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旧的痕迹,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记忆。” 许多人来南京,玩的大多是怀旧,一怀旧就煽了情,止不住惆怅几分。南京城本就是一部历史,像极长寿的老神仙,历史在那里,有点幸运才窥得一角门道。
朱自清先生曾说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逛老门东时,这种感觉更加强烈。秦淮门东是老南京永恒的标志。这里充满了古朴与传统之味,却又融入了现代的生活气息。
“心之最,城之南;最城南,是门东”。门东是南京传统民居聚集地,自古就是江南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世家大族居住之地。门东一带早在三国时期,此处就有民居聚落出现。明朝中华门与内秦淮河沿线成为城市的经济中心,这里成为重要的商贸和手工业的集散地,呈现一派繁华的景象。清末以后,老门东、老门西等老城南地区逐渐成为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区域,集中体现了南京老城南传统民居的风貌。
不同于不是疮就是疤的南京历史,门东里的人,更多需要的是耐于闲逛的心情。看完秦淮河,再逛老门东,这已经是来南京的游客心照不宣的打卡方式了。夜泊秦淮之后,从夫子庙出来,走上那么一段路,来到门东前,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刻着“老门东”三字的牌坊。
“老门东”牌坊高17米,梁柱和坊额上以干挂工艺敷设精美石雕,石雕由福建惠安石刻艺人设计雕琢,石雕画面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玉如意等,牌坊基座上的抱鼓石也敷设了精美的石刻云纹。牌坊两旁有一副楹联,道是:市井坊间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合书千古大文章。将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气魄显露无疑。
迈过牌坊便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青砖、石瓦,每一处都透着历史的气息。传统样式的木制建筑,马头墙,古牌坊与周围的环境相差甚远。老门东就这么兀然却又坦荡地坐落在四周的闹市中,静静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古巷深深,漫步其中,或寻觅、或偶遇,总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我贪婪的看着,用双眼描摹四方的美好、用双脚邂逅门东的韵味。
走进老门东,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也可以悠然遐想。走出自己,又走回自己。这是我在老门东多番行走的顿悟。小巷弯弯,逼仄又绵长。每每走进新的巷口,记忆的大门仿佛一下子就被打开。巷子还是那个巷子,可里面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我的眉头也开始卸下防备。
在这里坐着,只希望时光漫长。小巷,我一直沿着它走着,我要找到曾经走失的爱,然后把它们关在清晨或黄昏里,在我文字的江湖里,汹涌澎湃。站在小巷中,抬头看秋日里的一米阳光。我的身躯,我的灵魂都在阳光的照耀下。我开始过滤我的思想,试图把每一寸瑕疵都剔除的干干净净。
此时,我开始阅读自己,那么多走过的时光,都不及我这一时解读自己多一点。这个时候,我就像被岁月朗诵的诗篇,越发的灵秀起来。我开始懂得了我生活的所在,来来往往,只为让明天的生活更活得尽如人意。
思考良久,不争气的肚子开始作祟。我想一定有旅行博主告诉你,吃小吃不要在夫子庙,老门东才是吃货的天堂。的确,老门东的吃食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一直沿着老门东的街道往前走向右拐进一条巷子里,会遇见老门东的美食一条街。在周围仔细游览,老门东的小吃确实是丰富多样。其中就汇聚了“秦淮八绝”中的蒋有记和瞻园面馆,还有蓝老大糖藕粥、沈记臭豆腐、小郑酥烧饼等让吃货流口水的南京美食。豆腐脑,冰糖葫芦,冰粉,糯米圆子,鸡鸣汤包,咖啡店……大家都纷纷走向不同的店铺,找寻南京的味道。
门东里的小巷时而安静时而嘈杂。花草树木点缀在小巷深处,就是在正午,也有一种自然的清凉和宜人的静谧。夜晚灯光下的老门东也别有一番风味。倒数百年前,金陵城这里的奢华酒肆林立、闹市鼎沸;回到现在,仍然是游人络绎不绝,风光依旧。老门东,在时光流转间,无一不在向游人述说着古城金陵的诗情画意。此刻忽然分不清,来到这里是因为秋天还是因为南京,但是忽然明白了,这座城引人前赴后继的意义。
如今,老门东,这座古城墙下的繁华之邦,更是吸引了无数游客来这里邂逅金陵古韵。但当我们徜徉在老门东的古朴氛围中时,也总希望将这一抹记忆带走,让“金陵风情”留在手边心间。
秋天到了,去赴一场约吧!与秋天,与门东,与自己。
文、图丨夏夏
亲们,由于微信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非推送时间排序),如果不想错过精彩文章,记得将本公众号设为星标或置顶,多给我们点“点赞”或“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中~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