形象加快提升,高铁西站建成投用,宜宾正式迈入高铁时代;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建成投用,宜宾城市功能大幅升级;一大批城市新项目、新地标串珠成链、熠熠生辉,高楼拔地而起、道路宽阔通畅、桥梁凌空飞架、公园姹紫嫣红,城市面貌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风光移步易景,如诗如画。

坐落在城市中的公园。(陈忆 摄)

会展中心项目获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宜宾市全域数字化城管项目”获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宜宾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面形成充满活力动力魅力的高质量发展之城。

交通发展:四通八达 厚积成势

十年来,宜宾交通基础设施投入1450亿元。一大批新建路桥项目竣工通车,一条条交通骨干线网形成,一个个交通堵点相继打通……全市交通主动脉和毛细血管愈发通畅,内畅外联的立体交通体系日益凸显,城市门户进一步打开。

宜宾交通速度发展。(陈忆 摄)

宜宾交通发展一次次迎来历史性时刻:

2019年6月15日,成贵高铁成宜段开通,结束川南无动车历史,标志着宜宾正式迈入高铁时代;2019年12月5日,宜宾五粮液机场正式通航;2020年12月31日,成宜高速通车,成为成都平原经济区与川南经济区最便捷的联系通道;2021年12月31日,宜彝高速(四川段)、宜威高速(高县至珙县段)通车,宜宾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

宜宾的铁路主干作用日益凸显。宜宾是全国50个铁路枢纽之一,成贵高铁全线运营,川南城际(蓉昆)铁路、渝昆高铁加快建设,在建高铁项目数量、里程在全省仅次于成都。宜宾作为西南重镇的交通枢纽地位越发明显。

依山傍水的魅力道路。(陈忆 摄)

公路广泛覆盖。截至2022年7月底,宜宾市公路通车总里程2546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条,通车里程由2012年的178公里达到2021年底的505公里;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约12597公里,总里程从2011年的12544.9公里增加到2021年底的23067.6公里。

水运加速完善。宜宾港志城作业区建成1000吨级多用途泊位4个、重载滚装泊位1个、重大件泊位1个、散货泊位3个,宜宾港成为长江干支中转港口和全国主要港口,建成国家临时开放口岸、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年吞吐量位居全省第二。

宜宾五粮液机场。(陈忆 摄)

民航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10月底,宜宾五粮液机场现有50条航线,40个通航城市。建立了5个货运中转基地;2021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54万人次,较2012年的6条航线通达6个城市、旅客吞吐量30万人次,实现了跨能级的飞跃。

鲲鹏展翅,一往无前。按照《宜宾市“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到2026年,宜宾将高质量建成“畅联成渝贵昆、畅通两轴两廊、立体协同发展”的全国性交通枢纽中心。

文旅融合:诗与远方 携手共赢

万里长江首城宜宾,依山傍水,秀色可餐,千年古城孕育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宜宾奏响文旅融合“交响曲”,催生了一大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持续释放融合发展的新动能。

李庄古镇游人如织。(陈忆 摄)

千年古镇李庄焕新颜。月亮田景区是李庄古镇新增的一个核心景区,占地面积约1046亩。自2020年施工启动以来,月亮田景区充分利用现代建筑和现代科技打造一个多元素的空间体验区。这里86栋仿古建筑飞檐翘角,小桥、流水、人家相得益彰,旅游品商店、建筑博览馆民宿、特色餐饮等业态将进一步完善李庄古镇景区文化旅游服务功能。今年国庆期间,月亮田的美丽夜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大家纷纷举起手机和相机拍照,穿行于各栋仿古建筑之间,感受古典与现代技术的交融。

李庄镇安石村以艺术化的手法打造现代乡村。(陈忆 摄)

李庄镇安石村把自身地势地貌特点与美学元素结合起来,并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以艺术化的手法打造现代乡村,从鲜为人知的传统村落,一跃成为网红打卡地。

宜宾冠英古街多元化业态吸引众多游客。(陈忆 摄)

冠英古街位于宜宾合江门广场附近,是四川省第二批历史文化街区。经过前期打造,冠英古街开街后全业态呈现,成功创建“2021年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项目”。古街入驻商家涵盖美食、文旅、休闲等多元化业态,人文、商业、传统在此汇集,院落文化、商贾文化融入现代商业,华灯初上,人流涌动,灯火璀璨,成为宜宾翠屏区夜间经济核心区域,为宜宾发展夜间经济提供了样板。

“三江亲水游”项目。(陈忆 摄)

如果说冠英古街交融着宜宾的“前世今生”,那么依托宜宾山水,极具大江文化的“三江亲水游”项目,便是人文相融最好的体现。宜宾三江亲水游是将宜宾水路旅游与城市景观相结合的城市名片,登上宜宾三江游船,是游客直观、立体、动态、全方位感受宜宾江岸风景的方式。两岸灯光交相辉映,沿途美景尽收眼底,吹吹江风,看看夜景,全方位感知酒都山水、体验长江首城文化魅力。

宜宾,是一座发掘不尽的宝藏。如果你来,定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层峦叠翠、烟波浩渺的竹海风情,可以欣赏陡峭险峻、气势雄浑的石海奇观,还可以品味独具特色的竹文化、僰苗文化。

宜宾景区文旅融合发展。(“两海”示范区供图)

当前,宜宾盛名在外的蜀南竹海、兴文石海这两个景区,也在全面发力。全市重点旅游景区和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后,“两海”示范区赓即传达贯彻和安排部署,聚焦主责主业,落实“十抓”措施,抓规划、抓项目、抓管理、抓品牌、抓营销、抓振兴、抓协同、抓要素、抓产业、抓经营,奋力打造宜宾市文旅融合发展新引擎、四川省文旅改革新样板、全省全国乡村振兴新标杆。

宜宾,是山川秀色与多彩文化相生相融之地。迷人的自然风光与包容的长江文化、悠久的茶文化、醇厚的酒文化、独特的竹文化交相辉映,引得游人如织;宜宾,也是经济发展的高地,传统与创新并重,绿色和发展交融,正在赋予这座城市斑斓多姿的色彩。

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既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将你带回几千年前的时光,更以大江奔流的澎湃活力向世人展示着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

来源:宜人宜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宜宾传媒网
宜宾传媒网
宜宾广播电视报官方网站
20331文章数 608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