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78年,邓小平在重大问题上及时向谁“交了底”

0
分享至

1978年,便是中国思想理论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在很多重大问题上邓小平都有所指示,还对两位著名的干部交了底,他们分别是杨勇和迟浩田,邓小平的选择,自然是有着很深的考虑。

稳固大局,需要老将军

杨勇将军的光辉故事就非常多了,他是赫赫有名的开国上将,他的成就,早已被历史定论。

作为“三杨”之一,即使将杨勇的名字放在共和国开国上将当中对比,他也完全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在和邓小平相处的过程中,他对于这位老领导也是极为了解的。

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期间,邓小平和杨勇也可以说是相互成就的。

晋冀鲁豫军区成立的时候下辖了四个军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由刘伯承担任司令、邓小平为政委,从这个时候开始,杨勇也直接来到了邓小平的麾下工作。

晋冀鲁豫野战军成立起来之后,杨勇便担任了第七纵队和第一纵队的司令员,依旧受到刘伯承和邓小平的领导,他率部参加了平汉、陇海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战争才能,邓小平都看在眼里。

经过了这一系列的磨练后,杨勇也成为了邓小平心目当中的一员猛将。

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下千里跃进大别山,杨勇就负责指挥第一纵队。

日后的郑州战役、宛东战役的过程中,杨勇都能屡立战功,特别是在后来的淮海决战,杨勇率领部队积极阻击和围歼黄维兵团,为战役最后获得胜利作出了极为积极的贡献。

因此,后来第五兵团缺个司令员的时候,邓小平的首选便是杨勇。

还有另一位同志本来是被考虑担任这个职务的,邓小平还亲自去做了工作,他说:

“你作战勇敢,组织指挥能力也比较强,是有战功的,可你还有一个缺点,那便是不善于团结同志,想要作为兵团的司令员,还是需要将大家给团结起来,在这一点上,杨勇就比你要合适。”

有了更大的部队指挥权力,杨勇也就更加发挥出了自己的能动性,他在渡江战役之后又继续率部挺进大西南,解放了贵州,随后担任贵州军区司令员。

至此,杨勇也完全没有辜负邓小平的期望,在战场上充分证明了自己。

建国后,他和邓小平也有各自的工作,不过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始终没有断过。

在1972年,杨勇来到新疆军区担任司令员,那个年头,新疆军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新疆军区也是个大军区,组织上派杨勇前来挑起重担,自然也是考虑到杨勇出众的能力。

三年之后,他也出席了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在这次会上,他得到了一个好消息:邓小平同志被增补为中共中央副主席。

这一段岁月里,无论外界的风声如何,杨勇都始终坚信着邓小平,是邓小平成就了他,多年之间亲密战友的关系,也让他充分了解邓小平的一切。

那会的邓小平是总参谋长,不过他每天要负责的事情很多,无法面面俱到,总参中大小事情几乎都是由杨勇来打理的。

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在酝酿和推动着对外交流,军队交流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如此重任交给谁,恐怕在邓小平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1978年6月,杨勇率领中国军事友好团访问了南斯拉夫,可那会南斯拉夫心高气傲,认为杨勇只是副总参,所以仅仅只派出了南斯拉夫人民军总参谋部接待。

对于如此的行为,从战场走出的杨勇还是以团结为主,并没有说什么。

后来,南斯拉夫军队总参谋长斯塔查·波托查尔上将回访了中国,邓小平亲自会见了代表团,这次活动,杨勇也就在一边陪同。

看到杨勇有着如此高的地位,斯塔查·波托查尔上将才感觉到过去确实没有做好接待工作,他当即道歉道:“我终于明白了你在中国军队中的身份,是我们接待你的规格不够。”

从杨勇的履历和思想来看,邓小平于1978年向杨勇“交底”显然是极度正确的决定,杨勇在军队中的影响力是足够的,办事能力也同属一流,邓小平为帅才,眼光一向很准。

而且,杨勇一步步走上来的时候是完全能够服众的,因此后来邓小平还打算将张震给调过来协助工作。

可就在人事安排期间还是闹出了一些小插曲,由于杨勇此前在负责总参谋处工作期间坚持着原则,还是得罪了一部分人,关于杨勇的是非议论也越来越多,军委出于团结同志的考虑,还是请“三杨”中的另一位杨得志同志出面主持大局。

这也足以看出邓小平的考虑是极为周全的,因为在战争年代里杨勇就几次当过杨得志的副手,这次让杨得志来,杨勇同样心服口服,还多次抱病陪同杨得志了解情况,也是尽心尽力。

无论如何,杨勇也在那段过渡期内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他也帮助邓小平解决了不少问题。

无论是革命期间还是新中国的建设期间,杨勇始终都在尽着自己的努力,邓小平对于他的评价也一直很高。

后来在党的十二大前后,邓小平依旧对杨勇的任职有了更加深远的考虑,遗憾的是,杨勇将军于1983年病逝,终年70岁。

他和邓小平之间的通力合作,也成为了一段流传已久的“将帅情”。

若是说邓小平在1978年这个关键的年头向杨勇“交底”是基于“将帅情”和杨勇实际能力的考虑,那么他向迟浩田交底,则关乎着军队的未来。

迟浩田“火箭上任”的背后

将时间拨转回1977年的那个夏天,此时他的迟浩田走入他的视野。

和久经沙场考验的杨勇不同,迟浩田在1944年才开始参加工作,他面对杨勇,资历着实浅了不少。

不过从他的履历来看,他的前半生主要也在从事着政治方面的工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他还负责过《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核心杂志,这些也让迟浩田拥有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

况且,在临危受命这方面,迟浩田的表现也相当出众,特别是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期间。

那会,迟浩田还是北京军区的副政委,他临危受命担任了抗震救灾的副总指挥,指挥着10万官兵去应对天灾,立下了汗马功劳。

来到邓小平身边工作的时候,迟浩田也仅仅只有49岁,在他的观念当中,自己的未来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提升。

1977年,迟浩田向邓小平汇报工作,这还是迟浩田人生当中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邓小平。

令他没想到的是,邓小平向他说了这样的一段话:“我就是需要选个年轻人,你要大胆工作,不要有畏惧情绪,天塌不下来。”

这次谈话,罗瑞卿也在身边,迟浩田也大概能猜到邓小平字里行间的意思,心中无限感念,可又不知如何表达。

但迟浩田还是觉得压力很大,几次提出了辞职,这种情况显然也是邓小平预料之中的,他也多次告诉迟浩田:“就你年轻,要大胆去干。”

因此,迟浩田和杨勇才共同负责着总参谋部,参与了历史的进程。

邓小平向军界交底的人中,也只有他们两位,一个只有40多岁的年轻人能够了解到这些,也完全能看出邓小平对他的信任了。

在迟浩田彻底领悟了自己的使命之后,他的人生也有了全新的方向,当然,面对邓小平的信任,他也不愿再选择退缩。

按照迟浩田自己的回忆,在主抓总参政治工作的时候,他受领了很多邓小平的重要指示,也完全能够理解他的蓝图,扎根下来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对于这位一手提拔起自己的领导,他的工作态度是:大事要多去请示,小事不去干扰,自己扎扎实实去干,一件接着一件办。

中国要想走向繁荣富强,改革开放是一条不可绕开的路,邓小平在主持军委的工作后,有过一系列的重大决策,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条便是百万大裁军。

这个决定,迟浩田是早有感受的,他和邓小平的想法本就一致,他说:“我当时就预感到,这一精兵强军之举,必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军队工作多年的迟浩田知道,裁军必然会产生很大的连锁反应,可他同样看到邓小平以极度恢弘的语言说:“得罪人的事情,我来得罪吧。”

在这个过程中,迟浩田一直在配合着邓小平的工作,一些部队想不通,还有干部含着眼泪去找人询问,迟浩田等人用坚定的战略思想和大局意识教育部队,让大家明白精简整编的重要意义,这是非常严肃的,他的举措,也推动了精简任务的顺利完成。

迟浩田也说:“要大力培养和造就新型军事人才,深入科技练兵,努力提高新形势下的治军能力和驾驭现代战争的本领。”

他还有一方面和邓小平的思想极为相似,那便是对待未来战争的态度。

过去的很多年里,很多部队都在备战,等着世界级别的战争再度来临,可邓小平却通过国际局势分析指出:“我们犯不着花更多的钱去用于国防开支,要腾出更多的钱来搞建设,要硬着头皮将经济给搞上去,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

迟浩田一直都在邓小平的规划下行动,配合着邓小平着眼于军队的未来。

杨勇有过多次出访经历,迟浩田也同样有。

迟浩田在总参和军委工作的那些年里,出访过100多个国家,还接触过很多国家政要,不少人都夸赞道:“是邓小平让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1996年底,迟浩田还访问了美国,受到美国军方的隆重接待,这次,他见到了美国总统克林顿。

访美期间,他在美国国防大学发表了演说,对中国的国防政策作了极为精辟地概括。

在他的心目里,也正是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导,大家才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改革开放和全新的繁荣,未来,中国将会更加光辉灿烂。

参考

迟浩田撰文缅怀邓小平:治国兴伟业 统军开新篇 中国新闻网

1978年邓小平在重大问题上及时向谁“交了底” 凤凰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甬说
甬说
小事大事天下事,皆可成一屁事
3969文章数 3964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